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中国竹笋的多样性和独特美味,详细描述了春笋、冬笋和其他竹笋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以及人们对竹笋的热爱和食用历史。文章还提到了竹笋的产地、品类和吃法,强调了季节性和地域性对竹笋风味的影响。
中国竹林遍布27个省份,因竹笋萌发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多半分布在南方地区。中国年产竹笋数量世界领先,品类丰富,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笋也长成了不同的风味和性格。
春冬两季是吃笋的主要季节。春笋纤维含量高,口感脆嫩,带有春的鲜香;冬笋蛋白质含量较高,吃起来更加细腻肥美。然而,无论是春笋还是冬笋,都是限定季节的美味。
中国笋丁兴旺,毛竹是主要的竹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雷笋、红壳笋、麻竹笋、方竹笋、马蹄笋等。各种竹笋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性格。此外,中国笋的吃法多种多样,炒、煎、炖、炸、烤、焖、煮都不在话下,甚至可生食、腌制和晒干存放。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悠久,历代文人雅士对竹笋都有青睐。如今,人们对竹笋的热爱依然不减,各种竹笋菜品仍然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春天的第二个节气
雨水一过,
生命萌发的季节就悄然到来了。
对吃货们来说,留住春天的最好方式,或许
莫过于吃——尤其是那转瞬即逝、满口绿意的时令春鲜
。
腌笃鲜,春笋代表菜。
摄影/
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荠菜、香椿、鸡毛菜……虽说八仙过海各凭本事,但在这些“春菜”之中,常年稳居C位的非
春笋
莫属,不管是那
独特的口感与香味
,还是
从泥土中破壳而出的满满生机
,再考虑到产量和物种丰富度,其他蔬菜不得不甘拜下风。
中国是竹笋的原产地,也是吃笋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这味横贯古今的食材,早在3000年前就备受喜爱,又到了春笋的季节,今天就来盘一盘这独特的春日限定美味。
中国竹笋地图(部分)。
制图/刘耘硕
中国笋,到底有多美味?
作为
世界上竹子种类、产量及占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中国成片竹林面积和年产竹材均占世界总量的1/3,我国的竹林遍布27个省份及地区,因着竹笋萌发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多半分布在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南方地区。
基本每个南方小孩的记忆里,都少不了一片老家的竹林。
大熊猫也爱竹笋!
图/视觉中国
当然,我国年产竹笋的数量也当得上一句“遥遥领先”,
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2
,以至于让国人轻松实现了“夺笋”自由。竹笋的品类同样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多达
80余种
。
春天吃
春笋
,冬天吃
冬笋
,夏秋时节吃
鞭笋
;喜甜的首选
云南
甜龙笋
,能吃苦的推荐
粤北苦笋
,爱吃火锅的认准
金
佛山方竹笋
,还有
国宝熊猫都爱不释口
的
天目山
雷笋
和
箭竹笋
......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笋也长成了不同的风味和性格。
春冬两季,是吃笋的主要季节。
中国吃笋时令表,一整年都有笋陪伴。
制图/九阳
通俗来讲,开春挖的笋都可以叫春笋,
外观苗条细长,内里洁白光润
。而大家通常所说的冬笋,其实可以理解为春笋的前身。它是冬季的产物,个头较小,长相“敦厚”矮胖,通常深埋在土里,几乎不怎么冒头。
春笋的纤维含量较高,口感脆嫩,带有春的鲜香;冬笋始终潜藏地下,蛋白质含量较高,吃起来更加细腻肥美。
春冬之“争”从未停息,但
竹笋贵在“鲜嫩”二字
是不争的事实。高达90%的含水量解释了笋的脆嫩爽口,而鲜味的秘密则是其中富含的
高达18种的氨基酸
,尤其是味精主要成分来源、极其鲜美的
