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Cult片鼻祖,他的疯狂震撼影史上百年 ·  3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1003125424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说说《爵迹》中的演员表演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0-02 20:19

正文


评论影片 |

《爵迹》


影评作者:大奇特

2005年加入豆瓣,观影量6315部。本篇评论截止发稿时排在条目热评第9位。


《爵迹》的优势在于它是用动画片的方式呈现的,可以弥补实景+绿幕的不足(并节省开销),是个妥善的做法。不过可惜的是它让一些面瘫的演员,变得更加面瘫了。




好演员懂得如何揣摩他(她)所饰演的角色,而不是要求角色去迁就自己。拉丁文“dramatis personae”字面意思是“在戏剧里用的面具”,说明最早的戏剧,演员都是佩戴面具表演,把自己的真正面貌隐藏起来。现在很少有佩戴面具的表演了。不过从另一角度看CG捕捉,它是另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方法。《爵迹》中的CG就是这样,角色们还是以演员自己的面孔出镜,观众还是能立即认出他们。“哦,冰冰、大幂幂…”CG很厉害,能拯救实景特效的开销,还能掩盖演员们的面瘫,可是人物只是有着人形的“魂兽”——空洞无物,体会不到人情冷暖。我们只要看过范冰冰在李玉电影中的表现,就知道她是会演戏的(其他演员就不敢恭维了)。但是在《爵迹》中,表演再次被“面具”覆盖,观众只能惊呼:“哎,这个范冰冰长得可真像范冰冰啊!”


照理来说,CG捕捉能将演员的表演通过数字技术转换成银幕上的新形象,演员也会得到解放——尽管在表演时,他们只是穿着特效服,却能够在角色中自由穿梭。只有银幕上的场景和道具需要演员你在非常“虚拟”的景观中靠假想来实现,这确实是难点中的难点。不过,倘若你有舞台剧表演经历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能在舞台上接受完善的训练,你就能在任何表演场所无所不能。看看如今那些在美国拍特效大片的英国当红辣子鸡,以前个个都是剧场上的能手。




当我们看《猩球崛起》或《魔兽》时,演员们戴的几乎是同样的面具(说同样的面具,是因为人类识别同类的面孔容易,识别猴子和魔兽就难了)。CG演员和执导安迪·瑟金斯和泰瑞·诺塔里就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个人特质融入所饰演的角色之中,这样的表演方法我们称之为“由外而内”,有些演员的方法则是“由内而外”。劳伦斯.奥利弗曾经说过:“由外而内的演员比较容易在他所扮演的角色中发觉他自己,而比较不会在他自己身上去发现他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而言,内向型的演员属于写实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向来排斥使用面具去表现“真实”和“诚实”。《爵迹》中的很多演员,表演方面还不够格,加之他们并没能理解郭敬明小说的世界观与人设(也有可能是原著角色就没什么厚度),更无法去诠释角色。相信,导演对于演员们如何进入角色,也没有做太多功课。


再说说作为导演的郭敬明,他的模式非常统一,总是用相同类型演员的相同方法去表演,无论是时尚片还是奇幻片,所以看起来都是一套模板。郭敬明的作者风格是热衷群戏、奢华、男色酮体与女性张力,这些在《爵迹》中比《小时代》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于看过《小时代》的观众来说,总是让观众觉得在看同一个人演同一个角色,且角色们不断展现出相同的气质,观众势必会感到厌倦。



还有就是,《爵迹》的基调其实是《指环王》、《霍比特人》这种西方魔幻题材的移植,我称之为“中国古典RPG游戏的Sword & Sandal类型片”。用国人去演绎西方题材自然觉得完全不对。要知道,这不是在剧院,剧院中是允许跨种族表演的,比如劳伦斯·奥利弗就是以黑人的化妆去演绎奥赛罗的。但是在电影中,它就容易让人出戏,因为电影是制造真实的。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爵迹》表演上的一点看法,用电影中的称谓就是各个都是一种有着人形的“魂兽”。


 END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豆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