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认为,保外总是比保内香,曾经学长我也有这个想法。但在真正选择之时,我也不断咨询学长学姐,并且自己反复分析过保内or保外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分析。
考虑保内保外之前,要先考虑导师。
导师的重要性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现在也有很多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不合导致悲剧的发生的故事。但这些悲剧发生的原因除了一部分是导师人品真的很差,大多数其实是你俩
“八字不合”
,俗称你和导师各方面不适合。这会导致你的研究生生活不适应,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效率大大降低,导致你和导师之间出现摩擦,导致导师对你的一些不经意的不合适的言行,导致你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不适应……如此一来便进入了这个恶性循环。
导师的学术能力其实都应该排在你们的匹配程度之后,只有在一个你觉得合适的,有激情的,浓厚又具有人文关怀的学术氛围下,你才更容易产出学术成果。大多数学术能力的提升靠的是自己的吸收能力以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老师照顾不了学术细节,只能根据当今学术热点以及自身经验给一个大方向,一般跟着主流走也不会出太多岔子,但读博请另当别论!
这就要综合考虑学术水平和合适度匹配问题了。我知道一些师兄觉得老师push无所谓,关键是学到东西,而且这样的push环境更能让他沉下心来规律科研,在外人看来这可能就是压榨,但是师兄乐在其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因此对于你和导师的匹配度问题请再深思!
保内你本科的学校你比谁都熟悉,你是你们学校能招到的最优秀的学生,所有的选择你都有一定的
优先权
。这对于申请导师的名额尤其重要。
我之前听过老师对比本校学生和外校准备保来的学生,本校这位是保研资格内的中游,外校这位是年级第一,老师听说这位本校学生选择他,果断放弃外校优秀学生,这对于外校保研学生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大家被外校拒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突然来了一个想保这位老师的本校学生!
保内甚至可以选择全院任何一位老师,只要你精心策划抓住他的心,就算拒绝,他也可能会本着对本校学生的善意为你提供帮助,因为他可是为你上过课的老师啊,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的本职。
对于外校导师的风评和研究方向大多来自网络,而网络对于信息会有一定的修饰度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信息歪曲。最真实的信息来源还是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不论保内还是保外,这都是最重要的一条!
保内的信息来源注定了大于保外
,因为你的学长学姐大多数也留在了这里。最好找意向导师同组的师兄师姐进行咨询,他们是最熟悉的人,无论是对于导师的人品、实验室风格、研究进度、奖学金和实验室经费等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都再清楚不过,一般他们也愿意与你分享这些。
还可以通过问非本组师兄师姐侧面看待本组情况,可以咨询其他类似方向课题组和本组的研究进度对比等。这样横向纵向结合的对比方式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本组情况,便于你做出最佳的选择。
同时,本校便于你实地考察,真正进入实验室体验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可以方便进入多个实验室进行对比。我就因为年前进入一个实验室参观发现那个实验室的灯非常阴暗感觉很压抑就不再考虑。另外,也可以方便和老师近距离交谈,体会老师的言行举止,这都是网络信息无法给予你的!
结合这三点可以看出,保内并不一定比保外差,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
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经管/法学等学科
-
推送
最新保研资讯
-
不定期分享
公益保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