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为妈妈提供育儿知识、亲子教育,教你做个好妈妈!商务合作联系QQ:124173048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12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12 小时前  
乌兰察布云  ·  今天起,可以查分了! ·  22 小时前  
乌兰察布云  ·  今天起,可以查分了! ·  22 小时前  
青岛早报  ·  今起,可查成绩!山东是12:00 ·  2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夕阳,白鹤,和鹳雀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会帮助孩子的家长,都懂这6点~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21-05-23 19:47

正文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


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



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


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


这使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对家长的尊重与信任。


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


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


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


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


要对孩子放心,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


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


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


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


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


于是,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在其他方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 “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这就是“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只会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行为的动力,成天处于一种消沉、烦闷之中。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读书,不会生活,他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


分清“父母”和“朋友”的身份界限


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


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


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


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


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 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


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


“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


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