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值班遇到这种撕脱性骨折,你会漏诊吗?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CT上怎么进行食管解剖分段?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药企裁员依旧严峻 ·  4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这个比脸更易衰老的部位,很多人都忽略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NCF2017丨韩雅玲院士解读DECISION-CTO与EURO-CTO研究激起的千层浪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1 22:24

正文

 NCF2017

  中国 沈阳


在2017年3月ACC上,韩国Seung-Jung Park教授公布了DECISION-CTO研究三年结果,提示CTO病变经PCI治疗后,并未得到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的三年临床事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关于CTO是否需要介入干预的热烈讨论。稍后在2017年5月EuroPCR会议上,德国Gerald S. Werner教授公布了EURO-CTO研究的一年结果,提示CTO病变经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这两项研究提示的不同结果,使得有关CTO病变治疗方法的讨论更为热烈。针对以上的结果,在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上,韩雅玲院士为与会专家带来了研究解读,为CTO病变OMT or PCI提供参考。

DECISION-CTO:PCI治疗的CTO病变其结果不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DECISION-CTO研究目的旨在比较CTO病变经药物保守治疗与PCI开通CTO+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3年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MI、卒中、血运重建)。纳入4个国家和地区(韩国、印尼、泰国和台湾地区)的19家医疗中心834名患者,随机分入OMT组(n=398)和PCI组(n=417),并计划随访5年。


图1. DECISION-CTO的研究设计


DECISION-CTO研究目的旨在比较CTO病变经药物保守治疗与PCI开通CTO+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3年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MI、卒中、血运重建)。纳入4个国家和地区(韩国、印尼、泰国和台湾地区)的19家医疗中心834名患者,随机分入OMT组(n=398)和PCI组(n=417),并计划随访5年。


图2. DECISION-CTO研究的主要终点


尽管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不断增大的趋势。ITT数据集分析显示,3年随访期内包括全因死亡、心梗、脑卒中或任何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OMT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不劣于PCI,这提示了OMT作为CTO病变患者的初始治疗策略是合理的。在PPS数据集分析中,OMT未达到非劣效于PCI的结论。并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价在OMT和PCI两组相当。


EURO-CTO:PCI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在于证明,对于>2.5 mm心外膜冠脉存在CTO病变、有心绞痛症状且CTO病变冠脉所支配区域存在缺血或心肌存活证据的冠心病患者,联合PCI-DES和OMT较单纯OMT更能改善患者12月随访期内的健康状况,且在3年全因死亡和非致命性心梗复合终点上达到非劣效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生活质量(一年的SAQ和EQ-5D评价)和三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任何原因的死亡和致命性心梗。


图3. EURO-CTO的研究流程


图4. EURO-CTO研究的主要终点


研究最终纳入396例CTO患者,其一年随访的结果显示,围术期并发症低(2.9%),心绞痛有关的质量评分,PCI组优于OMT组,且一年的MACCE与OMT相当。这提示了PCI能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症状,但长期(36个月)的安全性仍在评估中。


比较两项研究的优劣


两项研究的入选时间、样本量、主要终点、主要终点到窗随访率、支架类型、CTO难度、CTO成功率、逆向技术比例、PCI组支架个数和长度以及心功能的评估,其比较结果如图5~7所示。


图5. 两项研究的样本比较


图6. 两项研究主要终点、支架类型的比较


图7. 两项研究的CTO难度等比较


总 结


比较CTO治疗策略,PCI和OMT孰优孰劣尚不明确。需要更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更长期的新一代支架的研究证实。DECISION-CTO研究主要应用的是第一代支架,而且未对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估,而EURO-CTO研究在应用了新支架的同时进行了左心功能的评估,且为主要终点。在这一方面,EURO-CTO研究更能全面反映CTO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CTO治疗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入选艰难、周期长,且易受技术水平、介入材料更新、腔内影像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两项研究的最终随访结果能够发表。与此同时,我们全体医师更应不懈努力,积累更丰富的CTO介入循证医学证据,用以指导CTO的治疗。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