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一样,对娃的教育很重视,但我不属于“虎妈”。
周围孩子都在学的奥数、绘画、甚至马术,我都会认认真真征求完娃的意见后,再选择是否让他学习。
但一旦孩子喜欢了,我会鼓励他坚持下去,
毕竟
任何一项技能都是起于兴趣,成于坚持。
最近,身边的同龄娃们都在学
少儿编程
,我也被娃妈们安利过几次,但总觉得,动不动就拿比尔·盖茨、乔布斯出来说事,我就很反感,加上孩子的兴趣班也很多,我基本听听就了事。
上个周末,我在逛街时被闺蜜拉去旁听了一节编程课,结果,娃们的表现让我大吃了一惊!
那些孩子也就八九岁,可当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几个孩子就能迅速
寻找伙伴,讨论方案,分配工作,解决难题,
完成作品后,还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介绍
设计理念、作品特色。
我当时就难以想象,这些居然都是由一群刚上学的小豆包们自己试着主导的完成的。
这不就是我一直期待着的
“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式”
吗?,给孩子
“受益一生的能力”
,我之前看完一部特别扎心的教育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后,就一直想把孩子往这方面培养。
这件事后,我对编程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未来10年,即使有同一起跑线
孩子真能跑赢同龄人?
最近,印度一部名叫《起跑线》的电影正在热映,没有华丽特效,也没有流量明星的电影,却凭借着家长间的口碑一度逆袭成为票房黑马。
有人说这是一个披着印度外衣的中国故事,因为很多中国家长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剧情很简单,一对土豪父母为了让女儿进入最好的幼儿园挖空心思、使尽招数,最终明白了孩子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不是把孩子塑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孩子把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恰好最近也是全国幼升小的面试高峰期,上周一篇写魔都“牛蛙简历”的文章让我体会了一把现实版的《起跑线》,很多妈妈看完大呼“别人家的孩子”又成精了。
这位被作者称为“最强王者”的小牛蛙。
复旦硕士老妈
和
清华博士老爸
,
3个半月
开口说话,
6个月
夺得全省第一,
18个月
熟背《弟子规》,
3岁
就会潜水,
10分钟
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幼儿园
中班就开始学编程
,而且被老师推荐参加机器人大赛。
还有这位小朋友,托班就学会了时间管理,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平时喜欢的游戏是:
编程,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
我很好奇,
为什么这些牛爸牛妈们从小就让娃接触编程呢?
于是我查阅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和少儿编程的资料,结果果然不出所料。
原来30年前就有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开发,李开复就是其中一位,去年他就预言:AI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它会在十年之内改变、颠覆、取代50%的人,它会把我们做事的方法统统改变过来,比互联网来的更快、影响力更大。
毋庸置疑的是,
未来世界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而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失业大潮也一定会发生,而且很大概率就发生下一个十年,可那时正是我们的孩子就业的时候。
如果我还拿现在的知识结构教育生活在未来10年的孩子,我觉得孩子那时一定会败的一塌涂地。
其实不止中国,全世界都在加强中小学生的编程能力。
在英国,将2014年设立为“year of code”,规定所有5-16岁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编程;
在以色列,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部长就明确表示,计算机科学应该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受到重视,在高中就开始传授。
在加拿大,许多专家意识到在数字化的今天,编程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在中小学里应该与阅读、写作和算术“平起平坐”。
在日本,2020年以后,日本计划中小学都必须开始编程课程,学生必修此课程。
我之前从不认为孩子之间存在所谓的“起跑线”,无非是商家为了利益捏造出来一个概念,但是看着这些还在上幼儿园的牛蛙们的发光简历,我忍不住深深倒吸了一口凉气。
中产阶层的父母们已经意识到编程等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给孩子提前装好了加速器,即使有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发令枪响后,我的娃拿什么去竞争?
