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小明
金融界最会写段子的,段子界最会写时评的,时评界最会搞金融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秦小明

大部分人的财富观都是错的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秦小明  · 公众号  ·  · 2017-06-03 17: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财富观念是这样的:


劳动致富。


于是你就玩儿了命似的,比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还厉害。


确定性的收入才是最好的。


给你100%的10块钱,和50%可能的1000块钱,很多人会选择前者。


只盯着财富的绝对数,不看边际和相对变化。


你关心惦念着的是银行卡的余额到底是十万还是一百万。


财富里绝对不能加杠杆。


不负债成了你奉行一生的金科玉律。


但我告诉你,以上这些观念,


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如果你固守这些观念,那恭喜你,你注定和财富自由无缘。


如果你不想赚钱,只想一生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那我佩服你。不过如果你不是农民,要在南山下买块地,那也得需要很多钱啊!


一定听过这句牛逼得不行的话吧: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但你一定没听过这句话的完整版,它其实是这样的: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 就是能够赚很多很多的钱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1

劳动


致富需不需要劳动?当然需要!


劳动能不能致富?这就不一定了嘛!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老铁们的数学,希望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很多人认为努力努力再努力,把公司当家,吃喝拉撒都在公司里,玩儿了命加班,就能换来收入的快速增长。


或者说,他们心里有种如中国房价永不会跌一样的信念:


只要我努力工作,我多花时间在工作上,就一定可以实现买套学区房的梦想!


努力工作并没有问题,但是只想靠着努力工作,就实现财富的巨大飞跃,这和抱着存钱罐去北京买房,有啥区别?


努力工作是生而为人的起码要求,但 它和财富巨大的增长,毛关系都没有。


海底捞的服务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香港高盛投行的员工每天也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的收入,为毛差距那么大?


你能说,海底捞的服务生,没有高盛投行员工付出的劳动多?


敲黑板,划重点了。以下部分,请自动以「背诵全文」的精神对待。


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高度弄清楚,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分配的。


财富的来源:


来自于资源,所谓的信息优势。


来自于资本,所谓的靠钱生钱。


来自于注意力,所谓的靠流量生钱。


来自于劳动,所谓的靠卖劳力生钱。


从上往下,每一层都把下面一层的人秒成渣渣。


从财富的直接创造来说,毫无疑问,最终是要靠劳动来产生GDP的,流量又不能发电,有个好爸爸又不能炼钢,明星长得再好看,也不能变成可以吃的馒头包子。


但是,这些产生GDP的劳动力,却要接受自身产生的价值,一层层被上面的层级吸干,最后给你留点残羹冷汁,你还得感恩戴德。


写到这里,顿感浑身通透!


我终于明白为啥「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句口号的力量为何如此之大了,因为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剥削理论,是多么完美正确而且伟大呀!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不然为毛苏联会把自己玩儿残了,东欧的乌托邦梦想也早就幻灭了,至于我大天朝,你们都懂的。


从战略上,你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简单的道理:


遍身罗绮者,绝壁不可能是老老实实的养蚕人。


2

概率收入


这个词是我发明的,你可以随便用,甚至不用注明出处。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确定的收入。比如我文章开头提到的100%确定的100块,和50%确定的1000块。


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了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大多数人认为世界是确定的,我上一次过马路是安全的,下一次一定也是安全的。


但事实上呢, 任何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是一个概率事件 。你在绿灯时过马路安全的概率可能是99.999%,但你在红灯时过马路安全的概率就变成了比如70%。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概率的存在,从来没有什么确定的事情。或者说,确定的事情,也只是概率事件的一个表现形式。


用概率的思想看世界,会颠覆你之前形成的很多认知,会让你恍然大悟,之前的自己活得真的就像个啥也不懂的傻逼!


因为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识根本上是错的,所以他们会误认为这个世界的运作,应该按照确定性的法则来。


追求确定的收入,


追求确定的关系,


追求确定的承诺,


追求确定的结果,


……


告诉我,这些情况,哪一种不会让你痛苦?


