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过年,才会想到回家?”
“为什么讨厌春运,却还要回家?”
“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
还觉得自己孤身一人?”
这是刘若英处女作《后来的我们》预告片里的质问,而这些问题正是很多人的疑问。
过年回家长途跋涉很辛苦,但是人家还是想要回家;
回家的一切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在外的生活,但离开家后还是忍不住想念家里的一切;
和亲戚朋友早已没了共同话题,见面也是低头玩手机,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去见见七大姑八大姨。
其中,过年回家最让人痛苦而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经历
「
春运
」
。
看看奶茶眼里的春运,一句”我讨厌过年“是不是也是你的心声。
▼
「春运」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短期迁徙,
这是专属于13亿中国人的传记。
40天左右的人口迁徙,
数亿的流动人次,
平均约700公里的出行距离,
相聚却只占一年中的7/365。
为什么只有过年,才会想到回家?
回家路上,我们又会遇见谁?
虽然现在高铁动车越来越普及,很多人选择坐飞机,但还有很多人,很多地方,不得不坐绿皮车回家。
剧中男女主角就在绿皮车中相遇,因为一张车票而开启了搭讪。
除了预告片,电影还推出一系列海报,展现出春运的境况。
春运是我国人口最大的一次迁徙,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这里,又去往四面八方。
人们步履匆匆,领着大包小包,候车室里是人头攒攒,一眼望去真的就是人从众𠈌。
处在春运中的人们,情感是饱满的。有太多现实问题耐人寻味,有太多思考富有意义。
「质问」系列海报
后来的我们,
为什么只有过年才想到回家?
后来的我们,
有多少衣锦还乡,
有多少放弃梦想?
后来的我们,
为了谁四处迁徙,
为了谁回到故里?
后来的我们,
有多少跑赢了时光,
有多少弄丢了对方?
后来的我们,
为什么赢过了漂泊,
却输给了孤独?
后来的我们,
为什么讨厌春运,
却还要回家?
后来的我们,
各自跟着谁吃着年夜饭?
后来的我们,
经历过春运的人海,
为什么还走失在未来?
后来的我们,
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
还觉得自己孤身一人?
从这些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春运时,人群的拥挤与疲倦。他们彼此萍水相逢,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
「
回家
」
。
回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在春节,才会想要回家?
下面这支预告片,可能道出了很多人心里的答案。
▼
「
好好吃饭
」预告片
又快过年了
刚刚蒸了两屉粘豆包
起锅的时候,嘘着了眼睛
今年的黄米面特粘
我给你们留了一屉
去年你们没回来,留的都酸了
只好扔了
年夜饭吃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跟谁吃
吃的舒心、踏实,这才是我最在乎的
你们常年在外头忙乎
就怕你们吃不好
那些外卖能好吃么
一家人能团圆吃个饭,也要缘分
而缘分这事啊,谁也说不清
做父母的,你们跟谁在一起,
有没有成就,赚多少钱
都不重要
我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过得踏实,过得快活,健健康康的
这些得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的到
好好吃饭,不管什么时候
回来就是过年
因为回家,有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他们充满期待的等待着我们,他们就是想要和分别一年了的儿女好好吃个饭,如此小的心愿,做儿女的怎能不去满足。
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岁月不饶人,我们陪父母吃饭的日子是越来越少的。而过年回家就是为了陪父母吃饭。
蒸了两屉粘豆包,因为去年没回来,留着都酸了,只好扔了。看着这一幕,真的是让人落泪。
“那些外卖能好吃么?”
“年夜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吃。”
“好好吃饭,不管什么时候,回来就是过年。”
这样的文案,一语道破父母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