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的那些事  ·  苹果放弃 DeepSeek ... ·  17 小时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OpenAI ... ·  3 天前  
程序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4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9]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沟通=70%用心+30%内容,老师你会和家长沟通吗?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9-08-22 19:36

正文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家园互动的主旋律,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得到家长的喜欢与欢迎,做到真正家园合作的共赢局面。



一、细心了解

知己知彼,沟通方能驾轻就熟


每个家长都有独特性,他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性格兴趣, 因而对幼儿园或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比如:


  • 有的家长认为家园合作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 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教师的积极沟通中,保持家园的密切配合;


  • 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 他们要么很少与教师主动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


  • 要么完全依赖教师, 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关心却没有任何主见, 期望把孩子的教育全盘托付给教师。


为此, 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兴趣、特长,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期望。 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二、耐心倾听

冷静分析,沟通方能因势利导


在家长工作中 ,有时教师会遇到家长的无端指责、无理要求。对此,教师的耐心倾听尤为重要。


比如,有时家长会带着一些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将多次的不满或多方面的不满集中在一起,言辞尖锐刻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想急切地加以辩解,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加剧家长的不满。


此时, 最好的方法是耐心地听家长把话说完,待家长的不满倾诉完后,情绪有所好转时,再作安慰和解释工作。


  • 首先,安慰家长并解释当时的工作场景;


  • 其次,与家长商量处理的办法,征求家长意见;


  • 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加强沟通。


倾听既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仔细分析家长的要求;既让家长感受到尊重,又解决了问题;既体现教师的修养,又拉近家园的距离。



三、真心交流

真心实意,沟通方能引起共鸣


在与家长沟通中,不少教师喜欢报“喜”,因为谁都希望听到教师夸奖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在园不可能总是“喜”事,遇到孩子顽皮、淘气,甚至闯祸,教师最苦恼的是如何报“忧”。


因为有些家长很容易护短, 在听到老师说孩子的不是,会急忙的为孩子找理由辩解;有些家长则过于冲动,至听到教师说孩子的不是还会当场打骂孩子。 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


  • 第一,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长处, 多从正面人手,稳定家长的情绪;


  • 第二,切入正题, 交流孩子的不足,谈问题时, 要就事论事,不要笼统,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 第三,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与客观,教师与家长等方面寻找原因,不要将责任全部推给家长或孩子;


  • 第四, 重点与家长交流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真心交流, 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认真与细致,感受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与实意, 才能让家长更加尊重教师、更加信任教师、更加配合教师。



四、诚心指导

以诚相待,沟通方能心悦诚服


在教育幼儿方面,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远远超过家长。为此,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 首先, 要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介绍先进的育儿理念、科学的育儿方法, 做教育孩子的引领者;


  • 其次, 教师要做指导者,帮助家长分析并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家长改善育儿行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在指导家长方面,要克服以下两种倾向:


  • 一是 教师的霸权地位, 指挥家长, 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


  • 二是 一味迁就家长, 没有原则性, 忘记教师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要做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在诚心诚意的引领和指导中,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五、精心策划

成竹在胸,沟通方能应对自如


与家长沟通如同组织幼儿活动一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策划:


  • 在沟通前, 教师要认真梳理,明确沟通的目的, 找出沟通的切入口;


  • 在沟通中,要 关注家长的情绪变化, 随时调节沟通的方式与氛围, 做到赞扬到位、语言委婉、态度谦和、方法多样、策略得当;


  • 结束时要观察家长的变化, 询问沟通的满意度,了解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 遇到个性特别强的家长, 更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心情淡定、以理服人;


  • 遇到报“忧”时, 要换位思考,以情感人;


  • 遇到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 要摆事实,讲道理,如介绍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等。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家长工作更是一门精湛的学问, 需要我们细细琢磨,用心品味,从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才能将这门学问做深、做透。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