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都市快报
生活因温暖而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疾控  ·  每天运动 V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都市快报

64567588人,男比女多279万!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橙柿互动一图给你划重点

都市快报  · 公众号  ·  · 2021-05-13 19:14

正文


在很多经济学家眼里,判断一座城市发展潜力,经常会说一句话: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严不严谨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人口是第一资源,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简单说,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竞争力如何,和人口结构直接相关。


浙江有多少人,年龄性别比例如何?5月13日下午召开的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了相关答案。


6456,7588人!


这是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浙江省常住人口数量。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从全国看,处在中间水平,广东山东已经人口超亿;放在世界范围看,和意法人口总量差不多,2019年,意大利总人口约6039万,法国人口约6706万。


单看一个数字,很多人没什么感觉,接下来我们来帮大家解构这些数字,看看它背后隐藏着哪些信息。



性别比为什么这么高?

性别比是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应的人数。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性别比105.07,男比女多3490万。


联合国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设定为103—107:100。


这次公布的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680008人,占52.16%;女性人口为30887580人,占47.84%。总人口性别比为109.04,男人比女人多279万。


为什么比例如此之高,发布会上给出了初步分析,主要是由于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接近六成,明显多于女性人口。


“二孩政策”放开了,

出现短暂生育小高峰

这次公布的数据中,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68,1781人,占13.45%,比2010年人口普查上升0.24个百分点。


这个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7.95%。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到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再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不难看出国家鼓励生育的积极性,毕竟今天的婴儿不仅是奶粉、尿不湿、玩具、教育产业的消费者,更是明天的劳动力、纳税人、企业家和创新者。


事实上,“二孩”政策实施后,浙江出生人口曾短暂出现过一个小高峰,从2013年的54.9万人增至2017年的67万人,在2017年达到了高峰。


但到了2018年开始,出现明显回落,到62.8万人,2019年进一步回落到60.9万人,走势形如“人”字。


从历史数据来看,生育水平下降不是新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至1969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平均为5.8,所以在50后、60后家中五六个兄弟姐妹的情况很常见。这个数据到1972年下降到了5.0以下,1977年下降到3.0以下,而到2020年已经下降到了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人口学理论认为,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育欲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烈。省统计局一份调查显示,浙江省育龄女性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65个,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4个,很多人觉得——“生育成本巨大”。


这两天,携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的言论,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相关报道: 梁建章建议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上热搜!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办公室里,育龄妇女随便问一圈,大部分在摇头——


“一节辅导课两个小时,学不到什么东西,三四百元,我一天工资还挣不到这么多”; “谁带孩子? 吃不消吃不消”……


其实,基于浙江对省外流动人口的吸引能力,如果算大帐,过去十年浙江人口增长18.63%,年均增长1.72%;但细看,0-14岁人口,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仅上升0.24%。


生育率不高的问题,可能一时很难扭转。


老龄之困,解在何处?

与少子化相对应的,是 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昨天省统计局发布数据, 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27%


老龄化的问题在杭州表现的可能更为严重 ,截至2019年底,杭州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9.57万人,占总人口的22.55%;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8.5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91%。也就是说, 杭州每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每7个老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龄老人


浙江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主要得益于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幅改善,人均寿命不断提升,这当然是大好事,但老龄化带来的延伸问题,还需要不断关注。


如何养老,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曾有一个老人和我抱怨,他排队等公立养老院床位,已经等了好几年了。


老龄之困,解在何处?国家层面“十四五”规划第四十五章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同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


这些年,杭州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不断探索,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社区老年食堂等,走在了全国前列。


“十四五”时期,杭州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快推动“家门口”养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推进老旧小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创新发展老年食堂、配餐、老年教育、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等。


养老的问题,是接下来整个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


浙江,人口红利期依然在

一头是少子化趋势上升,一头是老龄化情况加剧,听着有点心慌, 别怕,浙江的人口红利还在


这次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浙江人口年龄构成当中,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67.86%,也就是说浙江每3个人当中,有2个是劳动力人口。近几年来看,浙江劳动年龄人口一直维持在2/3的水平,总量在3800万人左右,全社会劳动力供给充足。


这要感谢浙江强大的劳动力吸引能力。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地的人口不断补充到浙江。


外来人口不但有数量,也有质量。根据2019年全省及各市20-59岁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看,全省占比为38.1%,杭州市这一指标遥遥领先,达到57%,这也是人才虹吸的效应,浙江“筑巢引凤”成果的体现。


除了看人数,在判断人口红利的时候,还有一个专业词,叫“人口总抚养比”,也就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这个比值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红利期,表示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浙江的总抚养比为3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5%),在长三角区域,逊于上海(35.5%),优于江苏(40.1%)、安徽(48.9%)。


总体上看, 浙江全社会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特征,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说,现在浙江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如何维持优势,未来十年,要引进年轻活力型人口,加快人力资本投资,延长人口数量型红利机会窗口期;同时提高教育水平、推广技能培训等,尽快从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


谁是浙江人口最多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