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财经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晚报  ·  扩建完工!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试运行 ·  19 小时前  
北京晚报  ·  扩建完工!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试运行 ·  19 小时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恭喜!无锡又一家医院 升格了! ·  昨天  
医院运营咨询新知  ·  2024医院年终奖(绩效)观察丨开工大吉! ·  昨天  
医院运营咨询新知  ·  2024医院年终奖(绩效)观察丨开工大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36氪财经

顺丰控股,彻底爆了!

36氪财经  · 公众号  ·  · 2024-11-20 16:00

主要观点总结

顺丰控股宣布全球发售H股并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赴港二次上市的目的包括融资、提升国际知名度等。顺丰对于上市态度转变,实际上其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资本投入来完成。顺丰在规模上不具备优势,因此注重提高时效性和用户体验。然而,高额的资本支出和财务压力给顺丰带来压力。此外,顺丰加速推动国际化,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股权并布局海外业务,但进展缓慢,仍面临诸多挑战。顺丰赴港上市只是开始,未来的竞争才拉开序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顺丰赴港上市进展及意义

顺丰控股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H股。这是其二次上市,主要目的是融资和提升国际知名度。标志着顺丰在国际化战略上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观点2: 顺丰的核心竞争力

顺丰在规模上不具备优势,因此注重提高时效性和用户体验。这需要庞大的资本支出和完整的配送服务体系作为支撑。

关键观点3: 顺丰的财务压力及挑战

顺丰面临高额的资本支出和财务压力,总负债飙升,资产负债率上升。此外,现金流逐步减少,财务压力增大。同时,顺丰在国际化进程中进展缓慢,海外业务营收下降,营收占比下滑。

关键观点4: 顺丰的国际化战略

顺丰加速推动国际化战略,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的股权并布局海外业务。然而,进展缓慢,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化是顺丰打破增长瓶颈的重要途径。

关键观点5: 快递行业的竞争态势

各家快递公司加速追赶,顺丰在时效性上的优势不再明显。全球快递市场竞争激烈,顺丰想要再进一步难度不小。


正文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文章来源 | 侃见财经(ID:kanjiancj)

顺丰赴港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11月19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全球发售1.7亿股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32.30港元至36.30港元,预计于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若没有意外,顺丰将成为首家“A+H”的上市快递公司。

曾几何时,顺丰王卫对上市非常抵触。他认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然而,13年过去,顺丰对于上市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际上,顺丰的此次赴港二次上市并没有太大的“紧迫性”。从业绩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顺丰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44%和21.59%,经营较为稳定;从现金流来看,截至三季度,顺丰手握的现金超过了220亿。


“烧”出来的竞争优势

从当下来看,顺丰赴港二次上市的主要目的仍是融资,因为其核心竞争力还是通过“烧钱”来完成的。

快递公司的竞争力,重点在于规模和时效性,规模决定了成本,时效性决定了服务品质,即用户体验。由于缺少电商快递业务的支撑,顺丰在规模上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其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时效性,即提高用户体验上。

不过,对于一家快递公司而言,想要提高用户的体验并不容易,这需要一套完整且高效的配送服务体系作为支撑。而构筑一套完整且高效的配送服务体系背后,除了要建仓储,要建分拣中心,还要买飞机、买车,还要招飞行员,配送员等等,这些都意味着庞大的资本支出。

除了上市融资之外,上市后顺丰曾两度公开募资——2019年顺丰曾发行58亿元的可转债,主要用于飞机购置及航材购置维修、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2021年,顺丰又通过定增募资200亿元,投向设备升级、机场建设、航材购置维修等方向。

据顺丰披露的《关于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顺丰当年使用募资296,528.4万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2,007,221.8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0元。这笔募资分别用在6大方面,其中设备升级、建机场是两项“大头”,速运设备自动化升级项目累计投入金额约69.4亿元,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投资总额26.1亿元。

诚然,作为快递“一哥”的顺丰在经营上还算稳健,上市后也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但高额的资本支出也给顺丰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近年来,顺丰的财务压力激增。负债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顺丰的总负债已经飙升至1126亿,资产负债率为52.59%,而在2020年时,顺丰的总负债为544亿,资产负债率为48.94%,对比来看,总负债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翻了一倍,资产负债率则提升了3.65%。

除了负债飙升之外,顺丰的现金流也在逐步减少。截至今年三季度,顺丰的货币资金为222.6亿,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46亿,两项合计为468.2亿;而在去年三季度,顺丰的货币资金为377.8亿,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63.6亿,两项合计为541.4亿。


加速推进国际化

当然,除了自身的资金需求以外,加速推动国际化或许是顺丰赴港二次上市的另一个目的。

2021年,顺丰控股斥资175.55亿元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51.5%的股权,正式开始国际化布局。

不过,顺丰的国际化进程进度缓慢。截至今年上半年,顺丰的海外业务营收为139亿,营收占比为10.34%;而在2022年上半年,顺丰的海外业务营收为238.7亿,营收占比为18.35%。对比来看,虽然过去了两年时间,但顺丰的海外营收却下降近百亿,营收占比下滑了10%。

虽然进展不顺,但对于顺丰而言,受到自身业务和行业的影响,加速推进国际化已经成了必然的选择。

首先,在上面的内容中就提到,顺丰不像“三通一达”拥有那么多的电商快递,而高端快递的需求增长又相当有限。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今年4月快递业务量完成 137亿件,同比增长22.7%,同期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量同比增长6.1%,增速低于行业均值。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国际化可以在顺丰面临业绩增长瓶颈的时候,帮助其打破增长瓶颈。

此外,伴随着各家快递公司的加速追赶,顺丰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据媒体报道,近几年京东、圆通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时效性业务,并先后拿下货运航空牌照组建机队,尤其是京东,今年以来机队从6架扩充到10架,增幅幅度高达67%。

从利润率来看,顺丰已经受到了各家快递公司的冲击。在2017年时,顺丰控股的毛利率为20.16%,净利率为6.67%;到2020年,顺丰控股的毛利率下降至12.82%,净利率则下降至3.06%;从单票收入来看,9月单票业务收入已经下降到16元,相比2019年下降了6元。

诚然,赴港二次上市可以提高顺丰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在公告中顺丰也提到“上市是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不过,全球快递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国际三大快递巨头垄断了全球近九成的国际快递业务,作为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顺丰想要再进一步难度不小。对于顺丰而言,赴港上市只是开始而已,未来的竞争也才拉开序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