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英国人仍然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有意思的是,当威灵顿感到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拿破仑感到最困难的时候——双方都在等待援军的到来:拿破仑是因为在浴血的进攻中消耗了大量兵力,等待格鲁希元帅的三万多人赶来;而威灵顿之所以还苦撑着战局,是对布吕歇尔四、五万普军的到来抱有希望,他一边下令把自己的最后后备队投入战斗,一边这样回答将军们的告急报告:“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大家都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已经没有援军了。即使牺牲到最后一个人,我们仍然要坚持到布吕歇尔的到来。”
黄昏时分,正当拿破仑孤注一掷,亲自率领身边的近卫军发起进攻,准备给威灵顿以毁灭性的最后一击时,战场的东北方向忽然出现一支军队运动的轮廓,原来不是拿破仑所盼望的格鲁希,而是威灵顿所盼望的老布吕歇尔带领普军赶到了战场!于是,整天都陷入法军围攻中的威灵顿,顿时指挥英军转入反攻,法军完全陷入绝望的失败境地。滑铁卢战役便以英普联军获得最终胜利宣告结束。
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原因,以后始终是一个有激烈争论的题目。许多军事家和历史学认为,如果没有一系列偶然原因,拿破仑本来是会赢得胜利的。但亲身参加过拿破仑战争的近代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拿破仑在这次战役中失败,是有必然性的,其中,威灵顿和布吕歇尔的联军在困境中能够坚守阵地、顽强战斗的精神力量起了决定作用。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以人类为主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人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状态”本来就是战争实践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说
“战争就其本身来说就是斗争……是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不言而喻,在这里不能忽视精神力量,因为人的精神状态对战争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如果不是率领英军坚守阵地、对布吕歇尔的到来满怀信心;布吕歇尔如果在林尼大战受到挫折后,不是千方百计地再一次寻找战机、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战场上,怎么能够赢得胜利呢?因此,不能把联军的胜利归结为偶然。
那么,中高级指挥员在战争中必须具备的主要精神素质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