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筑医台资讯
筑医台立足于医院建设行业,拥有众多医院专家、政府资源;是业内粉丝量最大的平台。行业动态、新技术、新理念、政策、标准、新建项目,建设干货每日更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2025 PA课程 - 《数字化薪酬和绩效专家》 ·  2 天前  
中国人力资源  ·  拒绝“挂靠代缴”!这样的参保方式包靠谱的 ·  2 天前  
侠客岛  ·  对话郑永年:DeepSeek带来的震撼与启示 ·  2 天前  
政事儿  ·  张慧慧,被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筑医台资讯

胡国庆课堂 | 医护人员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筑医台资讯  · 公众号  ·  · 2020-12-15 19:18

正文


公众号回复“课件”获取CHCC2020课件



为规范和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结合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对医用口罩、医用隔离衣、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面屏、医用防护手套和医用防护帽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作用、种类选择、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有助于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穿戴顺序与防护用品的结构类型和个人穿戴习惯有关;医务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和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的诊疗操作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避免过度防护......


本期我们特邀胡国庆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医护人员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解决医务人员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明确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只有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要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面对当前国内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医护人员应该遵循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按照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必要时空气隔离的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过度防护。


医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防护性能


1

阻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口罩的外形结构和过滤性能(细菌过滤效率和颗粒过滤效率) 与阻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性能有关,能保证佩戴口罩人员吸入空气的卫生安全。2010年修订的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删除了 2003 版中“长方形口罩”等口罩外形结构的要求,增加了口罩密合性要求和检测方法;“长方形”的平板式口罩因密合性无法达到标准要求,不能作为医用防护口罩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有 N95 以上的过滤效率,即对0.3μm 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 95%,对 0.3 μm 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仅要求对细菌过滤效率不小于95%,没有对颗粒物过滤效率的要求。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的暴露风险合理选择佩戴的防护口罩,应对新冠疫情不需要常规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2

避免黏膜接触传播: 医用口罩可阻止血液、体液等喷溅物进入口腔、鼻腔黏膜,防止黏膜接触传播,这与口罩外层表面的抗湿性和血液阻断性能有关。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外层表面具有抗湿性和血液阻断性能,而 KN95/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并不具备表面抗湿和血液阻断性能;口罩外层表面如果被血液、飞沫等液体穿透,就会降低过滤效率,因此,涉及体液喷溅的诊疗操作 (如口腔诊疗、内镜中心、手术室等) 必须佩戴有表面抗湿性和血液阻断性能的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口罩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应符合 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要求,适用于医务人员一般防护;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无佩戴密合性要求,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不涉及有飞沫传播和体液喷溅的诊疗操作。


2

医用外科口罩: 应符合 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要求,产品性能包括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阻隔等指标,用于飞沫隔离;但无佩戴密合性要求,主要用于手术室、口腔诊疗和内镜中心等涉及飞沫传播、体液喷溅的场所。


3

医用防护口罩: 应符合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能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体液和分泌物等污染传播。我国目前使用的医用防护口罩主要是美国 3M 公司生产的1860 型号(杯罩状结构) 和 9132 型号 (折叠结构),以及经医疗器械注册的国产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用于空气隔离防护,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飞沫核实现空气传播,所以在日常临床诊疗中要求肺结核门诊及其收治病区、手术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口罩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接触可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年 10月 5 日明确指出大多数新冠病毒感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而不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不必为所有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准备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在进行可能引发气溶胶的诊疗、护理操作时才应该要求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2

手术部(室) 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触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有体液喷溅的操作或侵入性操作时,建议医务人员佩戴具有飞沫隔离的医用外科口罩。医务人员在一般诊疗活动中,可选择性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

医用口罩使用后可能导致口罩结构变化,影响口罩和脸部的紧密贴合,因此只能一次性使用。消毒方法会影响口罩的结构 (脸面贴合性) 和过滤效率,不建议医务人员重复使用消毒后的医用口罩。过期的医用防护口罩消毒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同时检测评估口罩的结构完整性和过滤性能是否符合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4

