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物入园,这件事在网上吵翻天。
在尊重产权者看来,这种争吵很不可思议。
迪士尼是商家,在门口定规矩,想进的人守规矩,不想进的人别进。
规矩也没什么伤天害理,仅仅是不许自带食物,有什么可吵?
既要进人家园区,还死乞白赖不守规矩,好意思告上法庭?
从微博和评论形势看,支持状告迪士尼的人占多数。
他们觉得自己有理,理由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禁止自带食物”属于霸王条款。
迪士尼违法了,那就是错了,不告你告谁?
我看到有法律人士写评论,搬出法条进行对照,看,迪士尼违法啦,要惩罚。
这时候我就想说:
法律行业的门槛这么低吗,法条怎么都有理,还要脑子干什么?
既然我们要评论一件事情,就是要讲道理。
立法本身不是道理,它只是对某些“道理”的固定;
立法随时会变,有些法律因不讲道理,被斥为恶法,最终被修改。
道理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或称之为是非,或称之为对错,这些都高于法律本身。
把法律条文翻出来念一遍,根本就不算讲道理。
正是对法律的迷信,给了很多人错觉,他们以为自己道理在握,理直气壮地谴责迪士尼,要将它告上法律。
事实上呢,他们不过是遭遇了产权规则和权力规则的碰撞。
我们不妨看看,哪一种规则有道理。
产权规则指的是,所有者说了算。
小到饭馆,大到商场,再大到迪士尼这样的乐园,进别人的地盘,就要尊重其产权。
一家餐馆禁止饮酒,你跑到人家店里觥筹交错,当然是一种冒犯。
要么和店家达成谅解,否则产权者可以将其驱逐。
所有人都遵守产权规,结果是普遍的和平和尊严。
在别人的地盘守规矩,冲突就不会发生。
不接受对方规矩,对不起,你自个儿玩吧,不奉陪了。
双方的互动是平等而自愿的。
产权者不是主人,也并非奴仆,大家合则来,不合则去,互相尊重而不是强迫。
想想看,如果双方的关系不是基于自愿,某一方强迫(比如法律惩罚的恫吓)对方接受自定的规定,将带来怎样的怨恨和抵抗呢?
产权规则会缔造繁荣。
所有者享有完整产权,才有激励改善自身。
既然它无法强迫别人,想多赚钱,就得靠服务才能取得。
它所定立的规则,不能侵犯他人产权,也不会荒唐到离谱。
完善的产权,亦有利于产权人调整策略,顾及长远,使经济资源长久发挥价值。
举个例子说吧,谁更有激励使迪士尼乐园长久地维护下去呢?
是偶尔花一次门票钱,就要玩个痛快的游客,还是长久经营,希望靠它持续赚钱的公司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没有明确的产权,或产权不受尊重,必定带来混乱和破坏。
我相信,迪士尼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多少有这方面的考虑。
他们希望园区干净,控制保洁成本,使游客得到良好体验。
当然你会说:
游客在园区内多花钱买食物,体验也不好呀——迪士尼当然会考虑到这点。
他们综合性的运营策略,使他们做出了这个决定,未来也可能调整。
这取决于他们的自愿。
讲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为何支持迪士尼。
迪士尼自定规则,那是它产权的自然延伸。
嘴上说着“尊重产权”,却认为“迪士尼无权”的人,其实只是把喊一喊口号。
说完产权规则,再说权力规则,就不难理解。
无论打什么样的理由,反对者观点的本质是:
迪士尼的规矩不能自己说了算,得由外人(或者法律)说了算。
状告上庭的游客,振振有词的评论家,他们都把迪士尼的规则踩在脚下,这就是一种权力规则(或者说,强迫逻辑)。
权力规则没有清晰边界,它蛮横,富有侵略性。
谁的嗓门大,博得众多人支持,谁就能突破产权所者的规矩。
既然能带食物进迪士尼,其他乐园场馆还有禁区吗?
都是娱乐场馆,自带零食进电影岂非理直气壮?
除了带食物,其他规则是不是也可以突破?
要知道,很多餐馆是禁止宠物进场的,这算不算歧视,到底谁说了算?
权力规则会引发普遍冲突,人们陷入争执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