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说八道
北大教授吴必虎关于旅游、城市、地理的自媒体
51好读  ›  专栏  ›  虎说八道

吴必虎:旅游与交通融合五部曲

虎说八道  · 公众号  ·  · 2017-04-24 20:45

正文

导言

2017年4月21日,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筹建座谈会在京召开,众多相关专家就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形式与需求,发展现状及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言。



一、 多交通方式集成综合服务枢纽与服务


第一点是尽快完善多交通方式融合及综合服务枢纽体系的建立,旅游交通应更有效的整合对接交通资源。中国游客的出行规模是海量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游客集中且人流量大。不光是春节黄金周,平时需求也在上升。另外交通方式多样,但是由于管理的体制方面的原因,大家出行采取的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民航、水上交通管理权均分属于不同的机构,对接融合效果不佳。高铁、高速公路、市内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方面,目前做法较好的也就是上海虹桥枢纽和香港的红磡,而其他地方融合的比较差。高铁站离城市一般都非常远,飞机场和城市的火车站、地铁、公交、城市出租车、私家车对接起来非常麻烦,比如天津的火车站,看上去广场非常大,但是游客进站交通组织并不便利。


香港红磡车站公共运输交汇处


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要推动各个部门,旅游交通工作的未来,一定要将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各种交通方式进行对接,包括摩拜单车、自行车等也要整合对接起来。我想这是中国未来发展中,人性化服务质量方面对我们提出的的更高要求。这是第一个问题,多交通方式集成综合服务枢纽与服务,旅游交通应更有效的整合对接交通资源。


二、 国家旅游风景道路选线与设计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风景道路,不管是旅游风景道还是生态风景道,风景道路体系的建立应该作为公路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德国、美国等国的风景道路系统已经用了很多年了。美国蓝岭用了五、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风景道应从交通角度、生态角度、旅游游憩角度、户外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


美国蓝岭景观道


现在公路规划设计的教育培训课程,纯交通方面比较多,过去公路设计第一就是安全,第二是省钱。因为要尽快实行交通,所以安全就有转弯半径规定;要省钱,公路一般是直线。但实际上,风景道不是这样, 可能故意不主张直线,故意要降低速度,让拐弯半径小一点,主要以风景、生态为核心。所以未来的风景道路的选线和设计需要多学科融合起来,我建议工作委员做的一些推进工作。总的来说,风景道路设计的规范标准,可能会改变过去的纯公路交通设计规范以及体系的建设。我国将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但是这25条风景道不是由交通部门提出来的,实际上是由旅游部门在推进,委托中科院地理所研究提出的。实际上中国风景道体系应该由交通部、旅游局和环保部共同来参加,一起选择、推广、测评。


美国蓝岭景观道


三、 强化交通导示与沿线解说系统建设


第三个问题是交通的导示导引和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这非常重要。过去路旁边的导示,主要是转弯、限速等,未来实际上交通的解说结构应该朝着风景道发展,公路沿线的建设需要加强。最近国家文物局在委托我们做一些遗产线路的研究,一般都是挖掘古道线路。但是实际上国家遗产线路很多是沿着公路附近开发的,所以对于国家遗产线路和风景旅游道路的结合与增加,解说环节至关重要,因为遗产线路更加依赖于解说,遗产、生态等往往看不见,所以只能靠解说系统来帮助,当然可以用具体的物理载体来解说,也可以用互联网进行解说。


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标识导视系统


四、 驿站、汽车营地、高速公路休息区建设与自驾游的食宿服务


第四个要考虑问题是交通沿线的驿站、营地和自驾游的食宿服务体系建设。公路有好多道班,他们是为公路提供维护服务的,道班可以转化为驿站。当然还有一些风景优美或者环境好的地方,可以根据游客需求开辟新的驿站,包括现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台湾在高速公路旁边一小块地做的主题公园、购物中心、农贸集市,因为大家的农产品,特别是有机食品,如果在驿站、休息区能够售卖是非常好的。一方面,对交通部门来说是增加收入的办法。另一方面,从交农融合交旅融合的角度说,为附近的乡村提供更好的进入市场流通、物流的一个机会。过去农民把农产品运到城里面有耗损,还有成本。现在自驾游,游客到公路沿线买附近的农产品,这就为农民减少了大量的成本,其实这就是交通扶贫。我认为在交通沿线建立驿站、农贸市场、相关旅游服务体系是交通部门的一个任务或者社会责任,所以应该对这个体系做相关研究,包括设计或者经营等方面。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这些营地实际既然叫汽车营地或者自驾营地,这肯定是跟路景结合在一起,因为一定是路旁边的,所以自驾车房车营地应该是多部门合作的。


台湾清水服务区


五、 通过智慧交通建设,最终把旅游交通路线建设成为移动旅游目的地


最后一个问题,在上述几个方面(多交通组织,风景道的选择和设计,交通或遗产沿线的解说,营地,休息区,驿站,乡村农产品交易等)系统推进基础上,加上信息化、智慧交通的建设,如WiFi,未来的风景道沿途尽量WiFi免费,不要那么多密码。交通部门和通讯部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进行合作,这样做的社会效益非常大。沿途风景道旁的风景区、保护区、农贸市场、服务点,在信用体系建立以后,通过网上支付预约、下单,这就是移动旅游目的地。移动旅游目地的,就是开车在路上走,可以随时找到信息、随时预约、随时支付,然后交通主管部门把哪个地方拥堵、哪个景区饱和、附近的景区等整体信息,即公共信息和商业信息结合在一起,为自驾游提供服务,最后就是某条路决定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智慧旅游


刚才徐教授讲的草原天路、张家口沿途就是移动旅游目的地。未来,人们基本上不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跑了,住在车上跑一圈,随便找一个驿站住一下,有的时候直接住在房车里面,然后再走,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能解决,所以旅游移动目的地就实现了。未来80%的人可能是自驾游,而且是一种常态,一到周末大家都会出游,所以公路学会承担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媒介作用,企业、地方政府不能够整合那么多东西,这是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NGO组织)出现的一个契机,所以基于这些我们不能不支持余青教授的工作。


我就发表这个不成熟的意见,谢谢大家。




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