追求确定的收入,让你一辈子就只是个打工的,拿着固定工资,望学区房兴叹。


追求太确定的关系,就容易变得疑神疑鬼,不但自己没有安全感,还把对方也搞得痛苦不堪,最后肯定分手。


眼里只有确定性,会让人丧失对生活惊喜的期待,进而会让人失去开拓、探索和创新精神,没有勇气和冒险主义的情怀,你怎么可能发现大部分人都发现不了的财富宝藏?


追求确定的结果,只有一件事是唯一确定的:


你只能做一棵被人收割的小韭菜。


任何理性的人,应该追求的都是,概率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你要想办法做的事有两件:


1. 提高收益结果的绝对值。

2. 提高收益实现的概率。


在这两者之前求到一个平衡。而不是只追求第二个方面100%的概率值。


3

财富的相对变化


这部分我今天不展开写,只提一点。


世界不仅是一个概率存在的结果,还是一个相对存在的结果。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要有参考系。有黑才能定义白,有丑才能定义美。


同理,看看房价,才能定义你的收入是多还是少。


很多人的财富观念,是只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这是没有意义的。


你银行卡余额从10万涨到了20万,但是房价从2万涨到了5万,


你开心得像个傻逼一样以为自己收入翻倍了,但其实你正在变穷。


这一点,会在我明天的推文里再展开:


《资产泡沫是如何洗劫穷人财富的》


敬请期待!


4

杠杆


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都是,万事不求人,人不求人一样大。


这样自傲清高的观念,就导致了在财富观上,绝对不会向他人借钱,不能有负债。


不但不能有负债,还要把自己的钱,相当多的一部分存起来,不要花掉。


存起来干嘛?


医疗啊,养老啊,给儿子的儿子,女儿的女儿,儿子的女儿,女儿的儿子花啊!


你仔细去观察,很多人就其能力来说,其实本可以驾驭比如一个亿的财富,但是他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几百万的量级。为什么?


因为他缺


支点。


不给你支点,你有再大能量,也敲不动地球。


这个支点是什么?就是杠杆。


只有加了杠杆,有了支点,才能把你所处的平台放大,让你的牛逼能派上用场。不然你的牛逼,就只能浪费在相亲结婚生子换尿布冲奶粉上了。


去看看富人,有几个没有负债的?


看看王健林的资产负债表,负债的量级绝对吓死你。但是这不重要,只要他的资产可以覆盖负债,能按时周转就没有问题。


负债的思维,不是让你随便乱借钱买买买,或者约约约,而是让你动用杠杆,更好地释放自己的能力空间。


让你的能力和驾驭的资源,不会出现错配。


所以,不要一想到负债就先入为主地排斥否定,想想是不是可以帮助你放大自己的能力和平台,能不能理性地控制和驾驭这个杠杆,如果能的话,果断加!


加杠杆对财富增值,最生动形象的例子,莫过于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牛市当中,贷款买房的人。这些人不正是动用了银行的资金杠杆,才实现了财富的飞跃吗?


你可以加杠杆买房,为什么不加杠杆做点别的呢?


如果你认为加杠杆买房,是因为没有风险,那我告诉你,正好是你赶上了牛市运气好,如果下个十年你再猛烈加杠杆买房试试看。


只有一种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所以,我一直倡导,在年轻的时候,不应该太过分地「节流」,要把资源,把有限的财富,分配给「开源」。


不要二十出头的年纪,就整天想着怎么省钱怎么存钱,存多久能买一平米房子,这些想法毫无意义。


你应该想的是,怎么合理运用已有的财富,甚至必要时动用杠杆,来为自己未来创造财富的能力做投资。


可以做哪些投资?


比如你可以来学我们的 金融思维训练营 啊,便宜不贵,又干货满满,绝对是业界良心,是投资自己的不二之选。不信你看:


金融思维:实现财富自由最好的准备(点此快速报名)




温馨提示:6月3日24点后价格将由1288元涨价到1488元哦,要报名的老铁们,抓紧了!



PS:以上,真的不是一篇软文,不信你把最后训练营的部分去掉,是不是发现这仍然是一篇好文章呢?好文章的话,老铁们不如分享一下?😘



赞赏

苹果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




秦小明


关注我

和20万人一起脱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