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润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互联网转型专家,中国最大的私人商学院《刘润 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任多家知名企业(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战略顾问,通过培训、咨询、投资等方式,帮助传统企业顺利完成互联网转型,成就再次辉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重回万亿市值!比亚迪股价创新高 ·  昨天  
界面新闻  ·  苹果计划不晚于今年年中引入国行版AI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刘润

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那情人节还要不要过?

刘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2-14 08:30

正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是2月14日,情人节。你打算怎么过?有没有给Ta准备礼物?有什么精心的安排吗?
我是一个不懂浪漫的理工男。但有意思的是,我身边的年轻同事们,居然也没怎么讨论这件事。
情人节,好像越来越没有“情人味”了。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我试着去查阅了一些资料,也问了一些同事。
香港婚恋机构HKRD在2025年调查显示,今年,有27%的男士和32%的女士,情人节不打算送礼。比去年男士22%,女士18%,有明显增加。身边的同事也都感觉,情人节发朋友圈的,几乎消失了。商家的情人节促销活动,也越来越小声了。
不光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也都一样。
2023年,美妆媒体Fbeauty报道,七夕消费降级显著,相对“低客单价”美妆礼盒更受青睐。2024年,有不少“七夕节捡花小组”,在节日当天铩羽而归。圣诞节呢?更是一度被称为“历年最冷”。
(认真的网友,仅供娱乐)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度火热的“浪漫节日”们,都遇冷了?至少,降温了?
总不会,是因为都没有对象吧?
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根据民政部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较上年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约20.5%。比起来2013年的1346.9万对,相当于腰斩。
根据民评网《新时代婚育调查》,恋爱中的年轻人,有38%想好了未来要结婚,其他大多顺其自然。单身的年轻人,有一半不想找对象,女性不想找对象的比例有60%。根据Soul APP《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大家不恋爱前三大原因,是怕麻烦,怕受伤,没合适的。
(数据来源:《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
真难。但是,“没有对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有很多人有对象。但你问他要不要过情人节,有没有安排? 他也没安排。或者,安排的活动,没有之前多了。
有意思报告在2023年的调查显示,近四成人为情人节准备的预算,在500元以内。近三成人,不准备送礼物,还有三成人,会送伴侣实用性的日常物品当礼物。
那么,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明明有对象,怎么过情人节的心思,也越来越淡了呢?
总不会是“骗到手了,就不在意了”吧?
那当然不是。根据我查阅到的资料,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年轻人的消费,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
根据艾媒网《中国西方情人节消费行为大数据调查》,2024年中国消费者选购情人节礼物的关注因素中,“实用性”因素的占比,达到了40.75%。
根据新京报和贝壳财经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年轻的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精明”。
有超过40%的受访者,经常在购物时比价,即便这要频繁在各大电商平台与实体店之间来回跑,也乐此不疲。还有45.37%的受访者,会因为优惠和平价,选择平替商品。38.48%的受访者,会经常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推荐。
看着这些数据,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形象:
一个年轻小伙/小姑娘,时而紧皱眉头,因为同一件商品在哪个平台上买更省钱而发愁,时而因为买到更划算的“平替”商品而喜形于色……
哎。这也太抠门了吧?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理性消费,并不意味着“抠门”。
钱,还是要花的。溢价,也愿意付。只是,你得让我有“好体验”。
什么意思?
还是在《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中,37.4%的受访者,愿意为个人兴趣爱好而进行消费。比如,观赏类金鱼、各类菜种子、水培菜、菌菇棒、草头娃娃等产品。每到周末,叮咚买菜的全国鲜花销量,几乎都超过了百万支。
(图片来源:《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消费。比如,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高速吹风机……哪怕贵一点,只要能让我少花一点时间精力,那就买。
不光是智能家电。只要是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活动,都很受年轻人喜欢。所以,你能看到像是睡眠健康产业,户外运动产业,心理咨询产业等松弛经济相关产业,都很受年轻人欢迎。
(松弛经济相关产业,图片来源:《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很多人往往认为,情绪消费,就是冲动消费。
但是,在看似“冲动”的消费背后,其实暗藏着年轻人异常清醒的理性计算。他们会为情绪消费制定预算,会货比三家,会计算性价比,甚至会在社交平台上组建“情绪消费群”,交流心得。
所以,我们可能正在见证一个全新的消费逻辑。那就是, 年轻人不是在“冲动消费”,而是在“投资情绪”。
钱花出去,即便是没有买到实实在在的产品,但滋养了我的情绪,这就够了。
但是,我也要看这笔投资划不划算。
所以,对于这一届年轻人来说,有些事情,可能是他们不做的。比如,像过去一样,到了情人节,就订下999朵玫瑰,买上一个等身高的巨大毛绒熊玩具。花费巨资,只为了证明爱情。
因为,即便这算是情绪投资,这笔投资的ROI,也未免太低了。不划算。
明白了这个,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在情人节曾经卖得红火的1314礼盒,今天很难卖出去。为什么曾经的酒店、餐厅,在情人节,哪怕翻3倍价格也有人订,今天却门可罗雀。
而代表浪漫的鲜花,也在逐渐退烧。以至于不少店主抱怨:根本接不到单子。