过滤效率受呼吸气息和脸面部汗液浸润影响,医用口罩一般佩戴 4 小时后更换;使用过程中发现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佩戴的口罩受到患者血液等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5

应定期按要求对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医务人员进行“适合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确定每个医务人员佩戴口罩的规格及正确佩戴方法。


6

涉及无菌操作、手术、重症监护患者救护的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口罩,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在有效期内使用。


7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的暴露风险选择相应的医用口罩并正确佩戴,每次使用 1 个;一次戴多个口罩并不能累加防护效果,只会破坏口罩结构的气密性并增加不适感,不推荐医务人员为提高防护效果同时戴多个口罩。


8

用于传染病防控的防护口罩必须在相对安全的区域脱卸(不能在集中脱卸防护用品的区域脱卸, 否则可能导致气溶胶传播风险),且应作为最后脱卸的防护用品,避免脱卸其他防护用品过程可能导致的污染。


9

2003 年“非典”疫情期间,由于没有医用防护口罩,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曾临时推荐医务人员使用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署认证的 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表面没有抗湿性和合成血液阻断性能,因此一些医务人员把 N95 口罩视为医用防护口罩是错误的。


10

2003 年 5 月 12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 319 号令,规定普通脱脂棉纱布口罩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即“纱布口罩不能作为医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11

如果无法获取医用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可选择 KN95/N95 颗粒物防护口罩,并配合防护面罩/面屏使用,后者能阻断可能喷溅到口罩表面的血液等体液污染物,避免影响口罩的过滤效果。


12

医院采购使用的医用口罩需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和产品全性能检测报告并保存备查。


医用隔离衣


医用隔离衣的防护性能


可能受到感染性疾病患者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喷溅时,医用隔离衣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污染;进入骨髓移植病房等保护性环境进行诊疗、护理时应穿无菌医用隔离衣进行保护性隔离。


医用隔离衣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医用普通隔离衣:目前尚无医用普通隔离衣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可参照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SBME 018—2020 《一次性医用普通隔离衣》规定的性能指标, 供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或其他科室(区域) 工作的医务人员使用。标准防护隔离衣材料的抗渗水性要求应不低于 20 cm H₂O。


2

医用防护隔离衣:目前尚无医用防护隔离衣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可参照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 / CSBME 017—2020 《一次性医用防护隔离衣》规定的性能指标,供医院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 和隔离重症病区(房) 的医务人员使用,避免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其他感染性物质。高性能防护隔离衣的关键区域如手臂、胸前的接缝处有阻断微生物穿透的性能;关键防护区域及接缝处的抗液体渗透的静水压应不低于 100 cm H₂O


3

可复用医用隔离衣:可复用医用隔离衣的性能指标与标准防护隔离衣和高性能防护隔离衣的要求一致。目前医院使用的普通棉布隔离衣达不到标准防护隔离衣的阻隔和防水性能要求,不能作为合格的隔离衣使用。我国以“卫护”品牌为代表的可复用医用隔离衣已通过瑞士通用公证行、德国海恩斯坦、德国技术监督协会等国际专业机构的技术认证,并出口到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高性能防护阻隔和防水性能的检测验证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备案,国内多家医院已推广应用。


医用隔离衣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医用隔离衣有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的,推荐医院常规使用可复用医用隔离衣。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轻薄透气的可复用医用隔离衣,款式也紧跟国际产品(如带帽子的隔离衣、方便一人穿着的外科罩袍式隔离衣等),更适合临床实际需要。可复用医用隔离衣使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清洗消毒,重复使用次数也要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2

在诊疗、护理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肠道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患者或接触患者周围生活环境时应穿医用隔离衣;近距离接触 (小于1 m)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也应穿医用隔离衣;在骨髓移植病房、重症监护抢救病房、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房等保护性环境进行诊疗、护理时,则需穿无菌医用隔离衣进行保护性隔离。