谷氨酸
。
鲜嫩的春笋。
摄影/
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然而,笋一旦破土而出便会急速老化。随着内部可溶性营养成分的减少,
不溶性纤维和木质素
从竹笋根部开始沉积,口感很快变得
粗糙
;再加上
草酸
含量大大增加,涩口的滋味也会加剧。
“一夜变老”
并非玩笑,
毕竟春笋最快一天能拔高一米多
。“萌笋”变“高竹”,限定的美味就不复存在了。也难怪食客们感叹,
比春光更难留住的是春笋的赏味期啊
。
赤壁的水竹笋,也非常适合做笋干。
摄影/卢文
中国笋丁兴旺,但毛竹仅凭其一竹之力,就贡献了每年约80%的竹经济效益。
毛竹笋是中国产量最大、食用最广的笋类
,主要出产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毛竹一年四季都会出笋,3-5月出春笋,6-9月出鞭笋,10月-次年2月则为冬笋。
相比易得的毛竹笋,《舌尖上的中国2》曾经造访的
雷笋
是食客们更为稀罕的存在。
鲜嫩珍贵的雷笋。
摄影/朱梦菲
雷笋是
雷竹
的产物,得名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是春笋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尽管它也出秋笋,人们还是更爱那一口春鲜。春天的雷笋
壳薄肉肥,笋尖洁白,笋身丰腴
,吃起来
甘脆相当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浙江
临安天目雷笋
和
安吉惊雷笋
。
红壳笋
可以说是接档雷笋的存在,通常在4-5月上市,得名于红色外壳,也叫红哺鸡笋。这种笋
质地洁白,清香鲜嫩,纤维密度小
,价格一般也较高。
广东清远,当地居民正在
晒笋干
。
图/视觉中国
麻竹笋
产自
大绿竹
,常见于广东、广西地区,核心产区位于广东英德西牛镇和广东揭阳揭东县,7-8月是出笋旺季。因其
个头大、肉质厚
,是制作罐头笋、笋干、酸笋等
笋制品
的优质原料。
火锅局里不可或缺的
方竹笋
,得名于其形似四方,摸起来有棱有角。集中分布于重庆、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其中重庆南川金佛山方竹笋最为出名,通常在秋季上市。
火锅里,少不了这一口清爽的笋。
图/视觉中国
马蹄笋
,笋如其名,形似马蹄,笋身短粗,主要产自浙江、福建,多在6-10月上市。因其氨基酸含量丰富,肉质细嫩,会比一般的竹笋更为
鲜脆
,适合炖汤和炒菜。
笋味之丰富,用一个“鲜”字来概括或许有些抽象。但当它同时占据甜、苦两极,便很难不承认它的
包容性
。
甜龙竹笋
被称为是唯一能跻身
“刺身”
之列的宝藏竹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属于夏季限定。
由于无需焯水便可
生吃
,而且
无涩无渣、爽脆甘甜
,当地人又管它叫“水果笋”。笋的甜味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糖,随着生长糖类会很快转化成淀粉和纤维素,所以刚从地里挖出来就食用或者烹饪最佳,存放或者辗转到外地大多就不甜了。
即剥即食的“水果笋”
。
图/网络
有种特别的吃法是把甜龙竹笋
切片冷藏
2小时,蘸芥末酱油食用,山珍之味的肥美鲜甜在舌尖一一
尽
显。
苦
笋
则多见于粤北、闽东、赣南和四川等地区,通常是在清明前后长出。因其
味甘苦
得名,色白清香,质地脆嫩;不仅可以食用,还能入药。
黄庭坚
是苦笋的忠实的拥护者,他赞蜀中苦笋
“甘脆惬当”“苦而有味”
,用来凉拌或与酸菜、肉片同煮一煲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爱苦笋的同样还有
客家人
,这种苦后回甜的滋味,他们最是懂得。
苦笋滑肉汤和苦笋蓑衣茶。
图/网络
其实甜也好,苦也罢,都是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限定呈现,实属难得。
花式吃笋大赏!鲜掉眉毛的味觉体验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历代文人雅士大多是青睐有加。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一道
笋焖肉
,将
苏轼
治服得妥妥帖帖。
白居易则钟情于将竹笋与米饭同蒸
,如此竟连肉都不想念了。“吃笋专家”
李渔
给了现代人一些启示,即“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竹笋炒肉,笋比肉香!
