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娟 程华秋子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10年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的最富十人全部易主,榜单八成富人大换血(表1、表2)。新钱上位,老钱跌落,未必心悦诚服。富人及表征的经济成份的角色交替中,不无博弈与融合。双方间的虚实之争,更已绵延数年。
起初,其主线是渠道与制造商间的线上、线下之争;近年,则转换为金融与实业间的脱实向虚、脱虚入实之争。
现今,我们已经离不开巨富织就的生活,尤其是来自互联网+的富豪们,京东、快递、微信、外卖、百度,TMT富人的快速崛起,将每个人的生活更紧密地链接在了一起,各行各业也纷纷或主动或被动拥抱互联网+。而早些年,线上还是线下为主,曾经是一个问题。2012年的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上,王健林和马云就“2020年电商零售份额能否达到50%”对赌1个亿;次年,在相同的场合,董明珠和雷军就“小米与格力营业额高低”再来了场10亿赌局。而今,线上+线下、鼠标+水泥已是品牌厂商一致的渠道布局,不仅无一不可偏废,而且各自功能分野清晰,比如,以苏宁电器转型苏宁云商为代表,传统的连锁商业企业几乎都已开辟线上商城;而且,几乎每家服装品牌都会在天猫上开设网店,但网店销售的款式渠道却和实体店分割开来,以此防御网络低价对品牌造成的伤害。
不过,新富与旧富在这一点上仍有着明显的分歧。在新财富去年的榜单观察中,前十大富人错综复杂的相爱相杀里,宗庆后是唯一置身事外的人,最新的一轮“新旧虚实之争”,正是由他和同为浙派顶富的马云间引发——宗认为,马云所提出的“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五新中,只有“新技术”是成立的。
但TMT创富主引擎的趋势却正在加速,在信息(电子)技术与文化传播领域,马云马化腾“谁是首富”的缠斗已经数年。去年总榜单第三名的马云凭借阿里巴巴市值的回暖和蚂蚁金服估值的上升重新杀回TMT首富之位,而马化腾则因为2016年的大手笔套现及捐赠导致身家下滑。从二人各自的公司来看,阿里巴巴和腾讯依然是中国TMT界的扛把子,同为BAT阵营的百度则面临营收和利润增速下滑的困扰。
今年也是马云的阿里系大获丰收的一年,
根据科技媒体36氪的统计,2015年到2016年间,创业公司估值的TOP 10总和从1万亿上升到了1.4万亿元,其中,阿里系的拉动较为明显,如蚂蚁金服、口碑、菜鸟网络的估值大幅上升,而小米、大疆基本原地踏步。
此外,与马云关系密切的富人——圆通、韵达、中通等快递界的富豪纷纷上榜,云锋基金操盘手虞锋的财富也开始显山露水,马云不仅自身荣归TMT的NO.1,以其拉动的上榜富人数量和名次的递进来看,马云堪称今年的造富大作手!
