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创交运与供应链研究
华创证券交通运输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虎嗅APP  ·  这门印钱的生意,中国人怎么就落后了? ·  18 小时前  
常观  ·  直冲24℃!常州下周要入春? ·  21 小时前  
常观  ·  直冲24℃!常州下周要入春? ·  21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CounterPoint:#iPhone欧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创交运与供应链研究

【华创交运|低空60标的巡礼】四创电子:产品契合、立足安徽、拓展低空,从公司看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低空经济周报(17期)

华创交运与供应链研究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科技媒体  · 2024-08-19 02:21

主要观点总结

华创交运发布报告,探讨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分析四创电子作为雷达龙头企业,在气象、空管雷达领域的布局,及其在安徽的低空经济产业谋篇布局。报告还关注低空60指数的表现,以及产业链和区域投资线索,建议投资者关注低空经济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报告强调低空经济的政策推进和飞行器安全风险,并声明信息仅适用于专业投资者,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

雷达是构建低空智联网的基础设备之一,包括飞行前的气象保障、飞行中的通、导、监等。

关键观点2: 四创电子在雷达领域的布局

四创电子是中国雷达龙头企业之一,聚焦感知产品、感知基础、感知应用三大板块,在气象雷达、空管雷达等领域有丰富产品线。

关键观点3: 四创电子在安徽的低空经济布局

四创电子深度参与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谋篇布局,编制《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观点4: 低空60指数的表现

低空60指数本周下跌3.6%,全年下跌6.9%,个股表现各异,但万丰奥威、中信海直等低空飞行器主机厂商表现突出。

关键观点5: 投资建议

建议从产业链和区域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主机厂、运营层稀缺标的以及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环节的核心标的。


正文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一、华创交运|低空60标的巡礼之四创电子:产品契合、立足安徽、拓展低空,从公司看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

1 雷达在低空新基建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1) 我们认为低空新基建为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包括布设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设施 ,构建低空数字底座、建设运营监管平台,打造一体化低空智联网, 其中,飞行前的气象保障,飞行中的通、导、监,以及要地防御等均会涉及雷达,是构建核心低空智联网的基础设备之一。

2) 以雷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纳睿雷达、航天南湖等。 23年数据看, 雷达相关业务收入:国睿科技(22.3亿)>四创电子(8.1亿)>航天南湖(7.3亿)>纳睿雷达(2.1亿);

归母净利: 国睿科技(6亿)>航天南湖(1亿)>纳睿雷达(0.6亿)>四创电子(-5.5亿);注:四创电子23年计提减值损失5.15亿。

雷达相关业务毛利率: 纳睿雷达(76.3%)>国睿科技(39.5%)>航天南湖(33.3%)>四创电子(30.3%)。

雷达业务毛利:国睿科技(8.8亿)>四创电子(2.5亿)>航天南湖(2.4亿)>纳睿雷达(1.6亿)。

2 四创电子:国内气象、空管雷达龙头企业之一,布局低空警戒领域。

1)公司业务聚焦 感知产品、感知基础、感知应用 三大板块 其中 感知产品业务主要包括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监视雷达等。 2023年雷达相 关收入占比42.1%

2)财务分析:14~18年业绩高增长,19年进入业务结构调整期。 19年起,公司缩减缺乏竞争力的非自主产品规模,导致收入规模下降较多但整体毛利率稳步提升,核心业雷达相关业务毛利率20-23年升至30%左右。23年因计提减值损益导致亏损较大。

3 产品契合、立足安徽、积极布局拓展低空智联体系建设。

1)公司产品线契合低空经济发展 ,在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警戒雷达领域的布局,恰恰契合前述我们分析雷达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场景与领域。

2)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将迎来战略机遇

安徽省是我们在发展低空经济中建议重点关注的省份,我们认为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为 安徽省 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公司 深度参与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谋篇布局,公司编制《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7)》项目, 推动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公司争取承建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布局谋划拓展低空领域发展。

a)公司成立“低空经济产业推进工作专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低空智联技术联合实验室”。

b)公司规划清晰:

其一发力“设备+应用”, 指期望通过体系带系统、系统带装备、装备带应用,未来能够重点承担核心设备(通信、导航、监视、环境感知等)+应用的两端任务。

其二切入并发展低空要地防护 :全面提升重要安全防护区的防御保护和预警响应能力。

其三升级现有产品以符合低空发展需要。

华创交运|低空60指数表 现:本周下跌3.6%,全年下跌6.9%。

全年累计涨幅前三: 万丰奥威(147%)、宗申动力(86%)、中信海直(81%)。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低空经济重大产业趋势及主线投资机遇,建议从产业链和区域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

