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2024年求是网满意度调查 ·  2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公开奖励社会举报,确保“校园餐”安全 | ... ·  2 天前  
CHINADAILY  ·  Life丨Toying with an ... ·  5 天前  
求是网  ·  习近平会见梅德韦杰夫 ·  5 天前  
求是网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锐评】打开后厨,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8-27 19:29

正文


以海底捞事件为契机,经常去“后厨”看看,问一问“初心”,才是明星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一度被视为餐饮界标杆的海底捞,近日因严重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北京市食药监局已经要求“海底捞”总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进行限期整改,在一个月内对北京各门店实现后厨公开、信息化、可视化。



值得审视的是,这波舆情的冰火两重天。随着海底捞的致歉信及处理通报,部分网络舆情从愤怒转为谅解,甚至有网友与自媒体为其危机公关“点赞”。诚然,这里面透着餐饮行业欣欣向荣背后门店、质量、供应链以及卫生管理的阶段性难题,也包裹着一部分消费者的理解与耐心。然而,消费者的善意不应被辜负。遗憾的是,在化解2011年后厨危机、挽回声誉之后,海底捞的“后厨门”一直没有打开,于是才有了这次危机公关的“历史重演”。


当遭遇食品卫生安全重大事故,面临品牌形象损毁,海底捞如果反应迟钝,不闻不问,或者埋头装“鸵鸟”,只会带来一场更大的信任危机。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面向舆情,危机公关只手段,并非目的,并不能直接解决那些“线下”“后厨”的根源性问题。如果总是以危机公关躲避视线,转移矛盾焦点,这种避重就轻和侥幸的“软着陆”,只会害了自己,寒了消费者的心。




长远来看,危机公关是实做还是虚做,真改还是遮掩,顾客心里是有杆秤的。诚如网友所言,危机公关再漂亮,也不如厨房干净让人心安。全社会只有始终对食品安全保持高压态势,持续追问,刨根问底,方能避免把对企业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演变为一场对企业危机公关是否漂亮的大讨论,才能使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得到真正整改


对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而言,消费者利益都应摆在首位。回顾海底捞发家史,就得益于鲜明的用户意识。比起行业内服务态度不佳、欺客宰客等现象,海底捞的贴心服务可谓消弭了消费者的痛点,其在服务上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尊重和满足,其意义不亚于一次餐饮行业的供给侧提升与再造。然而,服务的“面子”再好,产品的“里子”也得过硬;内部的企业文化再温馨,践行起来也得与公共利益、法律法规一致。就餐饮行业来讲,食品卫生安全就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消费者利益之根本。如果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就丢掉了根本,服务再好,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失去消费者信任。




海底捞事件,给整个餐饮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要看到,新食品安全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原则,不只是写在纸上;公众的注意力和部门的执法态度,也不会被公关技巧牵着鼻子走。每一家餐饮行业都需要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主动打开后厨,让食品卫生看得见;填补管理漏洞,消除卫生死角,让舌尖安全有保障,方可不负消费者的信任与期待。


当前,各行各业的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但怎么样才能够坚持住最根本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深思。以海底捞事件为契机,经常去“后厨”看看,问一问“初心”,恐怕才是危机公关的正确方式,也才是明星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推荐文章
求是网  ·  2024年求是网满意度调查
2 天前
CHINADAILY  ·  Life丨Toying with an idea of companionship
5 天前
求是网  ·  习近平会见梅德韦杰夫
5 天前
求是网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6 天前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顺丰王卫身价暴涨,可顺丰却是最缺钱的公司!
7 年前
仙剑奇侠传幻璃镜  ·  【公告】丨【幻璃镜】7月13日资料片更新说明
7 年前
知音  ·  男人出轨的成本分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