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矿工就是比特币系统上的每个节点的维护者,中本聪并不亲自部署这么多节点,而是通过一种奖励机制,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维护扩展这套系统,这时候运行在这个节点上的机器也称为“矿机”,矿机的主人就是矿工。在用户交易过程中产生的记录,如果被某个节点来帮忙验证并记录了,这时候矿机的主人就会得到一定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具体由那个矿工来记录?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挖矿
发生交易时,全网节点能监听到,通过验证的记录或放入节点内存中,然后所有的矿机都在开始“算题”,拼算力的时候来了,这批交易记录会被分配一个随机数, 每个节点都在“努力”地找这个随机数,谁先找到,谁就得到了这批交易的记账权,然后就开始验证,验证之后打包成一个数据块,就是我们说的区块了(终于提到区块这个概念了,先别着急,后面再慢慢展开。),然后开始全网广播,把这个区块副本广播出去,告诉其他节点不要努力了,我已经找到了,挖到矿了,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然后其他节点停止挖矿,逐一验证,51% 以上的节点都验证通过之后就把这个区块加到当前区块链上的末端,交易完成。
比特币价值
为什么有人愿意部署矿机来挖矿, 挖矿的奖励真的有价值么?首先比特币是稀缺的,如果比特币可以无限的产生那就无价了。比特币总量是 2100 万个,从 2009 年开始,每次产生一个区块的奖励是50个,每 4 年奖励减一半。按照比特币大约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的速度计算,大约到 2134 年比特币全部发完。另外比特币不受一个中央控制,当大多数人都相信它具有代币价值、大多数人都愿意在上面交易的时候它就有价值了,比如纸币,它就是一张纸,当大多数人都相信并认可它的价值并能流通,它就不再是一张纸那么简单了。
核心概念
现在我们对以上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了。
1. 比特币是一个完全分布式系统,系统由许多节点组成。
2. 每个节点都有记账能力。
3. 每一个记录都需要公证,全网节点共识,共识方式就是以上说的“挖矿”,又叫做工作量共识方式( 共识的方式除了“挖矿”,还有很多种,后面再介绍。)
4. 随着交易不断进行,区块不断生产,每个节点上的区块按时间顺序串在一起就形成了区块链条。
5. 系统涉及几个核心概念,节点、链、区块、记录,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