今天,互联网+与制造、零售等实体企业间的对抗已转为合作,而伴随物联网的深入,双方的融合还会进一步延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虚实之争的终结,当下的虚实之争,已演化为金融及房地产以其高利和资金占用挤压实业空间这个更沉重的话题。虚拟部门的泡沫与实体部门的低迷,所带来的资源配置中的失衡、错配与风险,令许多人忧心。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此有过研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金融业所创造的GDP占了8.8%,这一水平明显高于日本(5%)、美国(不到7%)和英国”。
今年金融服务行业上榜富豪的人均财富达到174.4亿元,同比去年激增46%,成为最赚钱的三大行业之一。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制造业富人,无不把金融视作志在必得之地。
在房地产领域,富人榜上地产富人从数量上来说已过鼎盛时期,继去年被TMT富人人数赶超之后,今年又被综合类富人数量所超越。2017年,综合类富人数量多达72名,比去年多了9位,也超过了今年房地产富人的63名。多元化布局在榜单多位富人身上有所显现,尤其在地产行业,在国家针对热点地区有史以来最严调控措施的连连打压下,多位大佬级人物已表示后市不容乐观,王健林转型,孙宏斌入股乐视等,都凸显了在脱虚向实的过程中,房地产尽管仍是最为暴利的行业,但将全部身家集中在地产之上对于该行业的富豪风险越来越高。然而社会上,“辛辛苦苦干实业不如囤一套房子”、“上市公司卖了两套学区房成功转亏为盈”常在耳端,资产价格的暴涨引来的是人们疯狂的通胀预期——2016年四大行的新增贷款6成以上为房贷。
金融业的过度发展不仅挤占了实业的资源,也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一些城商行同业利润超过一半,而实体经济却依然存在“回报低、融资难”,不少中小工厂业主选择关厂,脱实向虚炒股炒房。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从2015年的10.1%骤然下降至3.1%。实业低迷之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价格却一涨再涨,2016年上榜富豪里有不少人收购过上市公司,最知名的莫过于赵薇试图用50倍杠杆拿下万家文化,而旗下拥有金融牌照的富豪更比比皆是。近年为人所侧目的“险资举牌实体经济”,即是一些民营险资,利用银保渠道以短期理财产品迅速放大资产规模,同时大举进军资本市场,通过抢夺现金流好、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控股权,迅速膨大。万科、格力等被举牌,不仅导致了经理人的反抗,也让虚实之争为全社会所关注,不无风险的万能险举牌模式最终被监管层叫停。
从近期来看,随着保险业大跃进阶段性结束,银监会紧锣密鼓调查银行委外贷款去向,证监会收紧对借壳上市、定向增发等方面的政策,这些监管上的动向无疑都是为了去掉虚拟泡沫中不必要的杠杆,督促资金回流实体,“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以减轻对整个经济脱实向虚的担忧。从一级市场IPO来看,影视娱乐等轻资产类公司鲜见过会,而一些耕耘了数十年的老牌制造企业却成功IPO,如飞科电器、欧派家居等无不是在实业中成名已久。在二级市场,以生态化反为名的乐视,最近遭遇各种危机,被视作虚拟泡沫出清的征兆。
监管之棒所期待引导的,是中国经济转型和资源配置的终极方向:物联网,线上线下相倚;产融对接,虚拟实体互通。
其实,
新富、旧富之间,并非是彼此对立而又割裂的存在,“你中与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恐怕更为贴近现实。
比如,雷军的小米,已成为家电制造龙头美的的第九大股东;小米的对手OPPO\VIVO,依靠三四线线下渠道,“农村包围城市”,“线下绕过线上”,带动其重要股东段永平今年上榜;而2016年以来,携着“新零售”之名,阿里一口气连横纵合入股了三江购物、参与银泰私有化、携手百联,试图构造出“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从单一零售转向多元零售形态;而在富人榜上,京东入股的生鲜超市永辉超市的张轩松兄弟俩,在榜单上名次连年上升。
比如,早在2003年就进入榜单的富人张劲,重构整合旗下产业为雪松控股,成员企业包括供通云供应链、化工(收购了上市公司齐翔腾达)、文化旅游、君华地产、社区生态运营、养老产业和金融服务等七大产业集团。在实业中践行“重构产业价值”的战略,带动企业成功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2016年,雪松控股营收高达1570亿元;而张劲的身家则跃升至460.3亿元,位居第20名。
比如,在产融结合方面,除了刘永好、史玉柱等民生股东这样的老牌富人之外,马云、马化腾等众多新兴产业富豪也已接踵布局金融。同时,相比在国内集齐金融牌照获取垄断性资源,一些具有前瞻精神的大鳄已出海,并购市场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如泛海卢志强以27亿美元收购美国保险公司Genworth Financial(GNW.NYSE),最近又并购了IDG;蚂蚁金服拟以12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汇款服务公司MoneyGram(速汇金);陈天桥一边收购了上市的小额贷款公司Lending Club(LC.NYSE),同时还收购了美国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美盛集团(LM.NYSE)15%的股权。
