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会后,张小龙渐渐变成了像乔布斯那样的“办公室独裁者”。
他会穿着短裤在办公室中游弋,站在程序员的背后看着他们写代码,一旦出现问题,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事实上,张小龙把QQ邮箱的内核全部都推倒了,他要求团队重新开始搭建,并且不得借鉴。QQ邮箱新的方向是快速、简洁,而内在逻辑是用户需求。当时,张小龙提出了一个极为严苛的“1 000/100/10”法则,要求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要去论坛看1 000个用户体验反馈,并回复、关注100个用户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
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中,张小龙抓住一个用户痛点,即邮箱发送大文件时速度很慢,使得上班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很快,QQ邮箱率先升级到2G超大附件发送,并利用中转站功能节约用户上传下载时间。
这次改变激活了大量休眠账户,QQ邮箱一跃进入一线行列。2008年,QQ邮箱荣膺腾讯七星级产品,张小龙在腾讯站住了脚。
与Foxmail的文艺、上一代QQ邮箱的市侩不同,张小龙找到了情怀与功利之间的那个平衡点,直击用户需求,同时效果一步到位。
这次寻找可能花了张小龙很长时间:Foxmail的三年,博大的五年,腾讯失意的前三年。
张小龙曾有总结,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做产品力求简单美,要满足用户“贪嗔痴”。
哪怕这种平衡存在矛盾,硬要把文艺与功利牵扯到一起,也一定要平衡。张小龙说,去掉其中的相对性,就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这样的产品哲学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有人相信,也有人嗤之以鼻,毕竟六根不净的人是放不下心中的纠葛与矛盾,全身心为了别人的“贪嗔痴”而卖力。
事实上,其他人很快就会发现,张小龙曾经的孤独才是最弥足珍贵的宝藏。
2009—2010年,QQ邮箱上线了阅读空间、邮箱广播,以此满足用户社交需求,但是都不成功。
这时,张小龙联想到了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在那个男女生比例高达7比1的工科院校里,他和室友们苦闷不已。
那一瞬间,张小龙通过自己的孤独,感同身受地抓住了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他想到通过陌生人交友迎合大众需求,而他曾经幻想的对孤独者最舒适、安全的沟通方式就是“我在大海中扔了一个瓶子”。
2010年9月,QQ漂流瓶上线,直击人们骚动的内心。漂流瓶每天发送量很快就突破骇人听闻的1亿次,直接把QQ邮箱送到全国用户数第一的位置。
直言不讳地说,之前的张小龙更关注技术;漂流瓶之后,人性需求成为其产品哲学的内在核心。
张小龙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变化太快,旧有的产品分析模式已经落伍,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他又说,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因为喜欢《蓝莲花》这首歌,张小龙向许巍买下版权,把歌与同事小女儿的涂鸦一起挂在QQ邮箱的入口。此后还有海子和马丁·路德金的诗。
从某种意义而言,张小龙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做穷人却又很文艺的人生“上半场”。但是已经没有人再质疑他了,因为他已经和最多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审美站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