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张良计
今天的分享,是关于如何“极速”写出一份高质量的PPT。
实际上,有一些PPT技巧能够大幅缩短我们的写作时间,提高效率。现在一份二三十页的方案,我基本上3小时左右就能写完。
另外,我曾经帮人写过EMBA的论文,对方给我的时间是一个月。最后我一个星期就写完,顺带连答辩PPT也做了,最后顺利通过考核;
我曾经一个通宵的时间写出一份50页的传播方案,最后让客户买单;
我曾经在晚餐时间内弄好一份汇报方案,然后提报给即将到来的客户领导;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背后,都有着相似的通用技巧。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我认为,极速PPT是可行的。今天Boy 就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心得。
1. 无提纲,不写作
想要极速写好一份PPT,先要从写Word 文档开始。什么意思?
在打开PPT 之前,先打开Word 拟好一份提纲。
过去Boy 多次强调了提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系统地介绍写法,今天重点分享这一块。
PPT提纲,提供的是方向性的写作指引。它并不是一个落实到细节内容上的写作方法。但是有了这份指引,接下来写PPT就会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一样,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一份好的PPT提纲,有两个关键因素:主题和受众。
主题,即这份PPT想要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受众,即观看(或收听)这份PPT的人是谁。
比如我曾经接到一个主题是
:
在中国,如何做好足球营销?
受众是客户方的市场总监,而且他是一个外国人。
在动笔之前,我先通过同事打听到这位市场总监来中国不到半年,可以说对本土市场一无所知。他突然接到总部的命令,要在中国开展足球营销来推广品牌和产品。那么这份PPT实际上是对他进行一番“科普”,让他了解中国市场。
想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首先要考虑应该从哪几个方向去写?这里有一个原则,叫:
先宏观再微观,先趋势再细节。
宏观,就是大的背景信息。它们并不一定和陈述的主题有直接关联,但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主题的理解。
微观,就是能够直接回应主题的内容答案。
根据之前掌握的信息,想要为这位市场总监科普在中国如何做足球营销的问题,以下至少4个方向是必须涉及到的:
1. 宏观:中国足球的发展概况?
2. 宏观:中国的足球文化是怎样的?
3. 微观:有哪些比较成功的足球营销案例?
4. 微观:对我们的品牌有什么启示?
这4个方向,基本上按照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的逻辑顺序进行了铺陈,这叫一级提纲。
在确定了一级提纲之后,我们需要继续对一级提纲中的每一个方向进行纵深细化。
比如“中国足球的发展概况”这一条,继续向下拓展可以拆分成:
a.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
b. 国家政策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影响;
c.
中国足球经历了哪些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
再比如“中国的足球文化是怎样的”这一条,继续向下可以拓展为:
a. 中国的球迷是怎样一群人?
b. 中国的球迷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c. 球迷们喜欢讨论关于足球的哪些话题?
d. 他们在哪里讨论?
这叫二级提纲。
当把一级提纲中的每个方向都细化完,就形成一份更具写作性的二级提纲,如下:
1. 宏观:中国足球的发展概况?
a.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
b. 国家政策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影响;
c. 中国足球经历了哪些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2. 宏观:中国的足球文化是怎样的?
a. 中国的球迷是怎样一群人?
b. 中国的球迷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c. 球迷们喜欢讨论关于足球的哪些话题?
d. 他们在哪里讨论?
3. 微观:有哪些比较成功的足球营销案例?
a. 日化品牌;
b. 汽车品牌;
c. 金融品牌;
4. 微观:对我们的品牌有什么启示?
a. 创意表现的启示;
b. 平台资源的启示;
c. 消费者互动的启示;
d. 媒介策略的启示;
这个时候我们再打开PPT,把提纲中的每一个标题都作为PPT里一页(或几页)的标题,此时你就有了一份将近20页的PPT框架(如下图)。
以上就是撰写一份PPT提纲的大致流程。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撰写提纲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受众的需求,尽量保证所列出的内容方向是受众真正需要知道的信息。
还是以刚才的例子为例。假如我面对的市场总监是一个中国人,而且他自己还是个球迷,那么我们的提纲就不用花过多的笔墨在背景介绍上,而是着重在营销方法的分析上。这时第四部分“对我们的品牌有什么启示” 就需要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记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按标准化排版来填充内容
写好提纲之后,下面我们要做的是给每一页PPT填充内容。
打个比方,此时我们已经造好了PPT的生产流水线,接下来要把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放在流水线上,生产出优质的PPT产品。
大家只用记住,之前PPT提纲中的每一个标题就规定了这一页所需要的信息内容。
比如“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 这一页。想要说清楚这个标题,我们需要在网络上找出各种相关文章,将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按照纪事年表的形式罗列出来(如下图,为表述方便,这里都写成中文)。
找到了每一页标题对应的内容,我们就需要把它们按照
“标准化排版”
来进行填充。
所谓标准化排版,就是最简单粗暴的
“标题-文字-图片(或图表)”
式排版法。除此之外,所有花里胡哨的装饰,点缀,动画,字体效果等全部不要。
实际上,这是咨询公司最喜欢用的排版方式,因为它不仅能清楚地呈现信息,而且,非!常!节!约!时!间!
比如下面这两张PPT,就是经典的标准化排版。
它们遵循的是下面这种排版形式: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排版是
“背景大图+标题+简略文字”,
这种多使用在PPT的封面,结尾或者中间分章节的地方,作为“休息”页。它起到承上启下,暂停舒缓的效果。比如下面这两张:
它们遵循的是下面这种排版形式:
如果时间紧张,我所有的PPT都会按照上面两种标准化排版的方式来写作。它们基本上能满足90%的PPT制作需求。
如果时间充裕,后期可以根据需要,在这两种排版的基础上做一点变化。比如调整文字区域或缩小图片等等,
让PPT看起来整齐划一,而不是绚丽缤纷。
想要极速做出一份PPT,就要把时间精力花在最重要的呈现信息上。PPT的美化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
3. 反复检查,逻辑自洽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按照前面搭好的PPT生产流水线,已经将所有信息填充在了PPT框架里。
如果按3小时为一个制作周期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只剩下半个小时时间检查。此时
检查的重点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