1)产业链投资: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低空商业化运营进度或超出市场预期, 因此建议重点关注主机厂 、运营层稀缺标的以及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环节的核心标的。

我们建议关注低空飞行器主机厂商: 万丰奥威、亿航智能(华创电新团队覆盖)

我们深度推荐运营层稀缺标的: 中信海直 :持续看好通航龙头在低空经济浪潮下的三重受益逻辑与发展潜力。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方向: 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新晨科技、地铁设计、中国通号、莱斯信息、四创电子)。

2)区域线索投资:因地制宜发展,示范特色先行。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粤、皖、苏、川(渝)等省市的企业,或在本轮低空经济浪潮中拔得头筹,显现示范效果。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飞行器安全风险。


一、低空60标的巡礼之四创电子:产品契合、立足安徽、拓展低空,从公司看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

我们推出 华创交运 | 低空 60 标的巡礼 :第一家我们选择今年低空板块涨幅第一的 万丰奥威

第二期我们选择在美股上市的 亿航智能 ,为目前我国唯一上市的 eVTOL 主机厂;

第三期我们选择 中信海直 ,为我国唯一有丰富低空飞行经验的公司;

第四期我们选择 中国通号 ,我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龙头公司,正向低空领域拓展。本期我们以 四创电子 为例, 讨论雷达在低空新基建中的角色与前景。

一)雷达在低空新基建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认为低空新基建为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包括布设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设施, 构建低空数字底座、建设运营监管平台,打造一体化低空智联网,以帮助实现:

- 飞行前(空域与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情报、气象保障、飞行评估等);

- 飞行中(空中管理、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置、飞行监视等);

- 应急处理(救援支持、反制干扰、拦截、打击等);

- 飞行后(数据分析与共享)的全面体系建设。

其中,飞行前的气象保障,飞行中的通、导、监,以及要地防御等均会涉及雷达,是构建核心低空智联网的基础设备之一。

1、雷达的分类

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经波形处理后获取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具有探测距离远,测定坐标速度快,能全天时、全天候使用等特点,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空间目标、海面目标和地面目标的探测。

雷达主要分为 军用雷达和民用雷达 ,根据航天南湖、纳睿雷达招股书的介绍,我们梳理如下:

军用雷达 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范围战术情报最主要的手段,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手段,在国防军事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广泛应用于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查和航行保障等领域。

民用雷达 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主要用于空管、气象、遥感、交通等领域。

1 )按照具体工作任务分类 ,主要包括:预警雷达、制导雷达、火控雷达、对地观测雷达、空间探测雷达、测量雷达、气象雷达、空管雷达、导航雷达、汽车防撞雷达等。

2 )按照工作波段分类 ,雷达可分为 HF VHF UHF L S C X 等波段雷达(或分为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具体雷达工作波段划分及对应的频率范围和应用情况如下:

3 )按天线扫描方式分类: 雷达产品可分为机械扫描雷达和电子扫描雷达(一般指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具备波束扫描快速、调度灵活等特点,已成为主流雷达,但其造价成本高;

机械雷达由于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还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2、主要雷达上市公司介绍

以雷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 四创电子、国睿科技、纳睿雷达、航天南湖 等。

四创电子雷达产品: 主要为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监视雷达、新体制雷达等电子装备业务。电子装备领域,产品系列丰富,体制多样,波段齐全,市场占有率高。

国睿科技雷达产品: 主要包括地面情报雷达、武器制导雷达、武器定位雷达以及靶场测控雷达;预警机雷达、战斗机雷达、直升机载雷达等产品;空管一 / 二次雷达产品;气象探测雷达装备产品。

纳睿雷达雷达产品: 主要从事相控阵雷达整机及相关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服务,产品主要为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及配套的软硬件产品及算力算法服务,目前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水利测雨领域,并逐步在民用航空、海洋监测、低空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市场化推广。

航天南湖雷达产品: 公司聚焦防空预警雷达领域,我国防空预警雷达主要生产单位之一,公司的防空预警雷达产品已成为我国防空预警领域的主力装备,主要产品为防空预警雷达、雷达配套装备和雷达零部件。

2023 年财务数据看:

收入: 国睿科技( 32.8 亿) > 四创电子( 19.3 亿) > 航天南湖( 7.3 亿) > 纳睿雷达( 2.1 亿);

雷达相关业务收入: 国睿科技( 22.3 亿) > 四创电子( 8.1 亿) > 航天南湖( 7.3 亿) > 纳睿雷达( 2.1 亿);

