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内容我其实已经构思了小半年,但有几个环节我觉得还没准备好,所以一直等啊等。
但前天写文章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了一件事儿。
2020 年生活的种种变化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我总在畅想「等我自由了,我就如何如何……」,但这些事最后
居然大都在自由以前就实现了
。事实和我的假设正相反,不是自由才能如何,而是我们做了什么,才离自由更进一步。
既然「等到XX」的这个前提假设很可能不存在,既然努力过程的收获往往比达成目标的瞬间更大,既然没有事情可以等到完美,既然我坚信这个系列内容一定可以帮到大家,那我又何必等待呢?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
十年之约的初心
希望能帮更多人放下对财富的焦虑。
自由、躺赚和 10%,这可能是我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
我一直和大家说,投资躺赚不操作,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不盯大盘,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也一直和大家说,10% 的投资收益并不难实现。
争论无意义,
我想用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件事儿,就像证明财务自由可行那样。
我自己正是依靠这样的策略一步步逼近希望中的财务自由。
给大家当垫脚石
十年之约是我的实盘,但不是跟投,而是我给大伙的垫脚石,给大伙的 Plan B。
大家可以它作为一个对比基准——不花精力、舒服躺赚的投资收益基准。
在投资上我只是个普通人,投资就是认知变现,以我的认知不奢求能获得市场上最高的回报,我所选出来的也必然不是市场上最出色的。
如果十年之约能够在这三个场景下帮到大家,就算是实现了我的初衷:
-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高,先要恭喜你。你可以把我的组合作为一个基准,看看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多赚的钱是否匹配,是否有优化空间。
-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低,也许可以想想为什么自己花了更大的精力收益反而更低了,会不会不操作反而更赚钱呢?
-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怎么下手,那我的这个实盘也许可以成为你的一个起点。这不是最好的策略,但一定在及格线之上。
我曾经遭遇过的焦虑,不想它发生在大伙身上
投资实盘已经有很多了,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但为什么我还想再做一个?
因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少有人解决——主动承担和大家一致的风险。
我研究过很多年抄作业,姑且算是个老手吧,我曾经遭遇过这样的焦虑。
听人推荐的焦虑
大 V 推荐了某个投资,表示他自己买了,我就跟着买了;过几天他又推荐了某个投资,他买了,我也跟着买了。
很快,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
跟投的焦虑
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
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如果新组合不如旧组合,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组合?
我们的本金就这么多,但主理人却可以做无穷无尽的跟投,我到底该信那个?
后来我想明白了,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
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
,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
这是我能想到的、解决上面几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这么做,我想把它付诸实践。
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主要会有两个部分,一个实证账户,一个我的真实持仓。
实证账户
我会开一个真实的实证账户,用我自己的持仓策略复刻从零开始积累本金的全过程。大伙可以这么理解——
假如我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 10 年前从新开始财务自由计划,我会怎么投资?
这个主要给正在积累本金的小伙伴们参考。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躺赚积累财富并不难。
不过这个实证账户暂时还没准备好,大家可能需要再等等(我开头说的没准备好的,主要就是这个部分),可以暂时参考👇持仓的「主动基金」部分。
我的持仓
这部分给有一定本金的小伙伴们参考,财务自由以后我也会根据之前的思考做相应的调整。
我会注明自己动用资金的比例,但这个比例主要是为了主动承担风险,清楚地表明我的态度,
并不是给大家的建议比例
,具体的比例大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以下是我的持仓 👇
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
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把钱交给靠谱的人或者策略,躺下赚大风刮来的钱。省下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学习上、放在生活上。
所以我的大部分钱,也是最重要的预期收益来源,投入了几个符合躺赚的策略。
主动基金
目前主要就两只,富国天惠、兴全趋势,除了挪账户、再平衡以外只买不卖。
2018 年开始我用雪球组合跟踪自己的这个投资思路收益情况,至今的收益情况如下 👇 (曾经还有 10% 左右的沪深 300 增强,所以收益有会一点点偏差,但不应该超过 5 个百分点)
关于主动基金的思考我有在知识星球里系统整理,需要的小伙可以参考,没有也不影响大家参考我的实证。(后台回复「知识星球」)
主动基金在我看来是对大家投资最有参考性的部分,也是在我自己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未来开始实证账户我也会以主动基金为主。我的投资方法很简单:
选择主动基金,就相当于把自己的钱托付给基金经理,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最理性的判断。不要帮倒忙。
……
下面两个策略有一定局限,大家不一定能参考,但为了完整性,我也一并披露。
跟投长赢
这是我在跟的一个指数基金跟投组合,但现在才开始跟体验可能不会很好,市场已经涨上来这么多、很多低估品种都买不到了,并不建议大家参考。
永久组合
这是我在欧美股市的投资策略,生活在国外还是得有点相关投资,国内小伙伴不一定需要参考。
永久组合这个策略在《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这本书里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读读。戳下面这个插件,可以搜到我所有提到过永久组合的文章 👇
永久组合是个比较保守的策略,通常来讲,永久组合的预期年化收益应该在 5~8%。他的强项不是收益,而是抗风险。比如美股股灾期间,
永久组合还是保持了正回报
。
非核心资产
非核心资产虽然不是收益的主要来源,但设置一定比例的资金用来折腾也有两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