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平均海拔4米,最高处位于松江区佘山,海拔97.2米。建国初期上海市面积约为617.95平方公里,1958年上海从江苏并入多个县,面积增长十倍有余达到6340.5平方公里,也就是今天上海的基本疆域范围。
后来上海的市政规划历经多次变更,最近几次较大变化有: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区,2011年卢湾区并入黄浦区,2015年闸北区并入静安区。
不论上海内部如何规划,上海与江苏之间的边界,自1958年以来就没有人为变更,但大自然却在崇明岛重新定义了两地的格局。
明朝时期,现在崇明岛的位置上,形成几个面积较大的岛屿。但这些岛屿连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崇明岛成型的时间,要到清朝初年了。
1949
年崇明岛属于江苏南通市崇明县,1958年上海大扩容,崇明县划归上海。此时崇明岛以北长江中有两个沙洲,兴隆沙和永隆沙,属江苏南通市。
岛屿的标准是在涨潮时不会被淹没,岛和屿的区别在,岛比较大且有淡水溪流,屿较小且没有溪流。沙洲与岛屿的区别,是沙洲不仅小,而且海拔低,可能在涨潮时被淹没。
建国初期南通市这两个沙洲因为小且不安全,经济价值不大。但是长江造陆地能力太强,到了1960年代,两个沙洲面积大幅扩大,俨然从沙洲升级到屿了。
两大沙洲本来没人居住,但陆地扩大海拔提升后,似乎再无被长江淹没的风险,而沙洲上的泥沙富含矿物质,是肥沃的土地。于是附近海门县与启东县居民,就陆续到到上开荒,种植芦苇以固定并改良土壤。
开荒之前两个沙洲的归属并未划定,临近两县并未提出争议,到此时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两县就开始争夺两个沙洲,或者说争夺两大屿更合适。
后来南通市出面协调,以两市陆地边界延长线为界,永隆沙整体属启东县,后建立启隆乡,兴隆沙东侧属启东县,并入启隆乡,兴隆沙西侧属海门县,后建立海永乡。此时两个沙洲面积都不小,两县各派了数千人,在沙洲上建农村进行开发。
黄河之水天上来,长江之水来自西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也算是天上来。两个沙洲面积主要增长部分,都是在沙洲西部。由于崇明岛本身也在扩大,到1980年代,兴隆沙首先与崇明岛相连,随后永隆沙西部也与兴隆沙连在一起。此时就不存在沙洲只说了,这个区域只有一个崇明岛,然而崇明岛所在的崇明县属上海市,那么崇明岛北部新增陆地又该何去何从呢?
1990
年代,崇明县与海永乡合作,崇明出钱出力,帮助海永开垦了7540亩土地。随着经济利益逐步显现,两方面产生了矛盾,事情上升到上海市和江苏省,依然无法解决。
最后国家出面才解决,1999年,中国政部主持,国务院批准,海永乡属江苏省管辖,但江苏省在崇明出资开垦的地块适当调整土地界线,使其顺直后开挖一条界河,并由双方共同投资兴建跨界道路设施。大意是海永乡归江苏,但考虑崇明出资出力的情况,适当划一些土地给崇明,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现在海永乡与启隆乡已经升级为镇,海门县与启东县也升级为市,而崇明县则成为上海的一个区。所以崇明岛上,呈现一区两镇,分属三个城市的局面。
根据2010年测量数据,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占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两成,中国第三大岛,世界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如今每年向东海方向扩张约200米,增加面积4至5平方公里。当然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以及江苏南通市辖的海门市与启东市,也都由于长江泥沙淤积面积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