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不是给大伙讲过一个
卖房去财务自由生活的小哥
嘛,当时一起写了我关于房子和基金间选择的看法。写着写着就感觉这情况怎么和我一个好朋友那么像,就顺便给他也讲了一下。
前两天他告诉我「已经在卖房子了」,开玩笑说是叫我给忽悠的
好朋友的大概情况如下:
-
他这个房子在四线小城市,全款没杠杆,出租中,房租收益率大概是每年 3%(年租金除以房价)。
-
过去 3 年当地房价基本没上涨,也不是大城市,潜力感觉一般。
-
他自己还有一套房自住,不愁居住的问题。
我们当时对比了四种情况:
1、维持现状,拿着房子收租,一年 3% 的收益其实也不错。但一来当地房价再大涨的可能性很低,二来就算涨了也是账面数字,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对生活改善不明显,租客变动还得自己去张罗。
2、假如需要租金来改善生活:卖房,全买债券基金,收益率按照每年 6% 算。
每年的现金流收益就直接翻倍了
,极大改善生活(他花得少,都够财务自由了……),而且急需用钱还可以方便变现。
3、 假如不想要大变化:一半买债券基金,一半买主动基金。每年现金流和收租时一样(假装自己还在租房),用主动基金的收益来取代房价上涨,不用再操心出租的问题。
4、 不差钱但想要最大收益:全买主动基金,未来长期收益跑赢当地房价希望挺大的,赶上基金分红还能出去改善一波。
他自己合计了个把月,我再听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是正在卖房了。
然后我就问他,你基金投资这些年收益也不错,难道之前就没考虑过卖房的问题吗?他大概意思是这么说的:
以前总想着房价是不是还会再涨,有个房子也能抗通胀,房租也还可以,就等啊等。
但后来想明白了,房价能不能上涨并不是决定性的,对我的投资而言,
当地房价以后上涨能不能跑赢股市和基金同样重要
。
我这房子在四线小城,对大涨不抱啥希望了,而且又是全款没杠杆,想想未来 10 年,还是选择拥抱股市和基金了。
……
我以前在消息灵通的隔壁 @老钱 那读到过一条观察 👇 这回亲身经历了一把更确定了。
ps:老钱的星球我几乎每条必看,有瘾…… 他自己比较低调,我来帮他吹一波~
比如,19 年的时候有个 P2P 平台,大家都觉得实力雄厚绝对不会出问题。老钱先提示大伙有风险,当时好多人怼老钱怎么信口开河,结果半年后果然暴雷了。
再比如老钱是我知道的理财作者里最先开始带着大伙研究港股打新的。总之就是贼靠谱,跟大伙安利一下他的星球,我自己马上就要买到第 3 年了。
……
说回好朋友卖房投资这件事儿,就是借着这个经历跟大伙说说理财中的另一种声音。
但也得说说这个选择的局限,
我觉得至少应该是满足三个前提条件,这才算是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
过去几年朋友买基金都拿住了,确实是凭实力不是靠运气赚钱,更不是「感觉」自己能赚钱,就脑子一热卖房投资。也
经历过熊市,清楚基金下跌的风险
。
有自住的房子,全款,衣食无忧,只是最后赚多赚少的问题。
他挺看好基金投资的,但之前他的资产中超过 2/3 都是房子,只有 1/3 是基金。卖掉房子以后,大约 1/3 在房产,2/3 在基金,更符合他的目标。
同样家里有矿、房子比较多的小伙伴没准可以留意一下这种可能性,
关注个人资产中房产和其他投资的比例,这往往比“基金买啥”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大得多。
至于像我一样没矿的小伙伴,手里就一笔本金,考虑是投资还是买房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另一篇思考 👉
买个房,我财务自由没了……
……
最后还有个事儿,事关“搞钱”——快手预计这周要登陆港股打新了,一起上市的其他几只新股关注度也蛮高的,有条件的小伙伴们可以留意下。
我自己从去年开始港股打新,两个账户,一个融资为主、一个现金为主,参与到现在收益大概如下 👇(相比于月初“十年之约”实盘时又多了亿点点~)
港股打新收益的二八现象也是相当明显,我自己的大部分收益其实都是来自两轮机会,去年 6 月份的思摩尔和年末的泡泡玛特。所以遇上这类热门还是要留意一下,指不定就是下一个带来 80% 收益的 20% 新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