归母净利: 国睿科技( 6 亿) > 航天南湖( 1 亿) > 纳睿雷达( 0.6 亿) > 四创电子( -5.5 亿);注:四创电子 23 年计提减值损失 5.15 亿。

雷达相关业务毛利率: 纳睿雷达( 76.3% > 国睿科技( 39.5% > 航天南湖( 33.3% > 四创电子( 30.3% )。

雷达业务毛利: 国睿科技( 8.8 亿) > 四创电子( 2.5 亿) > 航天南湖( 2.4 亿) > 纳睿雷达( 1.6 亿);

(二)四创电子:国内气象、空管雷达龙头企业之一,布局低空警戒领域

1、四创电子是中国雷达龙头企业之一

四创电子于 2000 8 月由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发起成立, 2004 5 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是国内首家以雷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电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41.75% 股权,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控制企业。

公司 业务聚焦 感知产品、感知基础、感知应用 三大板块,在气象雷达、航管雷达、印制电路板、智慧警务系列产品、指挥通信系统、智能管控系统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

感知产品业务 主要包括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监视雷达等;

感知基础业务 主要包括电源、特种车辆改装、印制电路板、微波器件等;

感知应用业务 主要包括安防、人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及粮食信息化等。

从产品线看

1 雷达及雷达配套:主要为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监视雷达、新体制雷达、印制电路板和微波组件。 其中雷达产品 系列丰富,体制多样,波段齐全,市场占有率高 ,与 中国气象局、中国民航、各军种及科研院所等部门长期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博微长安 L 波段、 C 波段雷达为主要值守装备。

2 )公共安全产品 :主要为安防、人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及粮食信息化。 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等,在公安、交通、各军种等领域占据一定优势的市场份额,市场能力较强,客户关系优势明显,具有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能力。博微长安粮食信息化业务获得用户广泛好评,自主粮食省平台软件列入相关行业标准。包括电源、特种车辆改装、印制电路板、微波器件等。

3 )电源产品:主要为华耀电子产品。 华耀电子,系 2009 年公司自三十八所收购 90.83% 股权,拥有 20 余年电源研发设计经验,形成了 30W-10KW AC-DC DC-DC 全系列电源产品体系,产品应用涉及国防装备、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为客户专业定制一系列高效可靠的电源解决方案。

4 )机动保障装备:主要为博微长安特种车辆改装等。 博微长安炊事车、饮食保障车、高原制氧车等特种车辆改装具备较高市场竞争力。

公司收入结构 2023 年雷达及雷达配套、公共安全产品、电源产品、机动保障装备收入占比分别为 42.1% 35.7% 18.3% 3.7%

2、财务分析:14~18年业绩高增长,19年进入业务结构调整期

2014~2018 年公司收入、净利润持续增长, 期间营收 CAGR 32.8% 、归母净利润 CAGR 33.9% 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 52.5 亿元,净利润 2.6 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毛利率、净利率表现稳健, 2014~2018 年毛利率维持在 12%~18% 之间,净利率维持在 4~5% 之间。

2019 年开始,公司进入了业务结构调整期 ,缩减缺乏竞争力的非自主产品规模,导致雷达及雷达配套和公共安全产品收入规模下降较多。 2019~2023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稳步提升,核心业务雷达及雷达配套在 2020 ~2023 提升至 30% 左右。

2023 年感知应用板块的信息化业务受客户项目招标与合同签订延迟影响、感知基础板块订单减少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9.2% ,计提减值损失导致公司亏损 5.5 亿元。

(三)产品契合、立足安徽、积极布局拓展低空智联体系建设

1、公司产品线契合低空经济发展

公司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警戒雷达领域的布局,恰恰契合前述我们分析雷达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场景与领域。公司在上述领域持续获得进展。

2023 年年报中公司披露,报告期内的进展

1 )在气象雷达领域:

公司承担 中国气象局 十四五 雷达工程 X 波段天气雷达和首批试点研发任务 S 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应用试验系统建设项目;

成功中 标深圳机场和重庆机场 天气雷达项目;

国际市场上, 公司积极推动老挝气象雷达援建项目落地, X 波段天气雷达顺利交付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

2 )在空管雷达领域:

公司空管一、二次雷达成功 中标多个军民航项目,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

中标多个场监雷达项目, 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国际市场上,空管二次雷达首次进入南部非洲市场。

3 )低空监视雷达领域:

公司在反无人机装备、要地防御综合系统等 领域开展研究,发展了要地环境精准探测预警产品和服务。

2、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将迎来战略机遇

安徽省是我们在发展低空经济中建议重点关注的省份: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为安徽省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成就了政府投资的典范标杆,也在今年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成为地方性法规,自 24 3 1 日起实施。