无疑,实体与虚拟经济并非二元对立,即使短期内,资本可能脱离实体,但其根本仍以实体的业绩为依归。虚实相依亦同样反映在今年的榜单变化中。
最快成长50富人,多半来自有实实在在盈利支撑的企业
,如港股中的碧桂园、融创中国,超低市盈率迭加可能私有化回内地的预期,让港股这些传统企业成为价投洼地;如腾讯张志东、网易丁磊,在财富已然很高的情形下仍能跻身涨幅最快,无疑是公司出色业绩的回报,受到资本的青睐。
而最快跌落50富人,主要集中于中小创富人。
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持股企业高市盈率与低业绩增速的错配,从而招致股价大幅的回调,而这同样代表着资本的失望。
若要问未来,不如看看最聪明的资本流向何处。
而取代2007年前十富人中多达7名地产商格局的,是全新的前十富人阵容。榜单500人总财富7.8万亿,这10个人身家就已超过万亿!他们的选择,代表了市场上嗅觉最敏锐,体量最庞大的资金,在虚实之间的配置。
过去一年,最富十人买了什么?投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在担心什么?且看新财富为你深度揭秘。
男/男 1954年10月出生于四川都江堰/1988年1月出生于辽宁大连
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主要公司/总部:万达集团/北京
上市公司:万达院线(002739),2015年1月IPO;
AMC院线(AMC.NYSE),2013年12月IPO;
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2013年3月收购;
身为首富,王健林自然很忙。
万达官微晒出的一份王健林2016年11月30日行程表显示,他早上4点起床,健身45分钟后吃早餐,之后从雅加达飞海口参加活动,结束后又飞北京,晚上7点到达办公室。在达沃斯论坛上,也是一天“见9个人、谈14笔生意、接受5个采访”,令网友们不禁感叹“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偶尔得空,首富还不忘用“1个亿的小目标”这样壕气冲天的金句刷刷屏,化身“网红老王”。
那么,王健林究竟在忙什么?当然是万达转型这样的“大目标”。都说船大难掉头,可万达还是一直在努力。近一年来,在王健林不断调整战略后,万达的“去地产化”进行得颇为顺利,
2017年1月,王健林更在万达2016年年会上对外宣布“转型成功”。
他大刀阔斧砍掉600亿房地产销售收入的成果,在万达2016年经营业绩中得到了体现:万达商业收入1430.2亿元,同比减少25%,但得益于租金增长3成,其净利润同比仍实现正增长。
服务业收入占比55%、净利润超过地产,也佐证了万达的重心已经转换,朝“转型成为商业服务公司”这一目标靠拢。
作为集团转型重点的万达商业,自2016年9月从港交所摘牌后,其回归A股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而随着IPO预披露文件的公布,万达商业回A的路径也逐渐明晰,目前其IPO审核状态为“已反馈”,显示这一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不得不承认,王健林掌舵的万达执行力惊人。
2016年10月,万达拆分金融集团成立了万达网络,其产业结构也调整为了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板块。
金融集团主要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传统金融业务上发力;而网络集团则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造物联网模式,其中,网络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飞凡”计划将在2017年进行首轮100亿元募资。
除了“去地产化”,国际化也是万达重要的推进目标。地产上的收缩,将模式转为轻资产已经落地;而对影视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影视帝国则是王健林近年来部署的大棋,这也是他将万达打造成跨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环。2016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641.1亿元,占万达集团总收入25%,而文化集团中的电影产业收入391.9亿元,显然已成为中流砥柱。
王健林对自己想要建立影视帝国的野心从来不加掩饰,曾公开表示“目标是2020年控制全球20%的影院市场”。2016年,万达又马不停蹄地收购了美国卡麦克影业(carmike)和欧洲第一大院线O deon&UCI,2017年收购了北欧院线集团(Nordic Cinema Group),这让王健林离预期又近了一步。除了收购渠道端的院线,王健林还开始部署影视上游的制作发行,2016年初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进军电影制片领域,而更放出豪言要“进军”好莱坞。
