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干货】拼多多直播招募抖音商家:电商平台合作 ... ·  13 小时前  
江玉燕  ·  【Shopee】 ... ·  15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24日各省淘汰鸡主流价格 ·  20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23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腊八特刊|往返娑婆八千回,只为救你出苦海!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1-01-20 00:11

正文


主讲|净宗法师







释迦如来大慈悲,

应现娑婆度有缘。


惭愧释迦弘誓重,

不舍娑婆十恶业。


释迦如来成正觉,

四十九载度众生。


释迦如来真报土,

清净庄严无胜是。

为度娑婆分化入,

八相成佛度众生。


若非释迦劝念佛,

弥陀净土何由见。

得免娑婆长劫苦,

今日见佛释迦恩。


不因释迦如来力,

弥陀净土若为闻。

若是释迦真弟子,

誓行佛语生安乐。

——善导大师



若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 《悲华经》说: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瞋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以重业故。


什么叫一千四佛呢?


娑婆世界过去是庄严劫,现在是贤劫,未来是星宿劫,每一大劫当中有一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一千尊佛已经过了;现在叫贤劫,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


什么是“摈弃”?


就是扔掉了。比如扫地,扫出来的垃圾是要倒掉的。


十方诸佛看我们这样,不要我们了——不是诸佛不要我们,诸佛都是发大悲心救度众生的,不会舍离我们。这里的“摈弃”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造的恶业太重,太难教化了,无论如何都难以调化,暂时没办法。如果陪着我们,他们自己就没办法成佛了。


连诸佛都陪不起我们,我们真是把诸佛都斗败了;不过,我们虽然“胜”了,“胜”到六道里去了。


在《无量寿经》里,前面说了五十三佛, 为什么要列举这五十三佛?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


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栴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这一段是不能删的。


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佛放在前面?


是要说明这么多的佛都过了,我们还在这里埋头造业


我们是被一千四佛所放舍者,这里仅仅是列了一些佛作代表,这么多的佛都已经过了, 必须等待一尊佛出来,我们才能得救



《大集日藏经》说:


释迦牟尼佛本所誓愿: 若有众生,造作五逆,谤方等经,毁呰圣人,犯波罗夷,如是之人,清净佛刹所不容者,皆生我国,我当教化。以是因缘,诸恶众生悉集其国。


读到这些经文,我们是不是要把脸蒙起来啊?


释迦牟尼佛当初发的誓愿是为什么样的众生?


“若有众生,造作五逆,谤方等经”,诽谤大乘佛法。“毁呰圣人”,对圣人不敬,甚至祸害圣人。“犯波罗夷”,犯四种根本重罪。这样的人,“清净佛刹所不容者”。


释迦牟尼佛发大悲心说:“别人都不要你,那我要你吧。你生到我国,我来教化。”


“以是因缘,诸恶众生,悉集其国”, 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地点,是恶众生聚集的地方


《法华经》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每当我读到《法华经》这一段,就非常感动。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释迦牟尼佛来到三界,说:“三界都是我所教化、掌管的。”


其中众生,悉是吾子 ”,这里所有的众生,都像罗睺罗一样,都是我的儿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大火充满,都烧起来了。


唯我一人,能为救护 ”,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救得了。


释迦牟尼佛来到三界,就像消防员一样。楼房着火了,消防员来救人还会提条件吗?没有条件。房子着火了,就要把火熄灭,把人救出来。


所以,整部《法华经》的宗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救度。


救度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圣道门,

一种是净土门。


圣道门是告诉我们怎么自己救度自己, 净土门是佛直接把我们救出去



《观经》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经典。释迦牟尼佛先讲十三定观,然后讲三福,讲到下品下生,最后结尾的时候,“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把名号交代给阿难,就结束了。


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是什么?


就是让我们持佛名,就是持名念佛。


《观经》讲的十三定观是观想念佛,这是“观念”的念,也有心中忆念的念佛;但是这些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释迦牟尼佛付嘱阿难说“ 持无量寿佛名 ”。


《阿弥陀经》说: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这就是口称阿弥陀佛名号。


善导大师解释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虽说定散两门”,定散两门是释迦牟尼佛讲的。


望佛本愿 ”,是望阿弥陀佛的本愿。释迦牟尼佛的本怀和阿弥陀佛的本愿一定是一致的。


“意在众生”,释迦牟尼佛的佛意,是希望众生怎么样?“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


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中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你称念我的名号,我的光明摄取你不舍。”


善导大师解释说: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你只要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光明顺着他的本愿,就来摄取你。


如果你杂行杂修,修行六字名号以外的种种殊胜法门,这些法门再怎样高妙,佛的光明不照耀、不摄取,你怎么往生呢?


所以, 念佛法门强调“专”,不是武断,而是慈悲 ,有它必然的道理。


善导大师又说: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这些话都是真理,都是标准、规范。


为什么愿往生的人多而实际往生的人不多呢?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他“ ”。他杂行杂修,以为这样功德很多。不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自己哪有什么功德呢?


一切众生,只要念佛,必得往生! 这一点,一般人都信不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说: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是不简择的,不分别男女老少,中国人、外国人,临终的、平生的, 任何人,只要称念阿弥陀佛,都会往生


所以,众生就很难相信。


连下品下生将堕地狱的人,遇到善知识教念十声佛号都往生,还有谁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一片苦心来给我们讲,我们还不安心、不了解,这不是把佛的慈悲心打水漂了吗?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要安我们的心的,而且让我们大安心、大满足。


所谓“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


我们本来恐惧、担心:妄念很多,罪业很深,业障很厚,心又不清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就是要安我们的心。


我们既然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还有所苦恼,有所不安,那就表示:虽然念佛,但是不了解这个法门。


一旦了解,绝对安心、喜悦、欢喜。



释尊悲心指归西方:


从是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  号阿弥陀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无条件的救度》讲记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 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