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游独立评论
每周1到2篇独立评论,解构历史与政治,做深度阅读者的好朋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关系再好,也不要这样聊天!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适合一个人去的6个地方!地铁直达! ·  3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故事:低到尘埃中的她,还被丈夫踩上了一脚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免费免预约!成都6个能待一整天的室内场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游独立评论

乱世“除魅”,就这十条

北游独立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5-14 07:30

正文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请把我【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01

当一个人对你说,“自由是相对的”,你知道,他实际上想对你说什么吗?
实际上,他是想告诫你, 你的自由他说了算。
如果你按他的喜好去想、去做,那么你应该是有自由的——他给你的“自由”。
如果他不喜欢的事情,你非要去做,那他就会觉得这不能是自由了,因为“自由是相对的”嘛。

02

在中国, 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中国的家长。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中国孩子因为从小就缺乏来自家长的肯定和欣赏,长期出于不自信的状态,缺乏情绪宣泄的渠道,所以特别容易往外寻求情绪价值,比如朋友,比如网络。
而朋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又导致当今年轻人的情绪出口大量拥挤在网络上,而数量庞大的情绪需求,就催生了数量庞大的骗子来收割。
所以,我在这里提醒中国家长,别把你家孩子推给骗子,你不给你家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你家孩子情绪无法释放而导致抑郁,要么被你推给骗子哄骗。
你要知道,情绪不可能无故消失的,它们要么留下来攻击自己,要么宣泄出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老师和周遭的亲友给他提供,否则情绪就会用来攻击他人,极端化和团伙化就是必然的表现形式。

03

言论能不能说?这是一个问题。
言论正确与否?这是另一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不要混为一谈,可惜的是,大多数网民,都混淆了两者。

04

小说和文学通过模仿真实世界、真实人生、真实社会,用非理性的审美方式来理解世界,通往彼岸。
而哲学是用人类的理性和逻辑来认知世界,这个认知方式是靠谱的,但却是有局限的,因为人类的逻辑和理性原本就有局限。
有能力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全面直观世界的,只有上帝,上帝的设定,就是全知全能的完美存在。
所以, 请仔细想想,你该怎么办?

05

有时候,我们需要下决心做一些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情,以避免不好的结果。

06

想要就去争取,别靠人施舍,更别假装不在意。
有些人嘴上喊着躺平,其实从他说出躺平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其实并不想躺平,而只是他想要的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于是给自己的无奈找个合理的解释而已。
要注意,我并不是在“何不食肉糜”,而是在提醒大家仔细想想,问题其实并不在于他的愿望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而是他为何会有一种奢望,认为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在社会中实现呢?
谁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呢?
是谁让他对这个世界误会到了这种程度?
你见过欧洲人天天嚷着躺平吗?没有,因为躺平就是欧洲人想要的,你让他不要睡、起来卷,他才可能抱怨一句,你们是不是太卷了。
实际上,天天叫着躺平的人,现实中可能比谁都卷,嘴上说说不过是情绪发泄,发泄完该搬砖搬砖,该内卷内卷,卷生卷死,哪里来的真躺平?
表面说着不介意,其实比谁都在乎。
所以,要知行合一,记住这句话:想要就去争取,别等别人施舍,更别假装不在意,你装模作样的给谁看呢?
别总是心口不一,说着说着把自己都骗了,自欺欺人、自我催眠只会让你更加看不清眼前的世界。

07

读书有两大误区:
一个是读书太多,思考太少,一个是读书太少,思考太多。
读书太多,思考太少,你就无法搭建靠谱的思维框架,白读了一屋子书,脑子却空空如也,认知一点没提升,如叔本华所说,只是让你的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地。
而读书太少,思考太多,让你的思考只剩苍白浅薄的各种“答案”,漏洞百出而你无法自我修正和自查自省。
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思维过程,是建立在大量多元阅读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最后建立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08
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
有知识,是指他的脑子像电脑,能记住储存很多知识和信息,但这并不能表明他有文化。
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的时候,是在说什么呢?
其实是指这个人思维是靠谱的,有思想、懂道理、不愚蠢。
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的聪明人,而不是一个只储存知识的蠢人,即便他能够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

09

我读《战争与和平》最大的收获是,原来“婚前娜塔莎,婚后娜大妈”,并不只是现实的写照,也是文学艺术的凝练。

10

适当的发泄和对抗,其实是健康的,但不要过。
我来借助余华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一点。
余华是这么说的:
“总觉得忍一忍就会好起来,真笨,人家不就觉得你会忍一忍,所以才对你这样吗?当我们凶狠的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所以,大胆去发泄吧,发疯虽然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快乐一点。”
这段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但是不多。
这段话能够治愈你,但你别全信。
我们要信的部分,就是这句话真的能够让你解压,让你在情绪上得到疏解。 这是非常真切的事实,千万不要装出一副理性的样子去否定它对于你情绪的真实效果,就如同不要轻易去否定安慰剂效应的科学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