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6月3日,小米股价创上市以来新低。从上市首日17港元发行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米集团的股价,近乎被腰斩,到如今的9港元左右。面对一路下滑的股价,雷军自称,“我焦虑得睡不着觉。”
01
股价被腰斩
2018年7月9日,小米以发行价17港元上市,上市前,有10多万投资者对小米申请认购,就连香港首富李嘉诚,互联网巨头马云、马化腾都纷纷为其站台。上市后,小米股价曾一路攀升,最高涨至22港元,随后,便一路走低,在12港元横盘2个月之后,5月开始一路下跌,到今日的收盘价9港元,一月跌去25%。
在去年的上市庆功会上,雷军曾向投资者许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投资者等了近一年,不但没有等来翻番的收益,反而亏损将近一半。
今年以来,为提振股价,小米集团及高管曾做过诸多尝试。1月9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包括集团CEO雷军在内的控股股东承诺未来一年不出售所持股份,以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心。
随后,小米集团在短短几天内进行了3次回购。
然而,即便多次回购股份,小米股价整体走势依旧不乐观。
与股价创新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天,公司传来喜讯,一季度小米成腕上可穿戴设备全球第一。其43.6%的出货增幅,甩了苹果几条街(14.8%)。
02
为啥这么惨?
公司有利好,不涨反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目前的真实态度。虽说,近期科技股和互联网股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小米俨然成了最惨的“跳水”冠军。从人人学习的标杆企业,到资本市场的“弃儿“,人们不禁要问,小米怎么了?
手机市场的不景气
。据市场调查机构
Canalys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2019年一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39亿部 ,下降6.8%。与上季度相比,华为取代了之前苹果的位置,跃升为第二,苹果则下滑至第三。小米仍然排在第四位。手机市场整体低迷的原因有很多,而等待5G,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便持续走低
市场青睐技术派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回购股份一般是因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或认为目前股价代表不了企业真实的价值,小米回购的逻辑也是如此。
小米股价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市场投资者对小米模式的不认可
。之前,小米是依靠其“饥饿营销”手段,占领了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随着小米生态体系的越来越宽,市场对于其发展的主线仍然是基于营销为主体策略并不认可。
在香港市场,人们还是把小米看成了一家硬件公司。“在香港资本市场,无论如何包装,小米仍无法摆脱其中低端 移动设备零售商的本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而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也让市场对以华为为代表的技术派公司高看一眼,而对于以营销手段为主导的公司越来越不看好。
03
打铁还需自身硬
尽管雷军一再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市场似乎将小米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区别开来。
仅以市盈率来看,目前的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京东、新浪,以及国外的亚马逊、推特、谷歌,都在20以上,京东和亚马逊甚至达到了70以上。而小米的市盈率则不到10,而与其同病相怜的则有百度和苹果,分别为12和14。苹果股价的下跌,有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也有投资者对于苹果创新衰退不满的原因,而百度股价的下跌也与其战略决策的失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