(图片来自小红书)
但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 时代变了。
小小的情人节,背后折射出来的,可能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全新的消费观念。
那就是:我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但情绪消费,并不等于冲动消费,也不等于过度消费。 因为我要算算,这笔情绪投资,到底划不划算。
同时发生改变的,可能还有他们过情人节的方式。比如,之前可能是吃饭,送礼,看电影一条龙。而今天呢?可能是爬山,可能是一起做一个手工香囊。用更多的共同的回忆和情感投入,来庆祝节日。
好了。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连婚也可以不结了,那么,情人节还要不要过呢?
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和钱包给这个问题的答案,投了票。
那就,真的不过了。至少,不要过我们印象之中的那种,情人节了。
又或许,对于真正相爱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情人节。
因为真正重要的,不是在某个节日,你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礼物。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你是否愿意为了Ta,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情人节。
祝愿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你,都能遇见那个愿意陪你把平凡的日子,过成情人节的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 「2025情人节之送礼消费模式」调查结果公布

  2. 去年结婚登记数再度下探,原因是什么?人口研究专家解读

https://news.cctv.com/2025/02/11/ARTIuMOmASMog4dzZdmiVoB1250211.shtml

  1. 不能?不敢?不会?用数据解读年轻人远离婚恋的原因

  2. 《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悦己时代,为世界赋魅

https://official-cdn.soulapp.cn/uploads/2025_1b4741a493.pdf

  1. 情人节,酒店和饭店谁更赚钱?

  2.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20425706129851.html

  1. 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传统节日升温,洋节热度渐退

https://news.k618.cn/dj/202501/t20250117_19806176.html

  1. 中国西方情人节消费行为大数据调查

https://www.iimedia.cn/c1061/98979.html

  1. 今年情人节,年轻人不再为爱“充值”了?

  2. 七夕的「浪漫经济」,割不动中产了

  3. 情人节倒数第3天,还有救,快!

  4. 情人节,年轻人的 “甜蜜负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3835714004641428

  1. 何止不结婚,年轻人连恋爱都不谈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683242

  1. 热度飙升1700%!情人节爆品预测+营销打法,跨境人快收藏

https://www.captainbi.com/amz_college_hot_info-2450.html

  1. 2023年中国西方情人节消费调查出炉:“浪漫经济”推动消费市场升温,超五成消费者为爱一掷千金

https://www.foodaily.com/articles/31718

  1. 艾媒咨询 | 中国消费者“七夕”节日消费行为调研数据

https://www.jingpt.com/article/98d37324-40c8-4d9f-b6d9-f871d20f720a

  1. 深挖2023年七夕节,我们有五个新洞察

图片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景九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510篇原创文章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