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奇心研究所
来自「好奇心日报」的一个常年发布突破性研究且颇具气质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韩国棋院决定变更争议规则 ·  昨天  
新世相  ·  忘了接财神的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奇心研究所

看套路猜剧情,这里有一份刑侦剧 flop 指南

好奇心研究所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1-09 18:10

正文


命案发生后,长得一副坏人相很快就被众人怀疑的一定不是凶手,哪怕他有动机有指纹有在场证明还恰好带着凶器,也请放过他,因为进度条不同意,真正的凶手一定另有其人。




刑侦剧一向以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剧情被众多观众所喜爱,但当观众积攒了一定的观影量,也免不了在不同的剧里遇到似曾相识的场景。好奇心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名为“根据你的经验,你最怕精彩的刑侦剧走入哪些老套路数?”的调查,收到了 2503 个反馈,我们从中整理了在刑侦剧中出现率较高的几种老套路数,以供读者在看片前参阅:

 披着侦探剧的外衣演玛丽苏爱情故事

美国的刑侦剧通常是讲述侦探如何恪尽职守、犯人如何高智凶残、破案过程如何曲折;日本的刑侦剧通常借用案件来揭露人性复杂阴暗、社会丑恶无情;而国产刑侦剧的主角通常会用四分之三的剧情来谈恋爱。

故事也许是这样的:每个剧里会有一个警校刚毕业的天真浪漫女主被男主看轻,不久展现过人的本事让男主刮目相看并深深爱上。结局可能是女主被绑架,即便有一万个机会被杀死,也会一直等到男主来拯救,并成功地被救。

在男主和反派的大对决中,通常会有一个帮着挡子弹的女士,这位自我牺牲的女士往往是参与到男女主三角恋中的女配,在一番痴情后,为了给男女主提供一个 happy ending 而勇敢地去世,令人唏嘘(或者把为男主牺牲的女配,换成女主牺牲的男配)。

 看脸猜凶手

命案发生后,长得一副坏人相很快就被众人怀疑的一定不是凶手,哪怕他有动机有指纹有在场证明还恰好带着凶器,也请放过他,因为进度条不同意,真正的凶手一定另有其人。

如果你对看剧猜凶手还没上手,也许可以试试注意一下这几种人:左撇子、身上某处有胎记/痣、死者最亲最爱的人、跟剧情没啥关系但是短暂出境了的路人邻居甲、那个看上去最无辜最老实的人,那个单纯可爱的少女或英俊善良的少年,基本上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这些人总会有一个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犯罪动机,圣母主角通常会代表月亮原谅他,并将其绳之以法。

 台词和BGM暴露剧情走向

“如果男女一号在第一集就掐架成了冤家那结局肯定在一起了,第一集就在一起的情侣最后肯定会分开”。除此之外,暴露剧情系列的还有台词和BGM,

  • “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看到这样的万年 flag 就可以知道结不了婚了;

  • 说“别杀我,别杀我”的,一定会死;

  • 听到“你杀了我吧”,就知道他死不了了。

 最后战胜反派靠“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式嘴炮

反派死于话多,是众多公式化电视剧的一种约定俗成,怎么让双方延长对话的时间,就是主角在最终决战时需要努力的唯一事了。

最后,反派被主角开了一枪后,往往不会心甘情愿地去世,总喜欢在背后偷偷地用尽最后一口气爬起,来把枪对准主角,给男配或女配腾出挡子弹的空挡。

或者,砰地一声枪响,举着枪的最终 boss 自己倒下了,原来后面还有人。总而言之,有九十九条命的男主即便被击中心脏也还能发表一篇三千字的演讲,并且最后不是被救回来就是改造成半机器人了。相对的,那些反派的小喽啰一般在乱战中被打到腿就算法定死亡了。

 没有理由,就是想让你意外一下

为了不让你猜中,制作人往往会费尽心思玩反转,比如:

  • 毫无征兆地让大反派洗白,盟友却叛变了;

  • 往往坏人在摆明身份前总是神秘高智几近万能,一旦现身立刻智商骤降不堪一击(被揭穿后总喜欢后退一步站不稳表示震惊);

  • 前期埋的坑太多,不知道怎么填,不如就让凶手有人格分裂或者精神病吧,这样一切都说得通了。

(END)



- 动图来自:giphy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