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股盗船长
股票交流公告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史主任司马迁  ·  中情局买断工龄?这会不会一刀裁在大动脉上?- ... ·  昨天  
投资眼老A  ·  炸裂反转! ·  昨天  
爱股君2020  ·  吴清重磅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股盗船长

如何辨别股市中的外资

股盗船长  · 公众号  · 股市  · 2019-02-16 20:40

正文


 




外资进入中国股市,主要有两个渠道:QFII/RQFII陆港通,近年来外资入场重心逐渐向陆股通倾斜。随着近几年对外开放的全面提速,越来越多的外资选择通过机制更为灵活的陆股通入场。从2017年开始,借道陆股通北上的资金占据了绝大部分增量,甚至在2018年出现QFII持仓向陆股通切换的迹象。

 

外资入场,从来跟海外表现正相关,外围风险偏好修复,新兴市场都会受益于发达国家市场的“溢出效应”。过去两年的经验来看,外资入场节奏与VIX指数显著负相关,海外尤其美股表现较好时,资金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开年后的外资走势完美体现这一点。但是外围波动加剧下,外资也会集中撤离,例如2018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均遭受了资金外逃压力。

 

国际化进程大势所趋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当前在全球的资产配置中占比过低,外资占比不到3%,而台湾、韩国、日本这类经济体,外资配置已稳定在15-30%,当前的外资流入,正是“水往低处流”的过程。

 

截至2018年末,央行口径下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达到了1.15万亿,已与公募基金险资三足鼎立之势。

 

国际经验来看,外资偏好于本土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且这一偏好具有持续性。以台韩为例,韩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阶段,本土优势产业(典型如化学品、电子设备等)更受外资青睐,而该类行业相对走势与外资流入规模也呈现出高度正相关性;与之类似,台湾市场国际化期间,外资同样偏好本土优势性产业,包括半导体和食品等出口型优势行业。

 

从资产持有的角度,通过北上资金的托管席位,可以辅助判断相应的资金性质。判断的前提假设:海外的配置型机构资金,大多通过外资托管银行席位入场;国际主流对冲基金,基本都是通过外资投行的PB系统托管;而绝大多数国内游资,则是托管于中资机构。

 

台、韩经验来看,某些阶段外资流入与业绩走势会出现分化,此时股价则更倾向于跟随外资流向。部分时候,外资的流入趋势会与个股净利增速的走势出现分化,此时业绩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力相对弱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