然而,鉴于特朗普政府海外投资审查力度的加大,以及美国本土娱乐公司的反对,王健林的海外“豪购”之路并不顺畅而且充满未知。万达收购好莱坞六大制作公司之一的派拉蒙49%股权的方案夭折之后,2017年3月,又传出万达收购美国“金球奖”制作公司DickClark Productions(DCP)的交易终止的消息,这让王健林进军美国电视业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不仅如此,在国内监管趋严的背景下,2016年8月万达院线中止了对万达影视、青岛影投(含传奇影业)以及互爱互动的重组。如果重组成功的话,万达将会造出一个同时拥有院线和内容的影视帝国。
一边是王健林在布局传统影视业,另一边是“王公子”在布局00后娱乐业。
以“网红”身份出道的王思聪如今又进军综艺界,亲自监制了2016年熊猫TV跟腾讯视频、芒果娱乐合作的真人秀、参与制作网综《吐槽大会》。
虽然在2016年6月抛售了英雄互娱的股份,但2017年3月王思聪再次落子新三板,斥资6039万入股新三板电视剧制作公司星座魔山(83763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他还帮父亲接盘了“高管出走、版权丢失”争议不断的乐视体育。王思聪的普思资本总是占据泛娱乐领域的各大热门。除了娱乐业,王思聪投资的生活类高档餐饮连锁品牌饮食概念(08056.HK)也于2016年8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虽然已经“小有成绩”,不过投资不易,王思聪也有踩雷的时候。3月10日,浙江九好集团因通过虚增收入等手段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忽悠式”重组被证监会通报,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作为股东被罚10万元。
男 1964年9月出生于浙江杭州 ;
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
主要公司/总部:阿里巴巴/浙江杭州;
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ABA.NYSE),2014年9月IPO;
恒生电子(600570),2014年4月收购;
虽然2016年6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马云说“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办了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仍是马云成为互联网教父级人物的根本所在。
2016财年,一度被质疑成长乏力的阿里巴巴集团献上了靓丽的财务数据:营收1011.43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195%至714.6亿元。
被马云定位于“未来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的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的电商业务外,还拥有云计算、阿里健康、泛娱乐、创新业务等业务板块。
其中“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业务更取得137.53%的高速增长,贡献了30.19亿元营收。号称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的阿里云2016年一直在扩张壮大,除了与神州数码、SAP、埃森哲等合作外,还积极进军海外,在欧洲、中东等地均设数据中心。“DT(
Data Technology
)时代”也因此成为马云演讲的新宠词汇。
新业务增长的背后,是传统业务的增速放缓。相比于云计算137.53%的增长率,营收占比高达91%的电商业务增长率已降到了32.73%,这是用户基数做到临界点的必然结果。2016年以来,马云一直在强调“电商概念”已旧,“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而
在电商天花板即将到达之际,马云抛出了“新零售”之说,意在让线上线下与物流结合。
在新零售思维的指引下,阿里与线下的零售、快消、家电类公司的资本联动也变得更频繁,2016年11月,阿里泽泰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2017年1月,阿里拟177亿元私有化银泰商业,完成后将持股74%,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2017年2月,阿里又和上海国资委全资拥有的零售巨头百联集团联姻。虽然新零售的模式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但从目前的合作趋势来看,被马云定为阿里巴巴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阿里的资本运作或许会更密集。
除了转型“新零售”,马云布局的另一个重点是泛娱乐板块。
