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我们重点关注服务业的机会,我们也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关注服务业机会的机构。到2012、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最大的升级体现在从商品到服务的升级。
满足服务的需求,是这一波消费升级的真正内核。
同样,消费人群从70后、80后向90后、00后过渡。地域也在变化,
我们现在投的区域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深。
社会结构的变化至少会对未来5-10年产生驱动作用。在社会结构里,人口是首要的不确定性因素,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组成。95后、00后的消费习惯、消费内容跟我们大不一样,我们这代人支持最多的产业是房地产,90后、00后大概不会再支持房地产,他们会支持什么产业,未来这个核心产业所带动的相关产业有哪些,其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另外,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会导致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制造业未来可能会劳动力锐减,那这些人去哪儿呢?这些都会影响宏观经济。
黄佩华:
我们更关注年轻人把时间花在哪里。
我们希望抓住80后、90后,而且虽然00后人口数量少了,但家长会给他们更多的零花钱,所以我们是很乐观的。
现在消费开始转向精神层面,所以我们要
解决成长焦虑
,比如针对男性的硬性教育,针对女性的心理知识,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比如很多年轻人关注电竞,我们投了一个专门做电竞直播的公司。
这个领域的挑战在于,
文娱内容的波动性很大,
所以我们要降低风险。我们还是希望投资一些平台型的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创造好的内容,降低单个IP的风险。
崔璀:
我们一直关注文化消费这一块,所以对这一块抱有的兴趣和乐观程度比较高。
从炫耀型消费到非炫耀型消费,是我们一直跟踪的路径。
从无印良品开始,大家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本身的价值观,以及这一次消费行为代表我是怎样的群体。这种消费行为是我们关注的,其实就是年轻人愿意在哪里花钱。
另外80后这一代成长起来,知识付费起来了,因为80后愿意把钱花在自我成长上,这是很明显的消费逻辑。
这里面有一个风险,就是
内容型项目的增长性空间的问题,
包括它的持续生产能力、边际效应、规模效应。
我们定义为向传统行业致敬的能力。
大家开始投资第一波自媒体的时候,关注的是优质内容可以迅速降低获客成本,到今年年初,投资人开始关注变现、规模效应。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团队开始向传统行业致敬,切入到传统电商,遵循供应链逻辑,建立产品的品牌逻辑,进入付费知识,最后无外乎是向传统出版、传统培训致敬,因为这些生意逻辑是被市场验证过的。
所以,
我们非常看重一个团队在最开始持续吸引流量之后,是不是可以迅速向传统行业致敬,跟传统行业紧密结合,这也是项目本身会遇到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