安徽计划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安徽省有望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的塑造中,复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四创电子立足安徽, 根据 2023 年年报披露, 公司深度参与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谋篇布局,公司编制《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2024~2027 )》项目,推动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公司争取承建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布局谋划拓展低空领域发展

公司在 2023 年报披露:积极孵化以低空经济产业为主的战新产业。

1 报告期内, 公司成立“低空经济产业推进工作专班”, 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 低空智联技术联合实验室 ,双方就低空通讯、低空导航、低空监视、低空管控、低空航空电子技术及空域信息安全新技术六大领域开展合作共研,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致力于为低空管服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2 )规划清晰:

公司在 2024 7 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介绍在低空领域的布局与规划。

其一发力“设备 + 应用”。

“公司期望通过体系带系统、系统带装备、装备带应用,未来能够重点承担核心设备(通信、导航、监视、环境感知等) + 应用的两端任务。”

在应用端, 公司基于前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的基础,重点在开展 TO G 业务以及低空飞行器上的软件系统(如 ADS-B 的应答机),用于身份识别和定位。

在核心设备端, 公司在监视和环境感知产品上有着核心优势,在应急通信领域,国内第一个互联互通系统标准是公司参与制定的,公司是安徽省唯一的北斗导航重点实验室。

公司正加大战新产业布局力度,瞄准低空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深入布局,体系化推进系统、装备和产品,在低空智联、无人机防御系统等方向谋划申请重大专项,推动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示范工程落地,策划。

其二切入并发展低空要地防护。

公司分析低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底线,要全面提升重要安全防护区的防御保护和预警响应能力。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通过部署雷达、无线电侦测、光电侦测等多源探测系统以及干扰、诱骗、拦截、打击等反制系统,构建地基、车载、球载、机载空地一体化无人机防御系统,为非合作目标的监管提供支撑手段。同时,像水域(江河、湖泊、近海等)的监管,公司也有相应的产品和系统。

其三升级现有产品以符合低空发展需要并推动产业化。

a )空管方向: 公司将持续提升空管一次、二次雷达关键器件国产化率,推进先进的场面活动引导和管制系统的国产化。

聚焦国防监视、民航监视和设备保障三大应用场景,成为产品谱系最全、解决方案最佳的 国产智能空管监视设备供应商;

围绕“智能化空管”, 发展智能化空管雷达监视和智慧化空管设备保障两大系列技术,实现技术引领态势。

b )低空监视方向: 公司将持续巩固低空预警与对海监视雷达在中低空与对海预警探测装备处于骨干地位;低空极小目标探测、对海监视等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经发布 DBF 体制低空监视雷达、岸基水域监视雷达、低空无人防御管理平台等新产品,推动其产业化。

c )气象雷达方向: 公司将持续改进提高现有产品性能,确保技术领先地位;丰富气象雷达产品线,拓展应用领域。

二、华创交运|低空60指数 :本周下跌3.6%,全年下跌6.9%

1、指数表现: 本周下跌3.6%,全年下跌6.9%

周表现: 8 16 日, 华创交运 | 低空 60 指数 92.52 点,周下跌 3.6% ,其中制造环节指数周下跌 3.4% ,运营及保障环节指数周下跌 3.8%

作为比较,沪深 300 指数周上涨 0.4% Wind A 指数下跌 0.1% ,创业板指下跌 0.3%

全年累计表现:华创交运 | 低空 60 指数下跌 6.9% ,其中制造环节下跌 4.9% ,运营及保障环节下跌 9%

作为比较,沪深 300 指数全年下跌 2.5% Wind A 指数下跌 10.8% ,创业板指下跌 15.9%

2、个股表现:

本周涨幅前五分别为: 谱尼测试( 9.4% )、星网宇达( 4.7% )、武汉凡谷( 3.1% )、盛路通信( 1.3% )、观典防务( 0.4% )。

本周跌幅前五分别为: 航天宏图( -9.8% )、纳睿雷达( -9.5% )、华设集团( -9.3% )、司南导航( -8.5% )、万丰奥威( -7.7% )。

全年累计看:

涨幅前五分别为: 万丰奥威( 147% )、宗申动力( 86% )、中信海直( 81% )、深城交( 57% )、莱斯信息( 51% )。

跌幅前五分别为: 航天宏图( -67% )、观典防务( -47% )、孚能科技( -47% )、中复神鹰( -42% )、咸亨国际( -40% )。

三、投资建议:继续围绕产业链/区域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中共中央政治局 7 30 日下午就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要优化人民防空建设模式,构建现代人民防空体系。

