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要为自己做广告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4-14 09: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T.巴纳姆是20世纪美国的传奇人物。他25岁进入娱乐业,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经营能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1842年在纽约开办“美国博物馆”(American Museum),以奢侈的广告和怪异的展品而闻名,最有名的是假斐济美人鱼(FeeJee Mermaid)。1871年建立了世界大马戏团,他把他的马戏团称做“世界上最棒的表演”(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表演项目包括街头杂耍,以及高级文化,例如来自欧洲有“瑞典夜莺”之称的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Jenny Lind) 的演唱,引起很大的轰动。


这本书是P.T.巴纳姆的经验总结,里面推荐了二十条赚钱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职业、消费习惯、学习和品质的各个方面。有些可能已经过时,但是大部分还可以引人深思,产生启迪。


要做广告

我们所有人,或多或少都要依赖公众的支持。我们都要和公众做生意——律师、医生、鞋匠、艺术家、铁匠、杂耍演员、歌剧演员、铁路公司董事长和大学教授。和公众做生意的人一定要细心,要提供可靠、真实并且令人满意的商品。


当你有一件产品,你认为顾客会喜欢,而且当他们尝试后,他们觉得值这个价钱,你就要让客户知道你有这款商品。做广告时要展示商品的良好状态或其他优点,因为很显然,如果一个人有如此之好的商品待售,而却没有人知道,那样是得不到回报的。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人都读报纸,而且发行和流通的各类报纸达到五千种,二十万份,如果不利用这个渠道向公众做广告,极其不明智。一份报纸进入一个家庭后,一家之主和他的妻儿都会阅读;因此,在你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意时,将有成千上万的人看到你的广告。可能还有许多人是在你睡觉时看到的。


整个人生哲学就是,先“播种”,后“收获”。这是农民的做法;他们种植土豆和玉米,是先播下种子,然后去做别的事情,等到成熟时再来收割。农民绝不会先收割再播种。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各种行业,尤其是做广告,更能够体现这一原则。如果一个人有一种货真价实的商品,没有任何比向公众“播种”更有利于收获的方式了。当然,前提是他的商品非常好,一定能够让顾客满意;任何假货都不可能永远成功,因为顾客要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加聪明。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都是自私的,我们都愿意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商品,也能找到最划算的地方去买东西。


你也许能为假货做广告,并引诱许多人去购买一次,但他们会指责你是骗子,你的生意也会逐渐走向衰败,让你因此而一贫如洗。这个说法是对的。很少有人能够利用偶尔光顾的顾客获得成功。你最需要的是经常回购的老顾客。一个人曾对我说:“我尝试过做广告,但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我的商品很好啊。”


我回答说:“我的朋友,通常都会存在例外。但你是怎么做广告的?”


“我在一份周报上登过三次广告,每次花费1.5美元。”我答道:“先生,做广告就像学习一样——‘一点点是很危险的!’”


一位法国作家说:“一个普通的广告,报纸读者第一次看到不会注意;第二次看到会注意,但不会读其中的内容;第三次看到会读内容;第四次看到会看价格;第五次看到会把内容念给他的妻子听;第六次看到已经准备购买了;第七次看到会直接购买。”你做广告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你要卖的商品是什么,如果你没有勇气一直做广告,直到信息传递出去,那么之前所有的广告费都白花了。这就像一个人告诉一位绅士说,如果他愿意给自己十美分,自己就可以省下一美元。绅士惊讶地问:“我给你这么少的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帮助呢?”“我今天早晨(这个人打着嗝说)下定决心要喝醉,为此我已经把我唯一的一美元花掉了,但并没有醉。再有十美分可以买到的威士忌就能喝醉了,这样我就省下已经花掉的那一美元了。”


所以,在公众了解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你卖的是什么商品之前,必须要不断地做广告,否则之前投入的广告费就打了水漂了。


有些人在撰写引人注目的广告上非常有天分,能够写出第一眼就能吸引读者注意的广告。当然,这给广告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时只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广告语或者橱窗里一个奇妙的陈列,就能让一个人大受欢迎。最近,我在一家商店门前的人行道上看到一张广告牌,上面清楚地写着:


“不要看背面”


我当然看了,所有其他人也看了,我了解到这个人利用这种方式第一次就吸引到大众对他的关注,之后再好好利用他的顾客。


帽商葛宁在一场拍卖会上以22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珍妮·林德第一场演唱会的门票,因为他知道这对他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广告机会。“出价人是谁?”拍卖人在城堡花园卖出这张票时问。“帽商葛宁,”有人回答说。在这里——人生的最高点上,有成千上万来自第五大道和偏远城市的人。“帽商’葛宁’是谁?”人们大声问。他们之前从未听说过他。第二天早上,从缅因州到德克萨斯州,报纸和电报开始报道这件事情,有500万到1000万人知道了珍妮·林德第一场演唱会的门票在拍卖会上拍卖出的票价共计两万美元,而其中的一张票以225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帽商葛宁”。整个国家的人都不自觉地摘下帽子,看看他们头上戴的是不是“葛宁”牌帽子。在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上,邮局的人群中有个人的帽子是“葛宁”牌的,他得意地展示那顶帽子,虽然那顶帽子看着非常旧,价值不到两美分。“啊,”一个人惊呼,“你有一顶真正的‘葛宁’牌帽子,你真幸运。”另一个人说,“快把这顶帽子挂起来吧,说不定会成为你们家的传家宝呢。”人群中还有一个人似乎非常羡慕他能有这个好运,说:“来,给我们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帽子拿来拍卖吧!”他这样做了,并且以9.5美元的价格当做纪念品卖了出去!葛宁先生得到了什么呢?在头六年里,他每年多卖出了一万顶帽子。其中十个中有九个购买者可能都是出于好奇心,但却发现自己买到的帽子物有所值,于是变成了他的常客。这个新奇的广告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接着葛宁制作的帽子质量很好,顾客还会再次购买。


现在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像葛宁先生那样做广告。我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有商品要出售,自己不想办法做广告,难道要指望有一天州长来帮他做吗?我也不会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报纸上做广告,或者真的去使用“打印机墨水”。相反,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广告必不可少,但医生和牧师,有时律师和其他职业的人也能够用其他方式吸引大众。但很显然,他们必须在某些领域有名气,否则如何得到支持?


注释

[1] 珍妮·林德(1820年-1887年)是瑞典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被人们称呼为“瑞典夜莺”。

堡仔图书《赚钱的艺术》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