3

符合 YY/T 0506.2—2016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 2 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手术衣,有干湿态阻断微生物穿透性能和抗渗水性指标的具体要求,也能起到医用隔离衣的防护效果,在无法获取医用隔离衣时可作为替代品。因此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时,只要有合格的手术衣保护,可不加穿医用隔离衣或医用防护服进行个人防护。


4

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可能暴露风险,不建议医务人员在医用隔离衣外再套加防水围裙进行加强版的液体阻断。


5

医院采购使用的医用隔离衣需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和产品全性能检测报告。


医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


医用防护服为医务人员在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的体液、分泌物和空气中颗粒物等提供阻隔与防护作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定义“防护服是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医院在采购和使用医用防护服时,要注意鉴别医用防护服(核查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信息) 和工业使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应符合 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具有液体阻隔性能(抗渗水性、透湿量、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和表面抗湿性)、抗断裂性、过滤效率等。


2

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立项制定《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行业标准,液体阻隔性能与 GB 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一致,并对阻隔传染性因子穿透性能进行分级;同时要求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的制造商必须提供清洗消毒方法和最低复用次数。


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医用防护服的使用要求:目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尚未要求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使用医用防护服进行个人防护; 欧美国家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也未使用医用防护服,只要求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在普通工作服外加穿医用隔离衣或一次性罩衣围裙。我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各种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 (试行)》要求“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 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 使用防护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要求“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外加防护服”;“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作调查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尸体处理人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标本采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隔离衣在外形结构上没有差异,有带帽的也有不带帽的。主要区别在于医用防护服接缝处的防护要求跟整体材料要求一致,而医用隔离衣只强调关键防护区域接缝处要有防水阻菌性能;医用防护服的所有接缝必须贴胶条防液体喷溅、飞沫和气溶胶。因此, 不是所有的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都需要使用医用防护服进行防护,如霍乱。


2

医务人员是否使用医用防护服与诊疗操作的暴露风险高低有关,例如阻断埃博拉病毒的液体传播需要足够防护级别(Type 3-B 以上) 的医用防护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但新冠病毒经液体传播的风险较低,使用医用隔离衣的阻隔性能足以保护医护人员避免接触传播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没有要求医务人员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时必须穿着医用防护服。 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手术的医务人员如果穿了合格的手术衣,就不需要再外加医用防护服或医用隔离衣,避免过度防护。


3

穿医用防护服前应检查有无破损,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卸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手部、脸面部皮肤,并避免脱卸时扬尘。


4

重复性使用防护服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清洗消毒,不能擅自改变防护服的清洗消毒方法,并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次数内复用。


5

埃博拉疫情防控期间,欧洲的埃博拉诊疗、护理训练营曾使用带正压防护面罩的正压防护服,可关注、了解正压防护服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6

医院采购使用的医用防护服需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和产品全性能检测报告。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的防护性能


护目镜是防止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等溅入人体眼部的护目用品;医用防护面罩/面屏是防止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等溅到人体面部的用品。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医用防护面罩/面屏的外形应符合 GB 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中“头戴式全面罩”要求;产品相关技术要求可参照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 GAMA 07—2020 《医用隔离眼罩加工及技术要求》和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GZZB 001— 2020 《防雾医用隔离眼罩(护目镜)》的具体规定。


2

正压防护面罩:我国在“非典”疫情防控期间研发了带供氧装置的正压防护面罩,用于“非典”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护理等气溶胶诊疗操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进行产生体液气溶胶的操作过程时,使用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APR  头罩)。但医务人员不能使用单纯工业防护头罩;普通全面罩呼吸保护器 (如 3M 6700、6800、6900 全面具呼吸器) 不能保证工作状态下提供完整的头面部皮肤保护,不建议医务人员使用。


3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的应用指征: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喷溅,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清洗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面屏。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体液、分泌物喷溅或气溶胶时,应佩戴正压防护面罩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医院清洗去污区的工作人员、口腔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面罩/面屏。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接触新冠患者的防护面罩/面屏使用后应就地浸泡消毒再清洗消毒。正压防护面罩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使用后应使用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使用正压防护面罩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应选择没有帽子的医用隔离衣或防护服;如果穿着带帽的隔离衣或防护服则不要套上帽子,不然会影响医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的脱卸。