公告显示,阿里的数字媒体及文娱板块在2017财年三季报中收入达40.63亿元、同比增长273%,显示它已经是阿里营收业务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阿里近两年一直在文娱布局上整合产业链,从上游的原创生产、中游的制作开发,到下游的推广营销。2016年2月,阿里收购韩国SM娱乐公司4%股权,5个月后又以2亿美元收购了移动分发应用豌豆荚,且将其并入移动事业群;2017年3月又全资收购大麦网,试图将阿里音乐与大麦网票务打通。目前阿里文娱板块囊括了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其中,阿里影业作为大文娱板块的重兵,虽然有着资金和线上渠道的优势,但在内容制作上短板明显。不过,通过3月阿里影业与优酷土豆合资成立艺人经纪公司并整合其旗下合一影业、与控股股东阿里巴巴签署协议共享IP内容与营销发行的举动可看出,阿里大文娱各个板块的联动变得更加紧密。虽然阿里通过并购,在文娱板块上达到了量的规模,但买买买之后的融合是个挑战,外部来自腾讯和万达来势汹汹的挑战,也决定了未来阿里这一块并不那么好做。
除此之外,阿里健康也从2016年有了新动作,除了正式接手天猫医药、牵头成立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还以2.25亿元收购了华润万东旗下主打医学影像服务的万里云25%股权。
马云手里的另一张大牌蚂蚁金服,目前估值已经达到750亿美元。
2017年3月,蚂蚁金服赔本甩卖浙商银行股份,被认为是为年内上市铺路的举动。如果蚂蚁金服能在年内成功上市,或会催谷马云成为首富。而伴随电商之外的布子逐步孵化、营收增长,阿里将不再是那个IT时代的电商代言者,一个DT时代云生态下的全能服务商阿里成为新的目标。
男 1971年生于上海 高中毕业;
主要公司/总部:顺丰速运/广东深圳;
上市公司:顺丰控股(002352),2017年2月借壳;
2017年2月24日,一向低调、神秘的王卫穿着印有顺丰logo的黑色外套和运动鞋出现在了顺丰控股上市敲钟的现场。
在快递业利润率下降、收入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桐庐帮”的“两通一达”纷纷借资本推动公司未来发展,掀起了民营快递上市潮,而此前宣称“不上市”的王卫也不甘落后,成功借壳鼎泰新材资本市场,完成顺丰的第一轮转型。
上市当日,顺丰控股以涨停价55.21元收盘,市值高达2310亿元,成为深市市值最高的股票。此后其连续5个涨停,王卫的身家随之暴涨,被戏称“离首富只差一个涨停板”。顺丰上市后的财富赢家无疑是其掌门人王卫,不仅成为行业首富,更挤进今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前三。
顺丰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其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74.83亿元,同比增长21.51%;净利润同比增长279.65%至41.8亿元;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43亿元,超过21.8亿元的承诺业绩。
尽管顺丰盈利能力强劲,但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顺丰控股的快递业务票均收入高于同行,但其毛利率却呈逐渐下降趋势,2016年毛利率19.96%,同比下降0.73%。王卫自己在敲钟现场也表示,上市不等于上岸。于是过去一年,
除了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王卫还推进了顺丰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2016年,顺丰控股的国际、冷链、仓配、重货等新兴业务的占比已进一步提升至19.31%,其中冷运业务被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业务发展。根据顺丰公布的数据,目前其冷运网络覆盖56城市及周边区域,业务覆盖食品、医药行业生产、电商等多个领域。此外,王卫还拓展产业链进军了重货、快运业。2016年,顺丰重货业务的营业收入达23.4亿元,同比增长96.23%。另外,顺丰还涉足了B2B同城配送业务,组建了专职配送团队与肯德基、麦当劳、天虹、家乐福等商家合作。
除了顺丰快递业务的多元化,王卫近年来先后跨界O2O、金融支付等板块。
也许是因为快递行业微利化的瓶颈渐现,所以,王卫希望顺丰依托成熟的物流体系进军电商。不过2014年成立的以卖生鲜电商为主的社区便利店“嘿客”作为顺丰O2O的敲门砖,其商业板块3年亏损超过16亿元,在2015年被顺丰控股剥离。2016年11月,嘿客演化为了顺丰优选,实现线上线下统一名字统一品牌。2015年1月,顺丰正式上线跨境电商网站“顺丰海淘”,后改名为“丰趣海淘”。金融板块,除了此前顺丰与中信信托、网易合资组建了深圳中顺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目前顺丰金融已将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等多块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多元化拓展,是会解决顺丰的成长瓶颈,让王卫离首富更近,还是会为链条延长的顺丰带来更多挑战?2017年,会是王卫在500富人榜上最为风光的一年吗?期待顺丰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男,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潮州 ;
