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王汎森 : 你为什么写不出来好文章?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20-01-12 17:23

正文

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

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

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王汎森


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
节选自:王汎森先生演讲


图片来自网络,图为王汎森先生


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 “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 ,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

文采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 style,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 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 ,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01
学习有所取舍

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 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 ,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




02
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 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 。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




03
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 掌握语言 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言,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 ……,一定要有一个语言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 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




04
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 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 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 ,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


John Nash 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 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数学家纳什



05
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 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


06
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 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




0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