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让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年第五届先进尼龙材料产业论 ... ·  9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DOMO化学中国工厂取得GRS证书,可持续发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突发!北京知名高校发生高坠事故!当场死亡!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大窦红静团队/长征医院曲乐丰、职康康团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中国文明的两大殿堂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 公众号  ·  · 2025-01-03 20:00

正文

读懂一个文明,从“文明的殿堂”拾阶而上、登堂入室,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一种的方式。一座文明的殿堂,是文明 历经 最巅峰的岁月后,积淀下文明最核心的密码、所呈现出的最华彩的部分。

对于西方来说,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世界四大博物馆,罗马、佛罗伦萨等保存极好的文明古城,就是这样文明的殿堂:

在文明的殿堂里,可以收获历史的教训与感悟,吉本开启罗马衰亡写作的灵感就来自于罗马废墟之上; 在文明 的殿 堂里, 也可以开启一场改变灵魂的自我教育——正如陈丹青所言,“我没上过高中和大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是我的大学”

然而,历史久远的中国,这样的文明殿堂却极少。改超换代之际,过去的文化积累、文明成果,也常常被付之一炬。书籍、画图更是屡屡遭受毁灭的大厄。

这种情况之下,“故宫”与“敦煌”,成为了绝无仅有的两座中国文明的殿堂,一个在庙堂之上,一个在荒野之中,让我们可以从文明的两端,看懂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中国文明——

一个是世俗的殿堂,让我们从文明辉煌的尾部,看文明结出的累累硕果; 一个是神圣的 殿堂,让我们上溯到文明的缘起和演化,看文明演 化的 生机与活力。


故宫,就像是一座立体的中华文明缩影,是理解中国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曾戒备森严,百姓不得靠近;而如今,故宫不再高不可攀,人们对其逐渐熟悉,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不断走进大众视野,甚至走向国际。然而,它的内涵如此丰富,依然有许多神秘的面纱有待揭开。

▲故宫惊世藏品


紫禁城宫殿的构造有什么特色?故宫里有哪些国宝级藏品?清代皇家的宫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些问题,无论如何是不可能通过逛一两次故宫就能搞明白的。

故宫各部门通力合作、用一流解说团队和珍贵一手资料打造的重磅之作——《故宫三书》——应当是了解故宫最好的图书了。


◎收录 故宫 大量珍贵影像图片

这些图片由故宫博物院首席摄影师胡锤先生全程掌机,仅《紫禁城宫殿》一书,故宫博物院予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支持。

将那些深藏在皇宫大院的隐秘角落一一揭开,大到宫室戏台,小到烛台暖炉,纤毫毕现。大量多角度无遮挡的细节照片,在文物保护愈加严格的今天,几乎更是不可复制。


◎《故宫国宝100件》: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100件国宝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读者可 从多角度剖析文物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读懂中国。



◎《故宫与皇家生活》全景披露清朝皇家生活实况


皇宫御苑,既是皇家内廷生活的禁地,也是皇朝森然的政治外朝。近3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全面披露清代皇宫别苑的衣食住行实况,用实物展开一幅神秘的宫廷生活画卷,将清宫生活中大至典礼、政务、武备、巡狩等政治活动,小至起居、服用、游乐等日常细节,甚至宫中的习俗信仰,均作全面而彻底的介绍,勾勒出中华民族这一路经历的荣辱兴衰和精神特质。



◎绝版8年后再版,风靡海内外的经典

这套书成书于1980年代,三本书 分别关于宫殿建筑、国宝文物和清代皇家生活,几乎囊括了故宫的方方面面。

三本书先后出版,好评如潮,风靡海内外。 本书已绝版8年,如今青春再版,包含《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以及《故宫与皇家生活》,堪称新一代“传家之书”,值得珍藏!


一本书的生命足够长,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它能历经数代读者,也依然屡受好评;这样经过时间检验的书,便可以被称为好书。《故宫三书》就是这样的一套书。40年来,这套书数次再版。豆瓣评分稳定在8.9~9.4分之间,已然成为了众多读者追捧的经典“故宫参考书”。

敦煌,不止 是一种美,也不止是 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学者李冬君说:“西域,不仅是佛法的通道,敦煌,也不单是大乘的驿站,它更是一个文明的大熔炉,中国、希腊、印度三大文明在那里融冶,形成了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新世界......”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前,东西方交通主要就是西域上的这条路。汉唐时代,一根文明的纽带,使人走到一起来,把个西域,走成了“世界文明的会所”,人类信仰的乐园。而今天,在许多人眼里,敦煌千佛洞,更像是一座“东方的佛罗伦萨”。

融合了古希腊与古印度艺术特色的犍陀罗式的雄健佛像,足以媲美文艺复兴杰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菩萨,源自中亚的粟特文书,与中原贵妇服饰妆发如出一辙的女供养人像……凡此种种都可在敦煌看到,也只可在敦煌聚合。这里,就是敦煌,盛大辉煌的敦煌,独一无二的敦煌。

这里是名副其 实的文化熔炉,文明曾经的 “十字路口 ”, 世界 主要文明在敦煌交汇

▲莫高窟第172窟 北壁《观无量寿经变 》

◎一眼千年:一部活的艺术史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千余年前,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等造诣已达到昌明精深的高度。遗憾的是,由于朝代更迭、变乱战祸和自然侵蚀,没有足够的实物作为例证。而位于深山旷漠中的莫高窟,却奇迹般地保留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壁画、彩塑佳作。


▲《敦煌三书》插图


如今,只有在敦煌,才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系统而完整地目睹中国伟大的艺术宝藏和一脉相承的艺术传统。


正因如此,常书鸿先生在《 敦煌三书 》中形容道: “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


《敦煌三书》让惊天之美重现人间,让世人可以 循着壁画上的踪迹,逆着时光,穿越千年沉寂的岁月,回到它们最辉煌的时代。


轻松看懂敦煌1600年的文化积淀


《敦煌三书》的作者常书鸿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他孤守荒漠50年,是 最早一批投身敦煌石窟保护的艺术家和学者, 对敦煌有异于常人的深刻理解,因此他 对敦煌的解说,兼具 画家的审美眼光和学者 的细致严谨,且通俗易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