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商业本质
品途解读:《冈仁波齐》这部没有脚本的电影,讲述的是11位藏民行走在2700公里朝圣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文| 沈多
编辑|美圻
以小成本优质文艺片来对阵好莱坞系列大片,大概会是未来几年中国院线的排片套路,而这恰恰也为类型片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120人的剧组风餐露宿十个月拍摄而成的《冈仁波齐》)
新闻纪实IP迎来集体爆发
《变5》来袭(戳这里看吐槽《变5》), 最高排片时达99%,让望而怯步的国产大片纷纷避让。本着田忌赛马的原则,一些被视作炮灰的国产文艺片,终于有了被送上战场挡枪的机会。而通常这类片子,只会有两种结局:要么平庸,要么创造神话。
《冈仁波齐》,是后者。
这部没有脚本的电影,讲述的是11位藏民行走在2700公里朝圣路上所发生的故事,磕长头、诵经、扎营、起居、吃饭的琐碎日常几乎占了80%的画面。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无悲无喜平静至极的 “伪纪录片”,以1.6%的排片量开画,在短短几天内却创下最高43.8%上座率,目前排片比例上升至5.9%并,在历经9天的跋涉后,票房突破3000万。
(口碑和票房呈直线上扬趋势)
在此之前,另外两部新闻纪实类电影《重返狼群》和《忠爱无言》,也以超低的排片收获了超过2000万的票房,虽不能与工业大片动辄数亿的票房相提并论,但对低成本的小众文艺电影来讲,已经是让从业者士气大振的成绩。
而在刚刚过去的上海影节上,也有一部优酷出品的纪实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它将视角聚焦在创作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饱受争议的女诗人余秀华身上,记录了她成名之后的家庭与婚姻变故。该片除了入围上影节,还获得了拥有“纪录片界奥斯卡”之称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评委会大奖在内的多个业内奖项,也因为引发了上影节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部电影将于7月2日起启动百城点映。
虽然在年初时,电影大佬们就不断在各式论坛上齐呼:中国电影的重工业时代来临,但事实上,2016年电影市场的虚火渐退,暴露出的其实是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够的危机,当观众对电影的内容和类型有了更高的要求之后,消费升级迫在眉睫,而“新闻纪实IP”在这样的一个拐点上逆市爆发,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趋势与风向,当国产电影陷入商业化瓶颈之时,文艺片或许会成为国产片崛起的新希望。
(经长达一年的跟拍和剪辑而成的《摇摇晃晃的人间》)
不怕输,已是赢
敢投文艺片的,都是勇士!
《冈仁波齐》的投资方是以拍摄了《小时代》而闻名的和力辰光,其董事长李力曾对媒体直言,“和力辰光在做的事情,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中间值。”确实,无论《小时代》是如何遭人逅病,但不得不承认,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而《冈仁波齐》亦是如此,而创新的尝试,无非面对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并就此抢占市场;一种是失败,因意识过于超前而导致观众“水土不服”。
李力说,他投《冈仁波齐》投的其实是张扬。在此之前,他们因合作另一部创新片《飞越老人院》成为挚友,那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老年电影,但投资1600万,却只收了350万的票房。即便如此,在和张扬聊了三个小时他想拍的西藏电影后,李力还是决定给他“托底”,他对此的解释是,“影视这个行业,还是要有一些理想和情怀的,不能完全为了迎合观众而创作。”
(《皮绳上的魂》将视角聚焦在西藏城区外的荒野)
与《冈仁波齐》同时穿插拍摄,讲述复仇和信仰的故事的《皮绳上的魂》,初定9月上映。这两部电影共投资3000万,至少要收1亿票房才能回本。上映前,李力对此不抱希望,但现在他开始有信心,并试图探索一种创新的模式来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便是联合院线做长线放映,他的设想是,让参与进来的院线都成为股东,“要增大排片,那就有肉大家一起吃,就算是收一百块钱,也要大家一起分。”
而导演张扬则希望能够建立起艺术片的院线,即每个城市,都有固定的几个或几十个影厅,专门来播放艺术片,并通过长线发行的方式,慢慢培养观众的口碑。此构想如能实现,对助推中国电影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和力辰光董事长(左三)、张扬(右三)与《冈仁波齐》剧组主创)
今天发布的全国电影排片表上,《变5》排片跌至52.92%,而《冈仁波齐》上升至6.23%,虽然这中间还有9倍的差距,但从院线对两部电影的态度可见,中国已经到了观众主导市场的阶段,《冈仁波齐》以文艺对抗工业,纪实大战虚拟的表现,反映了中国电影进入新拐点的特质。被“热钱”和“快钱”宠坏了的电影从业者,势必要进入细分和升级的全新赛场里来。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