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主要公司/总部:腾讯控股/广东深圳;
上市公司:腾讯控股(00700.HK),2004年6月IPO;
作为BAT掌舵者之一的马化腾,相比其他科技大佬来说略显低调,谨慎、谋定而后动似乎是他身上的关键词。鲜少在公众场合站台的他,除了2016年4月捐出1亿腾讯股票做慈善外,就是2017年参加两会为腾讯释放“信号”了。
2016年的腾讯在外界看来是顺风顺水,9月腾讯市值破1.7万亿元(约2万亿港元),超越中国移动登顶国内,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2016年股价累积上涨24%。而放弃了自营、选择合纵连横的开放战略对腾讯似乎已起了成效:2016年腾讯营收达1519.38亿元,同比增48%;年度盈利414.47亿元,同比增42%。估算下来,腾讯每天净赚1.13亿元。
如此强劲的盈利能力,还是要归功于
腾讯的两大王牌“社交+娱乐”。
腾讯2016年网络游戏收入增长25%至708.44亿元,社交网络收入为369.66亿元,同比增长54%;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达到8.89亿,同比增27.6%。
虽然数据亮眼,但马化腾的背后依然有压力和焦虑。作为游戏行业的老大哥,腾讯在结束游戏收入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似乎无可避免。2016年虽然腾讯的手游业务保持了77%的增速,但端游业务全出现了历史上了首年下滑,增速-6%;这与网易游戏业务的强势增长形成对比。不过幸运的是,《王者荣耀》作为腾讯2016年最为瞩目的明星产品,面对网易游戏的自研精品策略,为腾讯守住了江山,日活超过5000万,带动了腾讯Q4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同比大增51%。需要注意的是,腾讯对游戏业务的收购从来不遗余力,如今的收购对象也从日韩公司转向欧美,从端游过渡到手游。2016年6月,腾讯以86亿美元收购芬兰移动游戏开发商Supercell的84.3%股份,进一步打通游戏的海外布局,尤其是欧美。
游戏收入的增长即将见顶,如此一来,腾讯将营收增长的希望放在了广告这块诱人的蛋糕上。
2016年,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4%至269.7亿元,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信的商业化。2016年,在微信、QQ等社交巨头的带动下,腾讯品牌展示广告收入增长28%至112.05亿元;效果广告收入增长81%至157.65亿元,这些收入来自于微信朋友圈、腾讯的移动端新闻应用及微信公众账号广告收入的贡献。而2017年3月公布的人事调整,刘胜义将出任腾讯广告主席、集团市场与全球品牌主席,同时,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兼任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也印证着腾讯开始将业务重心往广告上靠。
除了与网易争夺游戏界“一哥”,在内容分发上,腾讯还得防范今日头条这个强劲的对手。
虽然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组成的内容帝国地位上升,但目前腾讯目前仍未打造出一个能甩开对手的撒手锏。而被寄予厚望的算法产品天天快报,短期之内也很难超过今日头条。
“放权”后的马化腾,在2016年依旧是用投资来补足腾讯的短板。在泛娱乐板块,首先是在推动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后,筹备阅文集团的上市。2016年5月,腾讯联合微影时代以8500万美元投资韩国YG娱乐,成为其第四大股东。2016年7月,腾讯旗下的QQ音乐则与中国音乐集团(原海洋音乐集团,酷狗、酷我音乐控股方)合并,成立了腾讯音乐集团。此外,2016年最火的直播腾讯也有涉足,分别在3月和8月参与了斗鱼TV的两轮融资。而于近期关闭微视的腾讯,又在2017年3月以1.75亿美元投资了快手,借此弥补短视频的短板。
与此同时,马化腾还在汽车领域布下了重兵,投资涉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互联网出行等热门领域。
除了成为滴滴出行重要投资方,腾讯更下注共享单车,2016年10月领投了摩拜单车,2017年3月又和百度资本领投了电动汽车研发公司蔚来汽车。有消息称,2017年3月,腾讯又以18亿美元收购了特斯拉5%股权,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马化腾似乎有意向另外两巨头的业务领域渗透。继支付宝做社交屡屡碰壁、蚂蚁金服宣布放弃社交梦后,腾讯也开始入侵阿里的业务,在2017年3月初推出腾讯优品,以C2C轻模式走差异化路线,切入农产品电商。
此外,伴随微信的红利衰减,进入用户倦怠期,马化腾还企图撬动百度“移动搜索”的大饼,承载着近9亿用户的微信,在2017年3月正式上线了基于微信大数据的移动端指数——微信指数。
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已是每一位互联网大佬的痛点。BAT大佬之间的地盘混战,仍会绵延多年。
男 1971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宁波;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主要公司/总部:网易/广东广州;
