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毕业回国工资4000”
,是中产家长的终极噩梦。
拼尽全家之力、花费几百万把孩子托举进美本名校,可没想到,大学成了孩子的“人生巅峰”。
很多情况下这并不是孩子的错,
经济环境、绿卡政策,美本的博雅教育特点
,很多孩子为了冲藤校Top10选择了
人文社科专业
……这些因素加起来,共同造成了留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也难怪,我认识的90%的美本留学生都说会考虑读研,就是为了好就业。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硕博的失业率大大低于本科生,去年《门户开放报告》也显示,攻读硕博的国际学生暴增21%,中国学生已达12.6万……
既然读研是为了好就业,那么留学生们自然有两个“硬需求”:
这样“卷”下来,顶级硕博项目的录取难度也逐年上升,不少已经跌破5%,赶上申大藤本科的难度了。
△金融工程这个热门专业,前20大学里只有以上6所大学开了,每届人数极少,如普林斯顿只招30人左右
不过我最近发现,有一群美本留学生已经悄悄
实现了“硕博自由”乃至后面的“就业自由”
,他们就是国内
做高端硕博申请最出色的机构之一
择由教育
的学生们。
“爸爸真棒”的读者可能都已了解了择由美本申请的好成绩(点击查看👉)
“斯坦福三年六录,哥大连中三元,哈耶普斯麻申四录四”
;美研申请作为他们另一张王牌,竟然做到了
“人均藤校Top10”
——
77.8%
学生获得
至少1枚藤校/Top10
录取,
94.4%
学生获得
至少1所Top30
录取,
100%
学生申到
比本科排名更高
的学校!
而且他们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读研就是为了好就业”的需求,帮学生申请到的更多是就业竞争力强的“卷王”专业,近两年,他们在
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金融工程,商业分析四大热门
专业一路斩获了包括
哈佛,卡梅,哥大,西北
在内的一系列顶级院校硬核项目录取。
👉点击看择由
去年的录取成绩
这些,首先要归功于择由作为一家
拥有系统方法论的研究型留学咨询机构
,有一个“最强秘密武器”:
参照麦肯锡的思维论和方法论打造公司的知识、人才、案例和资源体系。
他们从2016年就开始深度研究专业和院校,产出了几百万字的研究结果,出了好几本畅销书——给研究生的有《前瞻眼光选专业》和《逐光青年说》;本科生则有《全球视野选专业》、《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等。
多年来,他们已经闭环了“从录取结果到职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打造了职业认知和能力提升系统,专业导师服务人力系统,顶级夏校和职业项目申请系统……在支持学生获得顶级硕博录取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
另外一个秘密武器则是“早规划”!
择由有超50%学生都是高三毕业或大一大二就签约,开始硕博规划的。
因为只有早规划,选课、管理GPA、换专业、申优质夏校才有操作空间,择由硕博申请“8个角色帮助1个学生”的服务体系,以美国TOP20为核心、遍布全球名校、藤校导师占一半的130+位海外博士团队,才能发挥更大效能。
那么,究竟该怎样“早规划”?从大一到大四,不同的时间节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择由又是怎样助力学生,
从美本实现“三级跳”,逐渐走上更高“人生巅峰”的呢?
择由创始人Mars詹老师及硕博团队负责人Zita老师
给我讲了几个学生的申请故事:
-
有
从就业压力山大的文科普娃“逆袭”到美国总统摇篮哈佛大学肯尼迪公共管理学院
的;
-
有
从Top50公立大校“硬碰硬”申到热到烫手的CMU、康奈尔、耶鲁等计算机与数据科学专业
的;
-
还有
“江湖救急”让大三GPA低于2.5的学生从排名60+大学冲进Top30热门专业
的……
4月25日
,Mars詹老师也会在“爸爸真棒”做直播,专门讲述“大学4年从美本到美研如何规划”的话题,感兴趣的家长不妨关注一下:
择由
每年申请季结束后都会举办
免费入学指导公益讲座
,今年的“早规划”不妨今天就从
18节新生直播课和100G超全美本新生入学资料包
开始:
了解更多申请案例和参加公益讲座
👇可以扫码添加择由小助手了解👇
大二找到择由时,EK同学是很焦虑的。
她在一所20多名的文理学院就读,学的是国际研究。她很喜欢这个领域,不过想到未来就业难免会两眼一抹黑:这样的文科专业,未来能找到工作吗?起薪是不是很低?留美是不是完全没希望?是不是一定要转专业才有出路?……
当然未必!择由的老师告诉她:
“金字塔尖”的文科生从来都是被社会争抢的对象。
EK同学的“国际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这个专业匹配度很高,而哈佛肯尼迪的公共政策分析硕士毕业生,1/3进到咨询行业,年薪中位数高达15万刀!