我身边学编程和不学编程孩子的差异
我观察身边已经学了编程和未学编程的孩子,发现他们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1、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学编程最大的益处就是
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
。确实,我观察到学习编程的孩子在处理问题的一些细节上确实更加有逻辑。
其实通过编程做一个作品的过程,就是孩子自己创造一个事物过程。最起码孩子首先要在心里大致构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模样,然后开始思考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
这就是所谓
“编程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
“理解问题——找出路径”
的思维过程,它由
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
四个步骤组成。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棘手的复杂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搜索解决方案;然后,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忽视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最后,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这一点我认为是对孩子成长、培养高效的思考模式、做事视角,帮助最大的。
一个9岁小姑娘学完编程的作品
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游戏,而背后却需要灵活地运用角度,余数,逻辑运算,函数,变量等多种数学知识,而且能看出来孩子的表达能力特别强。
2、由Learn to Code 到 Code to Learn
学习编程(Learn to Code)只是第一步,接着是
用编程思维来学习其他事物
(Code to Learn)。
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孩子会学到很多相关的概念和逻辑。他们会学到包括变量、循环、条件等数学及计算机式的思考方式。
我接触到一名孩子,学习了编程后,看到繁琐的电器说明书,说这个可以用编程写的更易懂些;看到声控灯,也会跟我试着解释里面的条件判断原理,你会发现,这些孩子一个个像侦探一样,
试着观察和解释着身边一切复杂事物,让我一个成年人都感到可怕。
3、对数学、英语、物理更上心了
编程里会涉及到数学上的一些概念,例如坐标、变量、角度;也会涉及到一些英语的单词和语句;还会涉及到物理上的均速运动、镜面反射等概念。
我发现,
孩子学习了编程后,对这些概念有更具象的认识了
,他会跟你说,妈妈这个概念我在编程里还用到过,就是控制小鸟移动的时候,而且我身边很多孩子学完编程后,做计算题都莫名其妙的不跳步骤了,后来问了孩子才知道,编程写多了,跳了步骤怕程序“走不通了”。
4、时间管理的更科学了
说实话,现在的孩子真的挺累,即使不学编程,兴趣班也是一大堆。我原本以为再学编程,孩子们估计会崩溃掉的。
可是邻居妈妈告诉我,孩子学上编程后,因为兴趣大涨,平时磨磨蹭蹭,突然就判若两人,
做作业,练琴、自然拼读一气呵成,
她不由的感叹孩子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除此之外,学习编程对孩子们的
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之后,有很多家长朋友们问我,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应该给孩子学一点什么?而且最好是孩子未来必须的一些基础技能。
我都会郑重地说:
编程
。
上周,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清洁车队上海松江正式诞生。
以前扫一条街需要10个环卫工工作一天,现在无人车开出去两个小时全部搞定。
这意味着上海正式告别清洁工这个职业
因为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并且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
奥数、美术、钢琴、跆拳道,以前也许会让孩子脱颖而出,也许能让孩子人前显贵,但不足以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
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编程,它是无法和智能机器沟通的。
过来家长给的建议
在我决定让我的孩子也试试编程后,身边有经验的家长给了我很多建议。
她们说现在
线下的
课程太贵,动辄一万二万,尝试成本太高
,而且每次上课接送孩子也是一个麻烦事,所以,建议我可以先报一个线上课程试试,看看孩子兴趣怎样,毕竟价格也不贵,而且还建议我按照三个原则来选。
一看是否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孩子持续的系统化学习。
市场上有一些机构“拼凑”出的课程,实际上只是让孩子反复做小练习而已。性价比不高。
二看老师的资历背景和专业程度,是否真的懂教育,会不会跟跟孩子沟通。
一些原本教成人IT的二三流老师,看到少儿编程如此之热,纷纷弃职转行,这些人既不懂孩子也不专业,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三看是课程能否与其它学科关联,与学校的学科教育相呼应,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价值。
小朋友们上学后的课外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在编程学习中能融入数学、逻辑、几何、物理、甚至语文等其它知识,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性价比。
我让她们推荐一家,她们说体验过很多家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