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派
这是一个不严肃但很有趣的电影公众号,跟着派爷一起涨姿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美国队长4》有望打破北美冷清票房局面 ·  16 小时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哪吒2》,90亿! ·  昨天  
乌鸦预告片  ·  直奔全球第一!《哪吒2》要冲12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派

爽啊!它一更新我又睡不着了……

电影派  · 公众号  · 电影  · 2021-05-01 21:53

正文

关 注 电 影 派 ,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2840


就在今天,派爷期待已久的重磅国漫,终于更!新!了!

看弹幕区,网友已疯。




它刷新了派爷对国漫的印象。

派爷火速刷完更新,更加确定, 它在片头打出的“18 禁”,指的不止是画面的尺度,更在于故事的深度。




来吧,跟派爷再次走进它——

《灵笼》




《灵笼》,是一部可以用“高级”来形容的国漫。

设定就独树一帜。

未来,地球经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幸存的人类在一座悬浮于空中的 灯塔 上避难。

灯塔,意味着人类最后的希望。




而大地上,孕育出了玛娜生态系统。

诡异的怪物 (脊蛊、噬极兽) 和植物 (玛娜之花) 将人类视作猎物。




剧情走到第12集,陷入到了绝境。

猎荒者队长马克在为城主采药时遭遇不测,后经嘉莉博士的手术和焚化炉的焚烧,形态大变。




曾经的英雄,为了给人类开拓更自由的生活,沦为野兽。

被迫要踏上远行之旅。

很荒诞。

更荒诞的是民众对此的反应。

在派爷看来, 远行仪式就是人性的试炼场

起初,民众为寻找物资的马克欢呼,为大英雄送行。



但,当民众看到了马克的样貌,开始慌了。




此时,又有人开始蛊惑。




民众在言语煽动之下,迅速改变了立场。

烧死他
烧死他



曾经的英雄,瞬间被打为妖兽。

曾经的善民,转眼间露出爪牙。

到底,谁才是邪恶的怪物?




事实上,这一幕并不陌生。

曾经,一位尘民央求光影会首查尔斯,想将自己的心脏移植给丈夫鲁克。

残暴的查尔斯,就用过蛊惑之术。

这位上民是应该屈辱地活着
还是光荣地死去



下面的民众立即陷入了狂欢。

让他死!
让他死!



到了此处,你就能看出。

灯塔里的民众愚昧不堪,他们没有自我意识。

人性,何以扭曲至此?

在派爷看来,这座被誉为人类最后荣光的灯塔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 “信息茧房”。

民众的一切举止,都受到三大生存法则的限制——

1.按照基因将居民划分为尘民和上民,物资按贡献点分配。
2.摒弃旧世界的所有亲密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亲情、爱情。
3.无法做出贡献的老者,要远行,离开灯塔,节约资源。

而查尔斯还以此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他操控着民众的意识。

他是灯塔世界里 目前最大的反派,他渴望权力,同时也被权力所腐蚀。




而民众呢?

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只知遵守教条,成了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派爷看到这里,想到这样一幕——

人类在被脊蛊咬伤后,意识一点点丧失,然后会说出一些诡异的话。

只有躯壳



灯塔上的民众不就是如此?

徒有躯壳,没有思考能力。

派爷觉得,这也是《灵笼》的立意——

当一个人 丧失 了意识,失去了情感,灵魂就像囚禁在牢笼之中。

而,被“信息茧房”迫害的人,不止他们,甚至包括城主。

在终章(上)里,他为查尔斯解密灯塔运转下去的奥秘。

他做所有决策,都听信于那个庞大的“缸中之脑”。




所以,城主摩根崇拜科技, 认为科技大于人性

他相信算法、公式。

民众能吃到什么食物,能拥有什么资源,以获得的贡献点为标准。

人类没了贡献能力,就以远行的美名放逐。

但公式毕竟冰冷,他在重伤时,就险遭抛弃。




如果民众为了活下去,都自私自利。

那灯塔,究竟是人类最后的庇护所,还是一间巨大的牢笼?

这是《灵笼》的深意, 它透过故事拷问人性的幽深和复杂。

而人类真正想活下去,还是要回到“人性”二字。

生而为人,要思索活着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灵笼》里有很多仁人义士。

比如,马克的姐姐红蔻,为爱焚身,追逐生命的价值。

我是个战士
怕的不是死
而是 没有真正地活过



比如马克,他历经无数艰险,开始成长,开始觉醒,试着打破规则。

没有哪条法则
能从一出生就否定我们



马克向民众发出疾呼, 他在试图唤醒民众心中沉睡的自我。

每一个人,都不该被法则左右。

人的价值,是靠自己活出来的。




再比如冉冰。

她历经波折,蜕掉了女孩的天真烂漫。

现在, 她变得从容敏锐。

在马克爆发兽性,要伤及一个男孩时,她挺身而出。




她说出了《灵笼》最悲伤、最动人、最有力的台词。

我这辈子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
就是告诉了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