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年前,南方周末心怀柔软,奔赴全国各地,直面一个个“孤岛”中的儿童,触摸那些仍在加剧的情感和性格甚至身体创口,出版了一期留守儿童的专题。不仅为大众呈现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更竭尽所能探求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当我们直面留守儿童的问题,最先想起的是一张张圆嘟嘟的小脸,配着略显深邃、带着敌意眼神的面孔。明明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很少有会心的笑容,甚至也难找到像苏明娟一样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去年,南方周末做了一期留守儿童的专题,这期报纸的封面是三个孩子,他们坐在一棵被砍断了枝丫只剩残缺躯干的树上,而树,像是一只苍老而有力的手,托举着他们,尽管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背景是裸露出棕色泥土的大地和远方的苍苍群山。
你很容易就从这样的画面中读出一种孤独感。孤独,是他们要面对的心理问题中的一部分,也是留守儿童面对的首要问题。相比于物资的援助,只有心理关怀才能真正帮助他们从孤独中逃离。
聚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016
年
4
月
6
日
,平安产险向幸福家庭公益基金捐赠
105
万元,组建了
30
多名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公益导师团及
300
余人助教团队,在江西赣州市
18
个县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留守儿童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帮助来自
1800
所学校的
1800
名教师获取心理教育和辅导的实操技能,使逾
30
万留守儿童获得有效的心理指导。
日前,该项目在平安金融管理学院正式闭幕,并为
90
位优秀教师开展了专项精英教师培训,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学实践课程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心理护理的专家来影响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共同走近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
2014
年对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显示,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但同时调查报告也指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九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其中和心理相关的占六个,包括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男童问题行为、青春期等。
孩子在逆光处认真学习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
(76.5%)
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64.4%)
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占
40.7%
,此外,有
42.7%
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男童则主要表现在学习问题上,迟到
(41.8%)
、逃学
(7.4%)
、受老师惩罚有
(73.5%)
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
5.3
、
1.9
和
5.4
个百分点;不想学习的学生
(40.4%)
、对学习不感兴趣
(44.8%)
、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
(64.4%)
、没完成作业
(54.8%)
、成绩下降
(83.2%)
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
3—10.7
个百分点。
青春期问题在初二留守学生中表现更为明显,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
(49.8%)
、逃学
(8.7%)
、不想学习
(62.8%)
、对学习不感兴趣
(67%)
、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
(86.3%)
、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68.4)
、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
(62.7%)
以及被老师惩罚
(75.2%)
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
2.3-14.4
个百分点。
我们很难从这些陈列在屏幕上冷冰冰的数字去读懂背后的意义。身在城市,长在父母身边的你也许很难理解,一个孩子只是单纯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会去努力让自己变“坏”。
幸福家庭的培训老师
2012
年,曾伟芳刚刚大学毕业,到江西省赣州市一个偏远的小学担任任课教师。“我任课的班上,有起码四分之三的孩子失去父母的陪伴”,曾伟芳说,“这些孩子最明显的表现是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使得这些孩子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多了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溺爱,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但曾伟芳老师一直用耐心去对待这些孩子,只有一个男孩让她束手无策。
这个孩子物质条件不算差,却很爱顺手牵羊地带走其他同学物品。“有时候是一些文具,一些小物件,有时候是一些他根本不会用,而且拿了一定会被发现的东西,比如班上唯一一名近视同学的眼镜,”当曾伟芳老师发现的时候这个孩子并不承认。有时候她觉得,孩子好像并不在意偷东西会被发现,甚至偷东西就是想被发现。
虽然这个男孩一直在偷拿别人的东西,但都是些小物件,被偷来的东西男孩也从来没有用过,也没有带回家,就仿佛凭空消失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孩子的‘藏宝洞’。”在男孩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小河,河岸边的土坡上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洞,曾老师拨开草丛,发现那些在班上神秘失踪的小物件都安安静静地躺在这里,几乎把这个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小洞填满。