我们持续看好低空经济重大产业趋势及主线投资机遇, 我们认为当前处于从主题投资到产业趋势投资的过渡阶段,应重视板块战略布局机遇。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从产业发展趋势上,政府开始着重于如何落地实践,我们预计这或将意味着“订单获取 - 产品交付 - 财务表现”的正向逻辑会加速走进视野。

我们建议从产业链和区域两条线索寻找投资机会。

1、产业链投资: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低空商业化运营进度或超出市场预期,因此建议重点关注主机厂、运营层稀缺标的以及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环节的核心标的。

我们建议关注低空飞行器主机厂商:万丰奥威、亿航智能(华创电新团队覆盖)。

我们深度推荐运营层稀缺标的:中信海直:持续看好通航龙头在低空经济浪潮下的三重受益逻辑与发展潜力。

建议重点关注方向: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 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 领域的相关企业(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低空规划、飞行培训、检测检验、地面保障等环节),尤其低空空管 / 监视与信息技术安全领域。

我们理解新型低空智联基础体系,需要帮助实现:

飞行前(空域与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航空情报、气象保障、飞行评估等)

- 飞行中(空中管理、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置、飞行监视等)

- 应急处理(救援支持、反制干扰、拦截、打击等)

- 飞行后(数据分析与共享)的全面体系建设。

受益标的中:

我们建议关注新晨科技: 公司年报披露 2023 年底,公司成功中标低空综合监视系统相关建设项目,并明确了在低空空管领域的拓展计划。

我们建议关注地铁设计:我们认为 未来低空体系建设不是割裂的,而是与地面(地下)、海上、高空等有机融合的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包括客流与物流。在这个维度上,过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交通规划设计的公司具备向低空经济拓展的切入口。 地铁设计具有向低空领域延伸的发展潜力,建议关注。

我们建议关注中国通号, 我们预计公司在铁路轨交智控监测等领域内构建的技术与软硬件集成优势,具备向低空领域拓展的潜力。

我们建议关注空管领域龙头公司莱斯信息, 在民航空管系统领域市占率最高,已经斩获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相关订单。

我们建议关注四创电子: 雷达主要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产品契合、立足安徽、拓展低空领域新机遇。

其他相关标的还包括:

模拟机: 海特高新; 北斗 / 导航: 中科星图等; 雷达: 纳睿雷达、国睿科技等; 低空规划: 深城交、苏交科、华设集团等; 低空安防: 天和防务; 检测检验: 广电计量等。

2、重点区域投资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粤、皖、苏、川(渝)等省市的企业,或在本轮低空经济浪潮中拔得头筹,显现示范效果。

1 )广东:优势在于具有完善的产业集群。

广州市有当前全球唯一三证齐全的 eVTOL 整体制造商上市公司 亿航智能 ,国资旗下有检测龙头企业 广电计量 等。

深圳市则聚集了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 大疆 ,无人机物流领域应用落地的 美团 顺丰 等,我国运营层核心上市公司央企 中信海直 亦在深圳。

珠海则有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亚洲通航展等知名展会平台。

位于广东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亿航智能、中信海直、地铁设计、深城交、广电计量、纳睿雷达、顺丰控股等。

2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成功为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经验启示

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成就了政府投资的典范标杆,也在今年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成为地方性法规,自 24 3 1 日起实施。

安徽计划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 我们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安徽省有望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的塑造中,复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

位于安徽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四创电子、应流股份、设计总院等。

3 )江苏:具有强大的基础配套产业。

我们认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 的完善是制造、运营的保障,在产业发展早期或率先进入订单周期,尤其打造领先的 低空管理和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

民航空管龙头莱斯信息、设计规划类华设、苏交科均在南京,商洛电子参股的亿维特 ET9 eVTOL )原型机成功完成首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是工信部直属的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综合大学,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位于江苏省的上市公司主要为: 莱斯信息、华设集团、苏交科、国睿科技、商络电子等。

4 )川(渝):产业实力雄厚,应用场景丰富。

a )产业实力雄厚: 无人机作为低空飞行器的一类,军民两用是其特征,川渝地区有实力雄厚的军工产业基础,在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模拟、雷达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

b )应用场景丰富。 川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山形地貌较多,一方面适合低空游览等低空消费的拓展,另一方面适合低空勘探、植保、物流等应用。

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组织低空消费周,发放低空消费券,亦是为低空经济大众化打下普及基础。

位于四川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