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为中国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用、有趣、有态度的医学资讯。“服务医生,改善医疗”是我们的使命。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袁光文教授:赋能未来,靶免联合开启子宫内膜癌 ... ·  18 小时前  
医学美图  ·  医学视频丨烦人的口腔溃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经验大分享│栓塞性卒中原因找不到,该抗凝还是抗血小板?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12-09 20:10

正文


一例不明原因栓塞病例取栓后经验大分享。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这个概念自2014年被国外学者提出之后,这几年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实际在临床工作中,包括介入取栓治疗工作中经常遇到不明原因栓塞的患者,如何围手术期的去管理这类患者,是临床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笔者本次特带来一个不明原因栓塞的病例以供同行参考。


临床的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 60岁

主诉: 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麻木2小时”为主诉入院, 入院时相关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 否认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

查体(主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患者右利手,神清,言语笨拙,无凝视,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左上肢体肌力III级,左下肢肌力V级右侧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NIHSS评分:6分。


手术的基本相关信息


发病到转入我科的时间:170分钟

发病到影像的时间:150分钟

发病到静脉溶栓的时间:无

发病到穿刺的时间:200分钟

术前mTICI分级:0级

发病到第一次支架释放的时间:230分钟(尼科 4*20支架)

发病到再通(mTICI 2b/3)的时间:240分钟

术后mTICI分级:3级

是否使用补救措施:无

术后即刻NIHSS评分0分,术后24小时NIHSS:0分。


相关的影像资料


术前头CT(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头DWI+MRA

术前头DWI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MRA可见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以远未见显影


术中DSA相关影像


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DSA影像(未见明显异常)


术中左侧椎动脉造影(可见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未见显影)


术中微导管明确远端真腔

取栓支架释放后复查造影


取栓完成后10分钟复查造影



整个取栓过程非常顺利,1次支架取栓成功


术后复查的相关影像资料

术后即刻头CT(未见出血以及造影剂渗出)

出院前复查头CT(可见右侧海马区存在一个低密度病灶)



出院前复查头MRA+MRI


头MRI中可见右侧海马区梗死


头MRA可见双侧大脑后动脉均显影



这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以及相关思考


该患者从整体的情况来考虑,为不明原因栓塞的可能性大,我们常规给予下肢静脉系统的筛查,未见静脉血栓形成,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术后连续监测了3天心电监测,未发现房颤,经胸彩超未见明显异常,TCD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的风湿免疫、抗核抗体,肿瘤相关检测均未见异常。


对于那些不明原因的栓塞来源(ESUS)的患者,既往的部分指南和研究认为抗凝似乎效果更好,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安全性更高,且抗板的疗效不劣于抗凝。


所以我们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单抗,同时建议患者前往北京阜外医院完善经食道心脏彩超。2个月后随访时,阜外的彩超结果回报如下图,在明确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后建议患者直接在阜外医院行介入治疗封堵卵圆孔。



什么样的卒中才能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栓塞性卒中?


实际上对于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诊断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目前其常用的诊断标准如下:


  • 经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监测排除心房颤动(AF);


  • 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室内血栓;


  • 头颅血管影像排除梗塞近端血管未超过50%的狭窄;


  • 排除了少见卒中病因的不明原因性卒中。


其流行病学有什么特点呢?


实际上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18年-2019年的研究结果跟2014年初期刚刚提出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初期认为ESUS(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发生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而近几年的观点则认为,其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5周岁左右,且是女性多于男性。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是抗板还是抗凝?


在明确了患者是不明原因性卒中后,是抗板还是抗凝?


在2014年初期,ESUS刚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为可能抗凝比抗板更为有效,但是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又出现了一个反转:目前来说,目前关于ESUS的抗栓治疗研究,有三个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两个试验结果已公布。


第一个研究是关于利伐沙班的NAVIGATE ESUS研究,第二个研究是关于达比加群的RE-SPECT ESUS研究。这两项研究目前研究结果均为阴性,也就是说与抗血小板治疗ESUS相比,抗凝治疗并未使患者更多获益,反而会增加出血风险。 还有一项关于阿哌沙班的ATTICUS研究正在进行中。


实际上根据目前的研究观点,抗板更为安全,抗凝并不是十分的推荐。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中其主要栓子来源有哪些?


心脏源性:


二尖瓣(粘液瘤伴脱垂、瓣环钙化)、主动脉瓣(狭窄、钙化)、非房颤性心房节律障碍或停滞、心房结构异常、左心室(轻度收缩或舒张障碍、心肌肥厚、内膜纤维化)、隐匿性阵发性房颤、癌症相关的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癌栓;


动脉源性: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动脉非狭窄性溃疡斑块;


反常栓塞:


PFO(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瘘。 (PFO在ESUS患者中高达40%-54%,是ESUS可能的潜在主要病因。)在这些栓子来源之中,笔者多次在各个场合强调,我们既往在一个理念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误区,对于既往否认房颤的脑卒中患者,我们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监测到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从而认为部分不明原因卒中属于心源性的这个理念是不对的。


我曾说过,这一次的阵发性房颤不会逆转时空导致你上一次脑卒中的发生,而近期的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随着部分自主神经通路的损伤,既往没有房颤的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也会诱发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所以对于那些在脑卒中发生后才监测到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患者,将其归为心源性脑卒中是不合理的,常规嘱咐其抗凝治疗也是不合理的。


随着近些年对于ESUS的研究的不断深入,PFO人群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如何较为合理的判断PFO是不是不明原因栓塞的病因,近期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一个综述提出了 五个观点:


  • 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血栓形成倾向;


  • 持续或短暂高流量右向左分流:瞬间右向左分流增加见于Valsalva动作,突然停止呼气,声门立刻关闭,增加了胸腔内的压力。卒中发生时同时做Valsalva动作,提示PFO可能是卒中的病因.(笔者在前文中所分享的那个病例,虽然经食道彩超未见右向左分流,但是某一瞬间可能会产生一个高流量的右向左分流,这次卒中的原因有极大可能跟PFO有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