△咨询公司的起薪也是非常高的
芝加哥大学的公共政策分析专业2023年已经变成了STEM专业,就业享受3年OPT……
美国的研究生申请没有真正的‘专业对口’要求,从冷门专业到热门专业可能只有一步之遥。
詹老师给我“科普”,择由就有多个从本科心理学专业申到Top10 STEM硕士项目,或从Top50本科传媒专业申到宾大、西北传播和市场营销硕士项目的“点石成金”故事👇👇
EK同学把公共政策分析作为目标专业后,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如何让她符合哈佛的申请要求呢?
毕竟大二的她看上去完全是个“文科普娃”,只做过一些学校模拟法庭、亚运会服务实习生等活动,似乎跟“美国总统摇篮”哈佛肯尼迪的学生形象相去甚远。
也难怪EK同学笑称自己当时申请哈佛肯尼迪是在“买彩票”,结果真是开了一个“大奖”!
让她选择了国际研究专业下面的经济Concentration(细分专业),又辅修了统计学,这样,就把未来转到公共政策分析的先修课程给满足了。
其次,帮她筛选出本校和她的研究方向匹配的教授,发了足足50封cold email,终于找到了愿意指导她的教授,做了一个名为“中国货物进口冲击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 数据分析类科研(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哈佛肯尼迪的菜)。
择由通过研究,已经构建了一个针对硕博申请的
美国Top50大学200+优质夏校库
,从中挑选出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夏校进行申请,项目内研究了俄乌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的影响,这样就把经济和公共政策联系到了一起。
择由还协调调运了MIT金融博士导师带着EK做了一个经济学相关研究……
经历过这些,大三大四的 EK同学已经“脱胎换骨”,“判若两人”。最后,她不仅作为应届生拿到了极其难得的哈佛肯尼迪录取,同时获得了芝大、杜克、JHU、康奈尔等一系列名校青睐。
如果说EK同学是一个
小型文理学院、冷门专业文科生
的例子,那么一路走向目前的“当红炸子鸡”AI研究领域的小G,则是
公立大校“硬碰硬”申到工科最热门专业
的故事。
我也是接受了Zita老师的科普,才知道
公立大校学生找资源这么难!
像是在#43普渡大学读数据科学的小G,一堂数学课可能有1000人。
学校的硕士博士生还在争抢科研机会,哪轮得到大一大二学生?
如果大一大二没有科研经历,大三大四也申请不到好的科研机会,简直是个死循环!
那么,小G从0科研0实习到后来申到莱斯大学全球仅录12人、学费全免的数据科学夏校(含6000刀奖学金),最后收获从耶鲁到宾大、布朗、哥大、康奈尔一系列名校计算机/数据科学Offer,更是把全球第一的CMU机器学习硕士收入囊中,实现这样的“三级跳”,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结论是她的学习能力超出了目前的课程进度
,于是果断让小G在大二下选了大四的课,大三选了研究生的课,这样她的GPA含金量就比其他人高多了。
“跳级选课是需要学生去跟学校交涉的,但我们会教她其中的技巧”,Zita老师说。
择由建议小G把大一大二的课堂大作业整合成课内研究项目,她因此得以进入门槛很高的校内数据科学社团。
在社团里,她又积累了一份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经历,凭借这些经历,最终申到了莱斯大学珍贵的奖学金夏校,还博得了莱斯教授喜爱,在大三寒假持续和教授做研究,为后来“申研屠榜”做好了准备。
顺便一提,莱斯大学的数据科学夏校当年只接受了2个中国学生,还都是择由的学生,遗憾的是
,从下一年开始这个项目就不再接受非美国籍学生了。
不过相信在择由的海量研究成果中,这样的“秘密宝藏项目”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咨询他们。
看完EK和小G的故事,相信大家会发现“成功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她们都是大一大二就找到择由,也都巧妙利用各种资源做了一系列活动。
我把她们的经历总结成了一个“公式”,只要你也像她们一样规划得早,有执行力,真心喜欢自己选定的方向,就有很大希望进入名校热门专业👇👇
高GPA&GRE
+
高含金量选课
+
校内科研
+
校外科研/实习
+
知名夏校
=
藤校Top10录取
那么可能有些家长想问:
如果大三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考虑申请研究生,能否“江湖救急”呢?
