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不承认,中国高铁牛气冲天的时代已然逝去。骑行客早在15年《增长的极限》(
回复
208
)一文中就指出,随着南北并派,中车诞生,高铁迎来了其增长的极限。从已批复的交通部十三五规划来看,那些盼望着基建撑腰,一带一路护体,继续鼓吹“高铁梦”的股民们可以休矣了。
幸好,十三五规划还是为广大股民朋友们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 “新增城市轨道交通3000公里,到2020年总运营里程达到6000公里”。回看十二五规划,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仅寥寥数语,也无明确的量化目标,这突然冒出来的新增3000公里有何门道?且看数据。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来看,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新增从2011年的1,713公里增长至2015年的3618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55%,累计总投资达12289亿元;
|2016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562公里,投资额近4600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26.29%和37.96%,均创下近4年新高。
交通部16年中发布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显示,
|2016年至2018年全国将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总投资约1.6万亿元,
分别占所有工程总量的33.99%和34.04%。
|具体到2016年,
新建里程数达到了1274公里,投资总额达到了9099亿元。
2016年,无论是新增里程和在建里程,均创下近几年新高,为十三五规划开了好头。各位千万不要忘记,轨道交通的修建期往往长达好几年,十三五规划定下的是到2020年实际运营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
隐藏在背后的规划里程和正在建设里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想想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那些人头攒动的地铁站,早晚高峰得别人踹你上去,显而易见,还得修!对企业而言,随着项目逐渐完结,收入被确认,可预见未来若干年,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会迎来整体繁荣,利润好到“爆表”指日可待。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除了整体蛋糕被做大,轨道交通产业的另一大看点是国产化。得益于“同门师兄”高铁技术的完善,整体轨道交通产业的国产化水平并不低,国家政策规定设备国产化率总体要达到70%(信号系统60%)。在一些技术难点上,如安全门、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等,国外技术仍旧更为普及。与其等待研究机构打赢技术和成本的攻坚战,对财大气粗的A股上市公司来说,还是“买买买”来得实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眼下赶紧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发现类似并购,各位,千万不要错过。
如今,既然“调子”已经定好,股东大佬们肯定早已难耐内心的激动。如果你勤用九斗消息神器追踪个股,就不难发现,近期几家涉足轨道交通业务的“小盘股”动作频频,定增的定增,并购的并购,真刀真枪,好不热闹。
3月7日,天晟新材(300169)宣布定增7.5亿,募投项目为年产160量轨道交通车辆,年均净利1.8亿,增发后PE 19倍;
3月1日,凯发电气(300407)宣布定增9.5亿,募投项目为硬件升级和扩产,年均净利1.3亿,增发后PE 24倍;
2月28日,世纪瑞尔(30015)6亿收购北海通信,增加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等业务,2017年承诺业绩4000万,增速68%,合并后PE 48倍。
巧合的是,三家公司市值均在40亿~60亿之间,对于动不动就要翻倍的A股小盘股来说,一旦热点降临,怕是拦也拦不住。关于这三家公司,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天晟新材(300169)之前的主营业务为制作销售声屏障材料,16年归母仅1800万,15年曾花7亿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德丰电子最终失败,如今居然宣布要“造车”,必定早有“破壳重生”的打算。募投项目年均净利润高达1.8亿,平添一个“0”,瞬间让原本183倍的PE降低至19倍,轻松创造公司上市以来的新低。如此美事儿,大股东自然不会错过,承诺认购不低于20%。
数据来源:
www.joudou.com
2016年初,凯发电气(300407)仅用1亿元收购了德国BBR旗下PRS和天津保富以及德国BICC旗下BB signal三家公司,自此掌握了轨道交通接触电网和供电系统等一次设备技术,其中天津保富已是我国北京、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地铁直流供电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公司原本的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二次设备,就是做一些辅助系统、供电网检修设备,如今产业链向上延伸升级,又可兼顾德国和中国两大市场,年均1.3亿元净利润可以使目前的业绩水平翻倍,PE从历史低位41继续下探至24,甚至低于上市第一天的29倍,潜力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