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S乐点
最有影响力的同志杂志《GS乐点》,每日一发,有灵有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一江清水向北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S乐点

作为异性恋,我为什么要支持同性婚姻?

GS乐点  · 公众号  ·  · 2019-11-26 12:01

正文

文 | 大栗子
图 |《8号提案》


最近我说“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我: “这关你什么事啊?

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我知道这和我关系很大很大。


我有一群同志朋友,因为一次517的骑行活动变得熟络起来。 那之前的我,要做一个“好女孩”,时时刻刻都在自我规训“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有一种无意识的矇昧,也夹杂着有意识的不敢了解,那时的自己对于性和性别几乎一无所知。 很感激这群朋友,他们的支持和陪伴,加速了我性别意识的觉醒。 在他们面前,我是性少数,但是我从来都不会感到作为“少数”的压迫感。 和他们在一起,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更丰富美好的样子,多元、平等、尊重……这些价值不知不觉在心里生根发芽。 对我而言,他们很重要,我希望他们遇到相爱的恋人,想要选择进入婚姻时,是被尊重和祝福的。

我希望他们和我一样,在这件事情上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知道婚姻制度有很多值得被批评的地方,但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 这种更好的方式或许可以从同性婚姻权利平等开始。 从婚姻制度的起源来看,婚姻制度通过一场仪式声明“性”的独有权。 那时候女性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被对待,而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及从属物。 即便发展到现在,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婚姻制度对于女性来讲还是不友好,它仍然在强化对女性的压迫。 婚姻制度如果不改变一夫一妻制,要如何走向更好呢?

一夫一妻制也在同志的亲密关系中产生着影响,看见一对同性伴侣,会有人问: “你们在恋爱中谁扮演男性角色,谁扮演女性角色? ”听起来荒谬,但也的确有许多同性伴侣在模仿着异性恋男女的相处模式。 他们分着“T”“ P” 或者“1”“0”……似乎一定要有人主外,有人主内。 原来我也有着这样的迷思。 直到后来有位同志朋友回复别人: “为什么我们的关系里一定要有男性角色或者女性角色,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两个人彼此相爱平等相处就好啊。 ”那一刻,作为异性恋的我才猛然意识到,在大多数的异性恋相处模式里,男女的角色是固定的。 不管是追求期间的主动方,还是关系确定之后的家庭分工……许多同性伴侣的相处模式解构掉我关于脑海里异性恋固有相处模式,看到了关系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

由衷感谢我的同志朋友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多了一些社会性别视角,关于亲密关系也有了更不同的想象。 我愈发清楚在一段关系里我认为重要的是什么。 后来,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 在和他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关系里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我们也会警惕“男权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规范,通过协商做家务分工,不用理会所谓“大丈夫”和“好女人”的定义。 我们在关系里尽可能地突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更真实地做自己,真实地表达感受和需要,展示自己的脆弱与骄傲。 挣脱了传统束缚的我们,在亲密关系里能感受到爱与自由。

对婚姻制度不抱有信心的我,原本准备做一位不婚族,我们也商量好要不就一直谈恋爱吧。 后来想法发生改变,我是好奇作为婚姻制度里的个体,我们能否继续保持关系中的自由? 男朋友会将婚姻视作彼此对于长久的承诺,他想借此表达爱。 如果个体仍然保持着爱和自由,那这个制度也无法成为束缚。 此刻的我们对此都抱有信心,所以我们准备结婚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试图挑战某些传统婚姻的形式和内容。 我们分别告诉父母,我们不需要提亲,也不准备办婚礼,举行“父亲和丈夫交接仪式”之类的活动。 至少此刻的我们相信我们未来在婚姻里可以创造更美好的可能性。 即便是这段关系未来无法继续,在我们心里,自己也并不会因为这段婚姻而有丝毫减损。

写到这里,我愈发觉得我的成长和我的同志朋友密不可分,我希望他们幸福。 如果对于一些同性恋伴侣来讲,想要用婚姻来承载双方爱的承诺,那希望大家有同等的机会做出他们想要的选择。


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是:


  • 我希望同志的爱情被更多的看见和接纳,不必再躲躲藏藏,也不必因为性取向被欺凌。

  • 我希望不再有同性恋者因为害怕歧视和异性结婚,这个世界不再有“同妻”或“同夫”。

  • 我希望每个人都机会选择他想要的那种生活,爱无对错。

16万人已经加入#民法典同性婚姻 法律意见征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