图/图虫·创意 摄影/
PAOPAOANFANG
而如今笋的吃法当真是万般皆宜,
炒、煎、炖、炸、烤、焖、煮
都不在话下,甚至可生食可腌制可晒干存放,说笋为蔬菜中的全能“C位”,可以说是丝毫不为过。
腌笃鲜
,几乎成了春笋的名片。殊不知,这道菜其实起源于徽州。
春笋切薄片,和咸肉一起小火慢炖,滋味清鲜
,称“腌炖鲜”,这便是腌笃鲜的原型。
要想熬出亮白的汤,只能
慢慢“笃”
。行家会在煮至半程时将咸肉捞出,临出锅时再放进去,如此肉的口感和汤的咸淡会把控得更为精妙。
美味咕嘟的腌笃鲜
。
图/网络
一煲滚烫鲜香的腌笃鲜,灵魂在于能鲜到咬舌的笋。冬的况味和春的生鲜,全然交付给了
醇白浓厚的汤汁
。
一碗热汤下肚,乍暖还寒之时,瞬间暖到心底
。
油焖笋
,大概是笋的一场
独角大戏
。不仅没有其他食材作陪,而且用到的调料也十分简单朴素。
取最鲜嫩的春笋笋肚,切寸段,焯水去涩;
热锅宽油
,将笋煸至微微焦黄,加入老抽、盐和白糖继续翻炒,小火焖至水分收干,笋块
金黄透亮
,即可出锅。
独担大梁的油焖笋
。
图/图虫·创意 摄影/
PAOPAOANFANG
尽管外表看上去
浓油赤酱
,实际
内里清口干爽
。
笋的味道,在这油亮的外衣之下保存得完好无损,甚至被激发得尽显无遗
。有味使之出,正是这道菜的可贵之处。此时来上一碗米饭,当真是金不换。
笋烧肉
,可以说是实现了
古今梦幻联动
。
众人皆知当年苏东坡有多痴迷于竹笋配猪肉,而如今说起吃笋时很多人仍然首选这个搭配。
林语堂
也曾一语道破其中的精髓:“笋烧肉是一种极可口的配合,肉借笋之鲜,笋则以肉而肥。”
极致美味的笋烧红烧肉。
图/视觉中国
无论是鲜笋还是笋干,用来烧猪肉都是良配。重点在于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因为
肥膘煸炒过后更能激发肉的醇香,同时也能减轻笋的涩口程度
。当笋的清鲜与肉的醇香在齿间相撞,甜咸兼具,爽糯弹牙,好不快意。
苦笋煲
是客家的名菜,凭借苦中回甘的特性赢得了一众老饕们的喜爱。
这道菜主要的原料就是
苦笋、五花肉和客家咸菜
。先将三肥七瘦的五花肉倒入砂锅中充分煸炒,释出油脂;而后加入苦笋一起慢慢翻炒,待苦笋吸够油脂变得滑嫩;再加入高汤和咸菜,慢慢煲足1小时,汤色会逐渐变得清亮,
肉、笋、菜三鲜互相成就却又各自美丽
。
苦中带甘的苦笋煲
。
图/图虫·创意 摄影/无言
整体
甘苦可口,回味无穷
,对于吃不了苦的人来说也是很友好的“吃苦”选择。
酸笋大家都不陌生,没了它,螺蛳粉也没了灵魂。
广西的酸笋大多选用大头笋,将笋放入干净的密封容器中,
加入山泉水或煮开晾凉的白开水没过笋块,密闭好置于阴凉处等待自然发酵即可
。
未经腌制的笋通常自带清香,这是源自其本身含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是醛类物质和芳香类化合物,这在香料中很常见。而腌制过后的酸笋散发的那股浓烈的气味,则是因为笋本身含有的大量
蛋白质和糖分
,在腌制过程中转化为
氨基酸和有机酸
,二者进一步发生反应,便催生了让人上头的“香气”。说到底,还是笋鲜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