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知贯标认证
中国首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依法成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机构。秉承“传递信任、服务创新”的理念,以专业贯标认证服务为业务基石,以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为发展目标,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ACK学习呀  ·  交易实战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知贯标认证

旗帜的力量——献给中国专利奖【专利人看专利奖1】

中知贯标认证  · 公众号  ·  · 2017-12-06 16:11

正文

了解更多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及展示请持续关注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中国优秀专利成果展】,识别下方二维码并关注协会官微,点击论坛报名或回复“报名”更可亲临现场参加中国国际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暨中国优秀专利成果展。2017年12月13~1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期待您的光临。


随着双创大潮的如火如荼,随着一带一路的波澜壮阔,随着中国制造 2025 的蓝图徐展,对创新成果必须重点保护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如果要问靠什么保护创新成果?我家十岁的小男孩都能告诉你,“当然是专利喽!”甚至他还会告诉你“用吐瓜子壳的小桶当书签可是我的专利。”

然而虽然“专利”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发生在身边一件件真实的案例却时时提醒着我,各界人士对专利还存在着很多误解。

《法制日报》 11 27 日报道,最近北京的杜先生申请的一件“煽除雾霾方案”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 CN201710125627.3 )。这条新闻又刷遍了不少人朋友圈。由于配图形象,被人戏称“芭蕉扇扇雾霾”,一时传为笑谈。同样有朋友来问,这么不严肃的东西也可以申请专利吗?

都不记得跟身边的朋友解释过多好次,拿什么东西来申请专利那是公众的自由啊,专利局负责对其进行审查,最后获得授权,以授权公告的方式公告的内容才是具有专利权的专利呢。大家现在对专利有概念了,但是很多概念并不准确。

还有接触过的投资圈的朋友们,出于职业习惯,我会问他们,你们怎么判断创业项目是否具有核心技术,是否不会被他们抄袭和模仿呢?我得到答案往往是,这个研究团队特牛啊,这个技术门槛特高啊,这个技术效果特好啊,但是专利呢?

身边也有些企业家朋友,说起专利,都表示必须申请一些专利,但是对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不申报专利,因为在他们看来专利只是用来向消费者表明具有自主技术的宣传品,只是用来向政府申请项目的必备品,只是装点门面的摆设品。至于真的用专利保护自己的技术?

有时我也会略带不服地提到三星苹果的专利战,辉瑞的立普妥、华为、高铁的专利战略。但是往往被一句话怼得体无完肤,“那都是大公司才玩的转啊,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还是算了吧。”在很多人看来,专利那是“有钱人的玩具”,至于自己用专利也就能拿点政府奖励,拿出去吹吹牛,或是单纯地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没技术含量而已。

对比一下, 1953 年到 1957 年全国只批准了 4 项专利权和 6 项发明权,这跟现在每年超过 100 万件的专利授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年前还经常有技术人员认为发明专利高不可攀,而现在的情形是随便有个想法就想着用专利保护起来。这样鲜明的转变,正是近年来国家对创新保护工作持续推动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也带来了现在的专利不值钱,没什么用的错误观点。

然而,中国的专利真的那么不堪吗?来看看我们的中国专利奖的获奖专利就清楚啦!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以“专利质量”、“技术先进性”、“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以及“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为核心指标,经过多方评定,层层筛选之后最终确定获奖名单。这样评选出的专利兼具法律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对优质专利的预期。

“中国专利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从其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我国创新发展的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许春明曾如是评价中国专利奖的指标意义。回顾历年中国专利奖,不难看出,无论是颁奖频率、获奖专利数量、专利质量、获奖项目销售额,都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步伐合拍共振。自 1989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迅猛,中国专利奖的公信力、权威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创新和价值链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仅 120 项专利金奖项目就实现新增销售额 6221 亿元,新增利润 1317 亿元,中国专利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由此可见一斑。截至去年年底,共有 2870 件专利项目获评中国专利奖, 1840 位专利权人受到奖励和表彰,其中职务发明占获奖项目尤其是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中的绝大多数。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优化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职务发明相关制度,真正实现“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在相关政策指引下,各地、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制定了专利奖励制度。(下图为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申长雨局长致辞)

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下对市场主体的专利意识教育让他们切实了解专利的真实含义、专利的真正价值、专利的真正用法,而每个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以及其背后有趣的故事,正是最理想的教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