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020年6月份发表的一篇讲话,标题是《星光不问赶路人》。
熟悉中国政治情境和华为组织模式的人都应该知道,一篇半年前的讲话被印发,本身就说明了讲话的价值和分量。
我仔细阅读了这篇讲话,深刻的印象是74岁的任正非依旧清醒、坚定,有思考力。这是华为之幸。同时这篇讲话对我们这些华为外部人也有启发。
我知道很多人对华为没有好感,有的是被“狼性文化”之类的东西膈应到了,有人是被真真假假的“华为海军”触怒。但是,你不应该小瞧任正非。
你不必仰视任正非,但如果你关心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业的前途,或者你关心战略问题,你不可以不读任正非。
讲话全文附在最后,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任正非开篇总结了华为过去三十几年的战略:
“依托全球化平台,聚焦一切力量,攻击一个’城墙口’,实施战略突破。”
这是一贯的说法,但这次任正非称其为“战略假设”。
经历了美国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任正非终于承认这个战略是有问题的:
“时代证实了我们过去的战略是偏斜的,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能力很不符合现实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战略问题永远是一个组织最大的问题。承认战略出了问题,对一个领导者来说,需要相当的勇气。
“……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可以说,这番话是对华为过去三十多年来时路的深刻反省。
任正非将华为自身能力的局限和盘托出。华为失去了最先进的美国平台,必须全面靠自己打造产品,
“这是我们的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话说得很重,却也是实情。
他接着说:
“逼着我们从小学生做起,而且要快速跳级再跳级到博士,我们哪有这么大的弹跳能力。我们既不是巧媳妇,也没有米。”
华为不是万能的。希望华为的无脑吹也能认清这一点。
当然,任正非这篇讲话不是灭自己威风的,他对华为的现状并不悲观:公司并未到了生死关头,不需要用血烧热来炼钢。
重要的问题是,华为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一,不放弃全球化的战略。
任正非反对片面提自主创新,他引用了施展的一段话:“只有在那些非引领性、非前沿领域中,自力更生才是可能的;在前沿领域的引领性尖端技术上,是没有被人验证的领域,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没有全球共同的努力是不行的。”
明白人,明白话。
二、搞钱。
这一点在讲话中比较隐蔽、分散,毕竟没有那么动听。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切大型组织的核心问题都是怎么搞钱。
失去了美国技术和大片海外市场,钱的问题是关乎华为生死存亡的第一问题。
任正非说,
我们是一个科技集团,更是一个商业集团,成功的标志还是在盈利的能力,没有粮食,心会发慌。
具体做法则包括:
对没有前途、领路人多年都是在讲故事的,坚决裁掉一部分产品。
Marketing不要空谈,不要产生一些专为上面写报告的高薪阶层,要走上前线,支撑胜利,创造利润。
要逐渐从销售收入导向,转向加大利润的考核权重。
把一些生产自救类产品做大,增加利润给公司提供保障,也为保存员工留下实力,作好储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说:
“各产品线、各地区部不要盲目地争夺什么第一,我们更要关注夯实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现在我们没有长期争夺第一的基础条件。”
这是承认华为失去美国平台的合作之后,在技术上会有竞争对手存在差距。
三、组织革命。
我认为这一点才是整篇讲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决定华为的红旗能够打多久的关键所在。
先来看任正非的原话:
市场上将过去的中央集权制改为对一线授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授权决策的数据可以不再上传,保留在当地,对各级数据透明……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