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www.dic120.com是以远程医学影像咨询、会诊及网络再教育为主要业务方向、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学专业人员和广大患者服务的开放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中药治脑出血登《柳叶刀》,有效吗? ·  昨天  
丁香园  ·  注定无法生还的患者:医生误判、19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1 19:47

正文

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

来源:医护讯

近日,一则医疗纠纷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名87岁患者董某突发晕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诊断其为脑梗,医院表示,患者董某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十分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家属接受了该建议。

  然而两个月后,87岁的患者董某因重症肺炎去世,家属认为,这是因为手术后,患者暴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问题造成的,遂起诉医院至法院。

  法院认定积水潭医院的医疗过错对患者死亡有50%责任,并按比例赔偿董某家属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计21万余元。

  鉴定机构通过全面分析病历资料后认为,患者董某从医学角度来看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但同时患者也存在不适合安装的因素,比如:高龄、存在多类型心律失常、具有多种心脏器质性病变等。

  而在医院的病历中多处可见对患者安装起搏器的好处建议和告知,却没有告知安装的不利方面和风险,患者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病情反而明显加重且一直未能明显改善,因此,鉴定机构表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该过错与老人死亡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不知道各位医生看过以后什么感觉?

  就当下这种医患关系,一个87岁的高龄患者,合并多系统疾病,做手术的医生,怎么可能不向患者家属告知一个87岁老人安装起搏器的风险?你信吗?

  笔者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对于手术的知情告知流程,实在太熟悉了。任何一个手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是必须的一个流程,一句话:不签字不手术。外科门诊的几分钟的小手术,都要签署手术同意书,更别说心血管科的心脏起搏器手术了,越是级别高的医院,手术同意书越详细,甚至一页都打不完。

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医院,积水潭医院不可能不签署手术同意书。因为如果术前没有签署手术同意书,那么这个官司,一定会判医院100%责任。

  那么为什么医院还要承担如此大的责任那?一个87岁的高龄患者,合并多系统疾病,就算吃饭、走路都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何况是做手术

  (以下文字来自人民日报,内容与本事件无关,文字有改动)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但是,人体毕竟是一个“黑箱”。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药物,有人安然无恙,有人则会出现意外,这就是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风险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的决策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也许,医生是一个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

  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事实上,一名医生,无论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当然,医生的失误也分很多情况,有的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是不可以原谅的。在评判医生的失误时,理应分清原因和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医生都希望为患者解除病痛。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伤害医生的情感。

  一位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手术前一刻发生室颤,生死存亡之际,医生力挽狂澜,点击除颤,积极抢救,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转危为安。然而,换来的是家属的一顿臭骂,还有那令人痛心的话:你们没本事是吧,没本事就不要做这个生意。什么时候,治病救人,成了生意了?

  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来到某著名大医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孩子。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要做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经过精心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但是,在止血缝合中,患者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

  有一62岁女性病人,患有“多次胆道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尤其是已经反复做过3次手术了,患者也曾到很多地方求医,没有医生敢收,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周晓辉主任可怜她,就把她收入院做了手术。肝胆外科的医生都知道这个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的难度。由于该疾病特性,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效果不理想,最终遭患者家属医闹8个月,周主任被他逼得精神压力太大,就自缢身亡,自杀了。留下了身患重病的妻子,和90岁的老母亲。

  类似的事情,令医者寒心。

  如果善心总是得不到善报,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放弃最优治疗方案,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躺枪”。在医患纠纷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以求避免纠纷和诉讼。例如,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病人进行转诊、故意选择难度低的手术、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显然,防御性医疗是一种隐形的“冷暴力”,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在这场博弈中,医生未必是赢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输家。

  因此,如果想让医生为你冒险,就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