2

在配戴医用防护面罩/面屏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配戴装置是否有松脱。


3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推荐使用护目镜,认为脱卸时容易发生脸部皮肤污染。世界卫生织织 (WHO) 专家建议防护面罩/面屏与护目镜不应同时使用。


4

医用防护面罩/面屏目前按一类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管理。


医用防护手套


医用防护手套的防护性能


防止患者身上的微生物传染给医务人员,防止医务人员手上的菌群转移给患者。


医用防护手套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医用防护手套:应符合GB 10213—2006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GB 24786—2009 《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或 GB 24787—2009 《一次性使用非灭菌橡胶外科手套》要求。无菌手套应符合 GB 7543—2006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要求。


2

根据诊疗操作的使用要求不同,手套分为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或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换药等无菌操作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医用防护手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医用防护手套既要薄又要牢;既要避免降低触摸感、影响手部灵活性、舒适度,又要有足够长度和防护服的袖口保持连接,避免操作过程中手套滑落暴露皮肤。


2

不建议使用多层手套进行防护。如使用双层手套,建议内层选择深色手套,外层选择浅色手套, 这样外层破损时容易及时发现并更换。


3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4

丁腈手套能够耐受清洗消毒剂等化学损害, 清洁消毒时推荐使用。


5

医用防护手套目前按一类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管理。


医用防护帽


医用防护帽的防护性能


预防医务人员的头颈部皮肤、头发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减少随后污染至眼部、口鼻部黏膜的风险;预防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播散污染周围人员、环境和物体表面。


医用防护帽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1

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帽: 应符合 YY/T 1642— 2019 《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帽》要求。适用于医务人员、疾控机构等工作人员在接触含潜在感染性污染物时佩带。


2

医用防护头罩: 产品技术指标可参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 T/CSBME 016—2020 《医用防护头罩》要求。防护头罩套在医务人员头部,兼具口罩、眼鼻罩、面罩等产品功能,用于防止来自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向医务人员传播、隔离和预防感染。


医用防护帽使用的注意事项


1

进入污染区或进入洁净环境前及进行无菌操作时均应戴防护帽。


2

布类帽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和清洁。佩戴花布帽的医务人员不能直接上手术台,必须外套一次性无菌医用帽。一次性医用帽不得重复使用。医用防护帽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3

医用防护帽目前按一类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管理。


医用防护鞋套


医用防护鞋套的防护性能


防止工作鞋、袜受到患者体液等物质污染,避免医务人员的足部、腿部直接接触潜在感染性污染物;防止污染清洁环境。


医用防护鞋套的选择和使用要求


医用防护鞋套应符合 YY /T 1633—2019 《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鞋套》要求,用于医务人员在室内接触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等具有潜在感染性污染物时所使用。医务人员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或从隔离/ 留观病房的缓冲间进入病室时可考虑加穿防护鞋套。


医用防护鞋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防护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不能使用普通无纺布制作的鞋套。


2

医务人员从污染区回到潜在污染区前,应在缓冲间脱掉防护鞋套,避免对潜在污染区的污染。


3

防护鞋套使用中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4

医用防护鞋套目前按一类医疗器械进行备案管理。


医护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是没有固定顺序的,与防护用品的结构类型和个人穿戴习惯有关。每家医院可根据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类型制定穿戴模式,必须保证脱卸时不会发生污染导致暴露风险,做到医护人员佩戴的防护口罩在相对安全区域最后脱卸。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和使用方法,并结合自身的诊疗操作风险,分别按照标准预防以及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原则,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有效防护,保护自身免受感染。也要避免过度谨慎导致的过度防护,过度防护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体适应性和操作性,甚至降低防护效果,增加感染风险。


更详细内容可下载《预防医学》2020年12月第32卷第12期《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专栏作者简介


胡国庆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修订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二十多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