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全球首款丨心泰医疗ScienCrown® ... ·  3 天前  
中国医疗保险  ·  DIP改革质量如何提升?回答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NCF2017】韩雅玲:2016-2017 PCI相关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0 21:04

正文


编者按:

  6月8日,在2017年东北国际心血管病论坛(NCF 2017)的ACC@NCF论坛,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报告了2016-2017 PCI相关进展及面临问题。


 一、2016-2017 PCI相关进展

  1.心肌血运重建策略的新证据


  ▶TCT 2016上公布的EXCEL研究和NOBLE研究


  EXCEL研究涉及17个国家162个中心的2905例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经心脏团队的一致性评价,SYNTAX评分≤32分的患者纳共1905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CABG组(n=957)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PCI组(n=948)。分别在1个月、6个月、1年,以及随后每年随访一次至第5年。结果显示,采用CoCr-EES治疗SYNTAX中/低危左主干患者(SYNTAX评分≤32分)与CABG相比,在3年主要终点(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上无显著差异,且30天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低。因此,PCI是治疗中危择期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一种可接受的血运重建策略,这种治疗决策应当由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NOBLE研究同样针对SYNTAX评分≤32分的患者,随机将1201例分入PCI组(n=598例)和CABG组(n=603例),结果发现,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术后5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28.9% vs. 19.1%,优效性P=0.007)、非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重建发生风险明显更高(HR分别为2.88和1.50),卒中发生率也有增加之趋势。PCI并未显示出非劣效性。


  下表是EXCEL和NOBLE研究不同点的比较。鉴于EXCEL研究中所使用的支架基本上是二代支架,韩院士更认可EXCEL研究结果。


 

  DECISION-CTO研究和EURO-CTO研究


  ACC 2017上公布的DECISION-CTO研究纳入834例患者,随机分为理想药物治疗(OMT)组(n=398)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n=417例)。计划随访5年。尽管目前从中期结果来看,无论3年还是5年,二组在研究终点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时间推移,OMT组和PCI组之间差异有增加的趋势。ITT数据集分析显示,3年随访期间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任何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OMT组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不劣于PCI,然而,在PPS数据集分析中,OMT组未达到非劣效于PCI的结论。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价在二组间相当,OMT作为CTO病变患者的初始治疗策略是合理的。


  EuroPCR 2017上公布的EURO-CTO研究最终纳入396例CTO患者。中期结果显示,1年时,与心绞痛有关的质量评分,PCI组优于OMT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PCI能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症状,围术期并发症低(2.9%),且1年的主要不良事件与OMT相当。主要安全性终点需3年数据进行评估。


  比较DECISION-CTO研究和EURO-CTO研究,前者主要应用的是第一代支架,并未对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估,而后者主要应用的是新一代支架,进行了左心功能的评估,且为主要终点。EURO-CTO研究更能全面反映CTO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2. PCI相关的药物治疗进展


  TOPIC研究:纳入645例ACS接受PCI的患者,随机接受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或替格瑞洛)治疗一个月后,以1:1比例随机分组,更改为氯吡格雷继续服用至12个月或一直服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至12个月。结果显示,相较一直服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而言,能够获得更低的净临床不良事件不姓率(得益于在不升高缺血事件基础上,具有更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其局限性为该研究是单中心、开放标签研究,且患者例数较少。


  I LVOVE IT 2研究:I LOVE IT 2研究旨在评价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西罗莫司DES(SES)在真实世界PCI临床实践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按2:1比较将患者随机分为BP-SES(n=1829)或DP-SES(n=908)。研究主要终点为1年的靶病变失败(TLF),主要次级终点为6个月DAPT组及12个月DAPT组间的临床净获益(NACCE)。结果显示,BP-SES支加与DP-SES支架相比具有相似的18个月临床效果。在接受BP-SES支架置入的患者的中,6个月DAPT与12个月DAPT相比较,在18个月的随访中具有相似的临床净获益效果。


  2016年发表于Cardiovasc Interv.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显示,PCI后持续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不会引起支架内血栓增高,出血发生率也不会增高。该荟萃分析充分肯定了PCI术后持续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的抗栓策略。此外,由韩雅玲院士等进行的STEMI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今年将在Cardiovasc Interv.上发表。该研究涉及国内65个中心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的2047例STEMI患者,结果显示,PCI后持续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患者中无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


  3.新型支架研究进展


  AbSORB Ⅲ研究:纳入美国及澳大利亚的2008例心肌缺血患者,对比Absorb BVS (n=1322)及最新一代的钴铬合金支架Xience(EES;n=686)。ABSORB组1296例和Xience组671例的患者完成2年随访。2年研究结果显示,Absorb BVS的患者靶病变失败(TLF)风险显著高于金属支架组(10.9% vs. 7.8%),但在排除<2.25 mm血管后,两者TLF差别较小(9.3% vs. 7.0%,P=0.12)。可能小血管是影响支架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ABSORB China研究3年结果在EuroPCR 2017上公布。结果显示,Absorb BVS在置入患者体内三年内,延续了前两年的良好的临床结果,在3年随访期内,Absorb BVS与Xience V相比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包括靶病变失败、心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Absorb BVS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9%,XIENCE V组为0.0%(P=0.50)。说明充分预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后扩张的PSP原则对于Absorb BVS的置入非常重要,规范的置入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


  NeoVas-RCT研究:该研究是第一个比较NeoVas西较莫司涂层BRS与Xience EES对于冠状动脉非复杂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560例18~75岁、有心肌缺血证据并适合行PCI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NeoVas组和CoCr-EES。结果显示,NeoVas BRS与CoCr-EES相比,主要终点(1年的晚期管腔丢失)发生率相似;1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相似且均较低(包括靶病变失败、心性死亡、靶血管心梗、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1年随访时的OCT结果显示,NeoVas BRS相比CoCr-EES具有更优的支架覆盖、支架帖壁以及内皮愈合;术后即刻及1年随访的FFR结果在两组相似。


 二、PCI领域面临的问题

  PCI领域目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CTO是介入治疗的难点,CTO病例入选困难、入选时间长,需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PCI与OMT的差异。其次,在PCI后抗小板及抗凝策略上,在新型材料及器材不断涌现的时代(涂层可降解DES、完全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等),抗栓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需更多地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及病变、不同介入新型材料的循证医学证据,探讨个体化优化抗栓策略。最后,随着BVR材料及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有望突破小血管支架置入后事件增多的问题,但目前阶段仍要以充分遵循PSP操作原则为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