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宴
我们试图剥去高深学问的清冷外衣,为大家献上文史的盛宴,激发更多朋友对文史的兴趣。我们与阙里书院关系密切,对专业经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阙里书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干货】拼多多直播招募抖音商家:电商平台合作 ... ·  13 小时前  
江玉燕  ·  【Shopee】 ... ·  15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24日各省淘汰鸡主流价格 ·  20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23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宴

乌托邦的两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文史宴  · 公众号  ·  · 2024-03-27 19:40

正文


▲米塞斯与哈耶克
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具有欺骗性的,莫过于“乌托邦”。乌托邦是人类脑海中最美好的社会,就像“永动机”是最完美的机器一样,却违反了最基本的宇宙法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人类极易陷入追求乌托邦的幻象之中,以为自己可以战胜所有规则,达到最完美的社会理想。却不知,自由正是在这种幻象中一步步沦丧。人类历史上已出现过无数次乌托邦的破灭与灾难,但即使再过千百万年,依然会有人对乌托邦执着不弃。
或许,由于人性的缺陷,只要人类还存在,对乌托邦的幻想就不可能停止。也正因如此,人类历史上那些警惕幻象、抵御诱惑的反乌托邦思想,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在20世纪,就活跃着这样两位“珍贵”的思想家,他们是一对伟大的师生,并肩孤独的战士,他们是乌托邦的掘墓人:米塞斯和哈耶克。
◎米塞斯:孤身抵抗一个时代的斗士
若曾有人孤身抵抗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潮流,那就是米塞斯。一战后,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是米塞斯力挽狂澜,出手遏制了恶性通胀。但是,一战后的世界,正是人类集体滑向乌托邦主义的世界,反乌托邦的米塞斯因此成为全民公敌,学术生涯屡遭挫败,甚至有时只能以打零工为生。
1922年,计划经济的乌托邦神话抬头,米塞斯斩钉截铁地宣称:“乌托邦主义取消了价格,无法进行经济计算,这注定了中央计划者永远无法掌控经济运作。”1929年,西方经济大萧条爆发,一时间,人们都将计划经济、乃至当时德国奉行的纳粹主义视为“通往乌托邦王国”的救世良方。由于持续抨击这两种“良方”,米塞斯遭受迫害,他先是流亡瑞士,后又辗转法国,流亡到美国。
但当时的美国,国家干预主义正大行其道,所有知名大学都拒绝聘用米塞斯,最后纽约大学只给他一个“访问教授”的虚衔,并拒绝为他支付薪水。然而,就是在如此窘迫的环境中,米塞斯完成了他的旷世巨作《人的行为》。为今天留下两个极具洞见但又“再常识不过”的警醒:
一. “自由市场是所有人的长期利益所在,是文明和繁荣的支柱。”
二. “如果在撒哈拉沙漠实行计划经济,连沙子都会短缺。”


▲“价值五个诺奖的头脑 ”——米塞斯



◎哈耶克:为自由寻根的先知
乌托邦主义在一战后泛起,二战及之后达到顶峰。也正是在此时,哈耶克于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中预言: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计划体制践踏私产、无视基本人性,只会带来匮乏、混乱和奴役,最终自我毁灭。
哈耶克于1992年去世,他预言并见证了乌托邦的消亡,但是,他又说“乌托邦的冲动永存于人性之中,人类渴望建立人间天国的短视和狂妄不会消失。”哈耶克意识到,人类真正的敌人,是人性深处的恶与贪婪,如此,他的“三个不相信”才显得那么振聋发聩:
不相信健康的国民经济可以被集中管理和科学规划;
不相信政府可以控制对权力的贪婪;
不相信知识精英真的能发现绝对真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