“后来我处理这件事的方法比较粗暴,因为当时也没有类似幸福家庭心理护理师之类的心理知识培训,当时不理解这个男孩为什么要偷盗,为什么会把这些东西藏起来。”曾老师眉头紧锁,“直到
2016
年
7
、
8
月的时候参加了幸福家园留守儿童心理护理师资培训项目,我才明白,当时男孩的“偷窃”是一种渴求关注的表现,这些孩子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是对于心灵的关怀”。
“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他们需要心灵上的导师,他们渴望关怀,老师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希望每一个老师带着更多人的善意和关怀走近留守儿童。”作为深圳市志愿者服务基金会幸福家庭专项基金联合发起人的李保军在关注着这些直接面对着留守儿童的老师。而这样的想法与平安产险公益理念不谋而合”。
平安产险
CSR
负责人表示,“相比于物质的多寡,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而老师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希望他们能从心理真正帮助孩子们”。
在留守儿童面对的众多心理问题中,自卑感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是他们心中的一个结,另外一名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五中的曾丽芳表示,没有被爱的感觉,让他们变得敏感自卑。
这些孩子情绪也不稳定,会产生敌对的行为,容易患上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于人际关系方面,他们表现得较内向,较常受欺负、攻击。当遇到一些挫折,也不能积极面对,会以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方式应对。像这些“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学习成绩下降,不爱学习,曾丽芳老师观察到,“我一直很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不过直到参加了培训活动,才了解到“儿童心护师”这个概念。”
幸福家庭种子师资心理护理项目通过四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让学员掌握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等与家庭相关的核心理念和技能,学成后服务留守儿童。在经过了暑期的培训,曾丽芳老师开始把幸福家团体辅导活动运用到平时的心理课里。“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动起来了!”曾丽芳老师显得非常兴奋,她认为,需通过集体团体活动较好地鼓励孩子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至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到底是什么感觉,曾老师则连连摆手,“难很用语言去描述,必须要自己参与到其中才能体会。”
一位作为助教参与项目的平安员工说,在最后整理老师提交的培训材料时,真没想到三个月时间形成了
1679
份近
135
万字的教学总结材料,看着这本厚厚的教案,感觉到我们真的给老师和孩子带来了帮助。
老师带孩子们进行集体活动
“非常感谢平安解决了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所有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曾丽芳老师说,“同时也感谢幸福家庭请到这些大师级的导师走到我们身边来,让我们能开拓眼界,在平安大学给我们提供直接交流的机会,让我们自己感动的同时还想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然而即便如此,曾老师还是认为她们能解决的问题并不大,她们能关注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细琐的,总体
来说其实还没到必须心理干预的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是心理问题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曾老师表示,这些一线教师参加平安产险捐赠打造的儿童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项目,并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在量变到时候把问题解决了
。
甚至,也有可能在酿成悲剧之前,挽回一个家庭。
叶迎霞
老师曾遇到一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子。在某天放学后,女孩一个人把和她要好的五六个朋友的作业都做完了,同时留下了一封信,写着她想告诉亲人、朋友、老师以及这个世界的最后的话。在黑夜笼罩大地之后,她提着一盏和她一样孤独的灯,一步一步,走向池塘,走向另一个世界。
“
她是一个怕黑的女孩啊,她还提着一盏灯,
”
叶老师说,
“
还好我们后来找到了她。了解之后才发现,她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是家里重男轻女,她的心理总觉得自己不曾被爱,不被父母爱。在和孩子、孩子的父母沟通之后,才终于让孩子勇敢地再去面对生活。
”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父母背井离乡。但是当家里不再用柴火来烧水,孩子在冬日走过寒冷的回家路,打开家门,没有母亲端出氤氲着白雾的开水,只有冰冷的茶几上崭新的热水壶,你很难判断孩子们是否能感受到幸福。成长路上父母的缺失,让孩子们缺乏陪伴,“不被爱”是他们对此最直接的感受,由此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当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在物质上缺乏什么,更应该关注他们眼神中的黯然。
在平安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架构下,平安产险已经持续在慈善捐赠、环境公益、大灾救助等方面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此次在面对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问题时,依然表现出了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到孩子更为深层的需求,从对人性的关怀出发,为孩子的心灵送去温暖。
留守儿童种子师资心理护理项目捐助现场
平安产险董事长孙建平表示:
“
希望通过此次项目孕育一批能够呵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
“
种子
”
,在赣州、在江西乃至更广大的地区生根发芽,为更多孩子提供关怀,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爱与光明的心灵世界。
”
(此文为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