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试卷,折服众教授
考生徐科,来自湖北的一个农村,以
高考物理满分,数学137分,作文58分
的“变态”成绩顺利进入清华大学。他的“神奇试卷”惊呆了阅卷老师,把一些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物都镇住了。
比如全国卷理科数学第19题,是一道立体几何体,有
3个易错点
、
2个命题“陷阱”
。一般学生用
传统解法
需要25步
,但
他
6步就得出正确结果
。
比如全国卷理综25题,
难度系数9.65
,一千个人能做出的人只有三个半,他
只需5步
,就能巧妙解开
轻松得到19分
。
比如他的作文,
结构清晰
,一环套一环,而且语言
表达无可挑剔
。短短两小时构思出这样的作文,恐怕就连当红作家都难以做到。
阅卷老师慨叹:
“这已经不是尖子生的概念了,甚至可以称为理科天才、作文神童!”
684分背后的秘密
徐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
成绩一直普普通通
。在高中的时候,自愿报名了学校的实验班,
使用模型解题法学习之后,成绩才突飞猛进
的。”
当时,教他的老师把模型解题法的数学、物理、化学、作文和英语模型教给学生,并给学生发放模型卡,方便记忆。在当时的1月学期期末考试中,
整个实验班的排名在区里提高了18个名次,平均成绩提高了33个百分点
。
每当考试,老师还会幽默的说“谁在考试时把模型卡片带入考场,按作弊处分”。
等到高考了,早已
把所有模型研究透彻
的徐同学进入考场,无论哪一题都能迅速找到解题模型,
感觉像是压中了高考题
,自己在作弊!
“模型解题法”是由大批教育专家根据学科的精髓和规律,科学概括出的
优秀学生身上都具备的解题框架和套路
。
它将学生杂乱的学习思维调整为直线,直面学科最核心的知识点。
只要顺着“模型”轨道一套,任何一道数理化大题、难题,只需要三步
。
☑
第一步(抓题型):找出该题的特征和特定条件。
☑
第二步(套模型):套用符合该题特征的对应模型。
☑
第三步(出结果):按模型轨道的步骤,准确计算,快速得出正解。
我们来看一段王燕谋老师的公开课片段,一道只有7%的学生才能做对的高考难题,普通人24步解出来,用他的模型,只需9步!并且,想做错都难!
为了验证《模型解题法》的实际效果,中国教育学会模型教育课题组在北京市进行了
严格的教学对比实验
。
仅
三
个月
,实验班各科的总体成绩在东城区排名提升了18个名次,平均提高20分。很多原本
成绩中下的孩子
用了模型解题法后,
全都实现了上重点、考名校的梦想
。
新浪教育、腾讯教育、搜狐教育都对该项惊人成果进行了真实报道。
北京晚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也相继报道了实验成绩。
北京某重点中学校长
:“我们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学习模型构建课题的实验学校,在这次模拟考中,实验班高二(2)班有
38名同学
,数学
15个获得满分
。”
北京某重点中学实验班班主任
:“学生在学完模型后,
学习效率明显的增强
,而思考问题的
条理性
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这样的话,能
提高准确率减少做题时间
。”
模型解题的效果
绝不是个例
,这是普遍规律;这不是奇迹,这是科学
。
任何难题只需三步,解题就是这么简单!
(小学 初中 高中)
如果你的孩子有学习没信心、想学学不好、解题没思路、答题速度慢、做题总出错和考试无高分等学习烦恼。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号,为你答疑解惑,让孩子享受轻松考高分的学习乐趣!
国家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原数学学科主任,现任清华大学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负责海淀区各校高三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多次参加北京市模拟考试,会考,高考的命题工作。是著名的海淀一模二模的命题人员。北京一帮一,助教协会数学科主任委员。
“模型解题法”
是
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
重点课题
“优质教育资源评价与推广”的重大成果。而且,
清华大学
作为重点选题出版发行方,可谓强强联合。
翻开“模型解题法”,全是国内众多一线教育教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