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家园互动的主旋律,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得到家长的喜欢与欢迎,做到真正家园合作的共赢局面。
一、细心了解
知己知彼,沟通方能驾轻就熟
每个家长都有独特性,他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性格兴趣,
因而对幼儿园或孩子的教育也有不同的期望、态度和观点。比如:
为此,
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兴趣、特长,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期望。
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二、耐心倾听
冷静分析,沟通方能因势利导
在家长工作中
,有时教师会遇到家长的无端指责、无理要求。对此,教师的耐心倾听尤为重要。
比如,有时家长会带着一些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将多次的不满或多方面的不满集中在一起,言辞尖锐刻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想急切地加以辩解,其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加剧家长的不满。
此时,
最好的方法是耐心地听家长把话说完,待家长的不满倾诉完后,情绪有所好转时,再作安慰和解释工作。
倾听既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仔细分析家长的要求;既让家长感受到尊重,又解决了问题;既体现教师的修养,又拉近家园的距离。
三、真心交流
真心实意,沟通方能引起共鸣
在与家长沟通中,不少教师喜欢报“喜”,因为谁都希望听到教师夸奖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在园不可能总是“喜”事,遇到孩子顽皮、淘气,甚至闯祸,教师最苦恼的是如何报“忧”。
因为有些家长很容易护短,
在听到老师说孩子的不是,会急忙的为孩子找理由辩解;有些家长则过于冲动,至听到教师说孩子的不是还会当场打骂孩子。
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
通过真心交流,
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认真与细致,感受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与实意,
才能让家长更加尊重教师、更加信任教师、更加配合教师。
四、诚心指导
以诚相待,沟通方能心悦诚服
在教育幼儿方面,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远远超过家长。为此,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在指导家长方面,要克服以下两种倾向:
教师要做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在诚心诚意的引领和指导中,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五、精心策划
成竹在胸,沟通方能应对自如
与家长沟通如同组织幼儿活动一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策划: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家长工作更是一门精湛的学问,
需要我们细细琢磨,用心品味,从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才能将这门学问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