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发布
生活在这座梦幻的城市,与TA共同成长。我们提供上海的资讯,更希望成为您又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展改革  ·  【儿童友好】体验技能魅力 ... ·  2 天前  
东方网  ·  哀悼!巨星陨落,享年92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发布

扩消费投资、促产业创新、强融资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详解今年上海这些重点政策举措

上海发布  · 公众号  · 上海  · 2025-02-13 17:55

正文

新年开工伊始,市商务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信委、市委金融办、市人社局发布了一系列扩消费、加强融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举措,事关商品消费换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产业创新升级、中小微企业融资、一次性扩岗补助等。一起来看↓


01
2025年上海市扩消费政策

2025年本市扩消费工作将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积极促进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外来消费、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扩消费格局,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全市消费提质提量、回稳向好,更好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促创新、强功能、惠民生中的作用。

全年的促消费工作重点将围绕商品消费换新、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场景打造、消费节庆打造、消费环境优化等六大行动展开。


如, 商品消费换新行动, 市商务委将继续 加力支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 自从今年元旦开始,市商务委就积极落实2025年全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冰箱等8大类家电基础上,增加净水器、微波炉、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品类纳入补贴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补贴。 同时,本市也积极加力支持绿色家电家居家装消费,推动将家电类、装修建材类、卫生洁具类、家具照明类、智能家居类、居家适老化类、家纺类产品7类纳入补贴。


汽车报废更新方面, 2月12日,市商务委发布了《 2025年上海市落实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商办消费函〔2025〕8号)规定,个人消费者于2025年1月1日(含当日,下同)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


汽车置换更新方面, 根据《2025年上海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细则》,自2025年1月1日(含当日,下同)至2025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购买纳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国家其他相关车型目录的新能源小客车(包括纯电动小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小客车和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不含变更,下同)本人名下在本市登记的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5万元定额补贴;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购买国六b排放标准的燃油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本人名下在本市登记的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的燃油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3万元定额补贴。


0 2
2025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
相关政策举措情况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对今年的投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海将突出重点、用好政策,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推进,不断提升投资的质量效益。


一是全面落实“两重”建设。 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两重”建设重大决策,去年已经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并聚焦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抓好谋划储备,建立了上海市“两重”项目储备库。今年,我市将继续发挥工作机制作用,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 “硬投资”方面, 将滚动储备和推动实施一批“两重”建设项目,协调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软建设”方面, 将持续推进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落实落细,更好牵引带动支撑“硬投资”建设,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效益。

二是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 2025年,我市安排市重大工程投资计划2400亿元,将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速提效。其中,加快建设小洋山北作业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加快推进张江、浦江、临港等三大国家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C919大型客机总装制造能力提升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加快联影医疗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实施上海LNG站线扩建等能源保障项目,加力推进城市燃气、供排水等管网改造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项目,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一季度,将推动罗泾港码头改造二期、东方生命港、中建材航空复材基地等5个项目实现开工,力争市重大工程投资完成全年目标20%以上。同时,市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谋划一批对上海中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统筹用好多渠道资金。 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对上海重大战略项目的支持。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社会事业等领域用足用好专项债,一季度争取完成第一批227亿元专项债额度发行工作。此外,还将统筹用好地方财政性资金,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资的绩效水平;鼓励使用基础设施REITs等国家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发展,接续出台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加强要素保障,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去年年底,市发展改革委梳理了城市建设、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的27个重点项目,通过“上海城市投资推介大会”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推介,今年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向社会资本开展投资项目滚动推介,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城市更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此外,还将建立我市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审批,落实规划土地、用能、融资等要素支持,保障民间投资项目加快落地。


0 3
2025年上海市推动产业
创新升级相关政策举措

去年市经信委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方案,今年将继续深化政策举措,从四方面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升级:

一是支持企业升规做强。助力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市场牵引、服务赋能、厚植土壤总体导向,出台行动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企业给予奖励。 实施“上海制造”品牌崛起计划, 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在沪布局先进制造业板块和新设智能产线,强化企业设计创新、在沪智造和品牌营销能力。 支持信息服务业升规纳统, 给予当年升规纳统的信息服务业20至50万元奖励。

二是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加力实施工业降本增效, 持续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热用水和物流成本。实施产业用地“保量控价”,2025年盘活处置30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深化全国首创的工业领域“AEO”制度,简化涉企检查。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基金二期, 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完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政策, 制定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和招商团队专业化发展政策,推动市级高能级企业由200家扩容到1200家。

三是加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主体和梯队建设, 打造生态主导型企业,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 发挥产业创新平台作用, 围绕国家战略和本市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发挥平台资源链接作用。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优化“先导区、加速器、瞭望站、试验场”产业创新体系,制定细分领域实施方案,完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实施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 推动服务型制造、工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支持首版次软件加速应用,对应用方采购关键软件给予补贴。

四是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 加快实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支持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其中, 汽车领域 加快智能化、网联化攻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领域 制定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速本土品牌培育。制定下一代新型显示领域行动方案,打造一批新业态消费类爆款产品。 高端装备领域 加快建设以长兴岛为主要承载地的世界级船舶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支持领军企业扩大规模制造优势。 先进材料领域 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聚焦AI+材料与中试转化,结合新材料首批次政策,推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0 4
2025年上海市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举措

今年,市委金融办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落实好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 为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自2012年起,本市连续出台多轮信贷奖励和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对本市小微信贷工作突出的银行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信贷产品不良贷款损失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2024年,市委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上海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研究优化本市信贷奖补政策,并于2024年末联合印发。新一轮政策大幅扩大奖补资金规模,取消科技、绿色等重点行业不良贷款补偿门槛,提升补偿比例至55%,对首次贷款额外再提高5%;优化信贷奖励资金考核指标和流程,更好放大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支持银行敢贷愿贷。

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 近年来,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在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撬动效应方面, 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2024在保余额1050.6亿元,同比增长近30%。 在为企业减费让利方面, 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服务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在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