上市公司:网易(NTES.NSDQ),2000年6月IPO;
3年前有媒体问丁磊对网易被BAT和“三小虎”(小米、京东、奇虎360)夹击的看法时,丁磊曾说,
“别把不吭声的鳄鱼当壁虎”
。如今,这句话似乎成为2016年网易业绩亮眼后来居上的注脚。
在一众追风口、讲概念的互联网公司中,一直低调潜行的网易和丁磊简直是画风清奇的存在。前几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做大数据、人工智能之际,丁磊宣布要养猪。在大家以为他是在玩票时,2016年11月,网易的黑猪在网上拍出了11万一头的高价;2017年3月,网易味央发起的“全民养猪众筹”项目又再次引发外界瞩目。
在丁磊忙着养猪的时候,网易也成功“避开”了视频、直播、社交、共享经济等所有风口。
不过,走在自己节奏中的网易并没有掉队,丁磊踩准的“游戏和电商”这两个领域让网易2016年在互联网混战中突出重围。2016年,网易不仅净收入、净利润双双迭创新高:净收入同比增长67.4%至381.7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3%至116.05亿元;市值也从年初的200亿美元上升至突破300亿美元大关。
网易的主营业务包括游戏,广告,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三大类。
游戏板块毫无疑问贡献了主要盈利,网易2016年在线游戏净收入为279.8亿元,同比增长61.6%,占比74%。目前网易的主要游戏包括自研手游《阴阳师》、《倩女幽魂》、《大话西游》、《梦幻西游》;代理自暴雪娱乐的游戏《守望先锋》《魔兽世界》等。其中手游的表现十分抢眼,2016年9月网易推出的爆款现象级手游《阴阳师》,日活跃用户突破400万,成为热门IP。此后,网易影业还与华谊兄弟联手将其改编成了同名电影。目前,在国内游戏市场风生水起的网易已经与腾讯分庭抗礼,两者垄断了近6成的市场份额。
而在游戏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网易旗下的考拉海购和网易严选两电商平台快速成长,也带动了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的全年净收入同比增长117.5%至80.5亿元。2015年1月网易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考拉海购”,目前在国内跨境进口商中居销售额的第一名。而2016年4月成立的ODM(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原创设计制造商)模式的电商品牌“网易严选”,上线4个月的月流水就超5000万元,被冠上“网易营收最强引擎”。
网易依靠自研精品游戏站稳脚跟、在电商上找到新增长点,而凭借其最初通过邮箱绑定建立的用户体系,网易还养活了有道云笔记、有道词典、有道云音乐等一系列垂直产品。2016年底,网易门户做架构大调整,要主推网易号和直播,追求挖掘优质内容,意见领袖的价值,或许意在加速各垂直领域的变现。
“门户三剑客”出身的网易目前已将新浪、搜狐甩开很远,2016年,网易的营收是其余两大门户营收总和的2倍多。
而网易背后的大佬丁磊——这个在西湖边养猪种茶的文艺青年的财富也随着水涨船高,相对2016年榜单上涨了180亿元。
男 1942年10月出生于广东顺德;
主要公司/总部:美的集团/广东顺德;
上市公司:美的集团(000333),2013年9月整体上市;
小天鹅(000418),2008年收购;
盈峰环境(000967),2006年收购;
威灵控股(00382.HK),2004年11月收购
2003年的首届新财富富人榜上,美的掌门人何享健以2.7亿元的财富排名336位,同处制造业的鲁冠球以52.4亿元排名第二。14年后的今天,鲁冠球以329.5亿元排名第37位,而何享健则以737.8亿元晋身第6位。
与何享健、鲁冠球同时起步的中国第一代(G1)企业家,近年都需面临业务和传承的双重转型难题,从目前的表现看,何享健堪称这一场进化中最为成功的跨槛者,不仅美的成为工业4.0的中国标杆,家族也圆满完成了G1向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权交接,G2拓展的投资事业平台亦已做大,且与家族主业形成互补格局。
退居二线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在2012年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后,近年来已经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他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是2014年2月,在他发起成立的何享健慈善基金会上宣布捐赠4亿元作为首批项目运作基金,并将慈善作为人生下半场的目标。
虽然75岁的何享健没有在资本市场留下驰骋的痕迹,但凭借持有白电巨头美的集团35.07%的股权,他依旧连续出现在富人榜单上。
2016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590.4亿元,同比增14.88%;实现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15.56%。从产品品类来看,除空调产品外,美的冰箱、洗衣机等其他家电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同比均有上升。