深圳男生小A大三找到择由时,聊着聊着就哭了:
老师我太惨了,找不到自己想学的专业,GPA只有2点几,已经被学校发邮件警告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
小A高中读的是公立,临时决定出国,资源和信息都比较欠缺。他申到了60名之外的大学,专业也选得很随意——他高中学了化学,就稀里糊涂继续选了化学。
结果大一刚入学小A就遭受“暴击”:他根本不喜欢化学专业!而且当时遇到疫情,只能在国内上线上课,无法适应的他一下子GPA就跌到了2.4,有一个学期甚至低于2.0……
该怎么帮助这样读到大三还如此迷茫且成绩单出问题的孩子呢?
择由在专业探索方面是有一套系统方法的,择由的专业职业规划师先帮小A做了专业职业测评分析,结果发现他竟然是个学金融的好手,于是打算让他从化学转到金融。
当时,小A和他爸爸都惊呆了。
小A表示,自己确实一直对金融和经济感兴趣,但从来不知道可以转专业,爸爸也提出反对:
金融是热门专业,化学是冷门专业,儿子成绩这么差能转到热门专业吗?
要不干脆忍两年把大学读完算了……
“其实没有那么难!”择由的老师向小A保证。原来,美国本科商学院的经济金融专业是比较难转的,但转文理学院下面的经济学却相对简单。
事实证明,大三小A成功转到了经济学专业,而且一个学期GPA就从2.4上升到了2.9。
后来,择由让小A做了一段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也是“成长学院”的导师,一位斯坦福金融博士开发的实践项目。最后,小A竟然申请到了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全球金融硕士。
择由老师们告诉我,
通过长期规划,在帮助学生获得顶级录取的同时,从认知到能力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择由硕博服务的核心价值。
多年来,择由已经构建并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服务优势。
"尽管择由具备江湖救急的能力,我们还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早点规划,尽量不要拖到最后一步。"
--詹老师和Zita老师叮嘱我转告读者
而我也恳请他们把大一大二学生和家长最常遇到的那些“坑”列了出来,孩子在美本或即将去美本就读的家长可以收藏避坑。
中国留学生和家长的最常见“四大天坑”
“道路千万条,规划第一条,大一不规划,大四两行泪”
高中申请那么累,上了大学难道不应该先享受一下人生吗?
——忽视了早规划
詹老师对我强调:想享受人生当然是年轻的留学生们正当的权利,但问题在于:
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未来想要什么?
如果未来想随便申个硕士就算了,那么当然可以享受人生;但如果你本科毕业后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或希望硕士从Top50大学跳到藤校Top10,再或者想申博士,那么大一大二太过“享受”就是死路一条。
前面EK同学和小G都是在择由的引导下,尽早修了足够的先修课程,可以想象,如果她们大一大二都在玩儿,后续肯定无法收获这么多藤校Top10 Offer。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点:美国大学是博雅教育,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学人文必修课,可要通过这些课或者不让这些课拉低GPA,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要达到较高水平的。
詹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惊悚”的故事:曾有同学在Top20美本大四时选修了一门学校要求的文学课,没想到难度极大,最终面临要么GPA滑坡、要么drop掉课程而延迟毕业……为了不像这位同学一样后悔,大一时务必就要把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提上去。
都上大学了,找实习、找科研这点事还不会做吗?
——忽视了培养孩子主动找资源、做决策的能力
“找科研”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正如前面小G的故事所显示的,哪怕是她这样GPA4.0、热爱科研的孩子,在普渡这类人数众多、机会较少的公校里,一开始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做研究的机会。
择由老师告诉我:
孩子进了斯坦福、芝大,他的学术自然是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找资源的能力,选择自己人生未来方向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