在如今制造业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大家电巨头都在积极找寻家电外新的增长途径,其中董明珠跨界收购珠海银隆造新能源汽车更是受到极大关注。美的也不例外,
在积极发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向家电制造的上游延伸,布局机器人领域。
2016年,美的集团海外收入实现640.1亿元,同比增长29.53%,占总收入比重已达43.5%,逼近50%。2016年以来,美的集团跨国并购动作不断,先是收购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接着2016年10月底完成收购意大利空调品牌 Clivet的80%股权;其40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集团也在2017年1月完成交割,美的获得库卡集团94.55%的股权。2017年 1 月,美的又完成了对以色列的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创公司的部分股权收购事项,来完善其在运动控制和自动化的技术储备及产业布局。
按照美的的规划,其将通过库卡、高创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布局;同时通过高创旗下公司swisslog布局机器人商用领域;而家庭机器人,则通过美的、东芝和库卡三方共同完成。
而偏爱金融运作、无意经营传统家电制造业的何享健之子何剑锋,通过自己的资本运作平台盈峰投资已布局了包括久日新材数、美佳新材、奥美森、金源电气、盈峰材料、安杰士、开源证券在内的数家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从而间接完成了美的的产融结合布局。
男 1952年11月8日出生于山东威海 ;
毕业于复旦大学;
主要公司/总部:泛海控股/北京;
上市公司:泛海控股(000046),1998年借壳上市;
民生银行(600016),2000年12月IPO;
民生控股(000416),1996年7月IPO;
联想控股(03396.HK),2015年6月IPO;
Genworth Financial(GNW.NYSE),2016年10月收购;
华富国际(00952.HK),2016年10月收购;
2016年7月,民生银行股权争夺战爆发,成为继“万宝之争”后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在与同是民生银行老股东“东方系”的争夺中,作为民生银行创始股东之一的“泛海系”掌舵者卢志强更成为这场酣战的焦点。
2016年7月,卢志强即耗资75亿元,增持4.49亿股民生银行,一举超越“希望系”刘永好、“东方系”张宏伟,坐上了民生银行股东的第二把交椅。2017年2月20日,在董事会经历了两年的超期服役后,民生银行完成了董事会的换届选举,“泛海系”毫无悬念地拿下了董事席位。
卢志强对民生银行的如此重视,或是因为“泛海系”在转型产融一体化的金控平台时需要有一家对其有足够掌控力的银行来加持。
2016年上半年,泛海控股公告表明了战略转型目标——“以金融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产融一体化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正因如此,在金融领域,卢志强还加大了在保险业的并购力度。2016年10月27日,泛海控股披露,通过参股公司亚太寰宇斥资27亿美元收购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金融集团的全部已发行股份。这家美国最大的长期护理保险公司,经营长期护理险、寿险和年金险等业务,同时也是全美主要的住房按揭保险公司之一。
证券是泛海系并购的另一个重点领域。2016年11月初,泛海控股拟通过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泛海控股国际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以约10.97亿港元对价收购香港全牌照券商华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51%股权。泛海控股表示,收购完成后,将构建起“民生证券+华富国际”的境内外双券商平台布局。2017 年 1 月,华富国际股份已完成交割,泛海国际金融及其上层股东约占华富国际已发行股本的52.45%。至此,卢志强手中又多了一家有5张金融牌照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华富国际。
一方面是对外加紧收购,另一方面则是内部资产的腾挪整合。2016年2月,泛海控股披露,其通过武汉公司以27.3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权。同时,武汉公司拟出资56.87亿元参与民生信托的增资,交易全部完成后,民生信托注册资本增至70亿元,泛海控股将通过武汉公司和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民生信托约93.42%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