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盖百分百桑蚕丝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头像是你本人吗?公司招主播,你考虑一下...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玩意,我在高铁上被问了一路!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北大数科院宋春伟教授为人大附中学生演讲《数学之美》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8-10-29 21:39

正文



2018年10月22日,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的宋春伟教授为 人大附中高一的同学们 做了《数学之美——以组合数学为例》的演讲。


《数学之美——以组合数学为例》


演讲先从两个数学题入手,其中一题 将组合数学与男女同学跳舞如何组合 的问题结合,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与讨论。宋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与北大其他教授,包括一些 人大附中学生撰写的《组合数学》 ,向我们展示了人大附中我们学长们在数学方面的获奖成就,鼓励同学们学习数学时认识到数学之美,为学校和国家增光添彩。

宋教授紧接着介绍了四色定理,欧拉定理,Ramsey定理,完美图等,都是一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看起来简单易懂,可用数学语言证明起来却十分困难。同时在每个定理的背后,都是一代代数学家辛勤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甚至,这些定理与他们的命运紧密关联。

可见,数学之美不仅在于原理本身的美妙,更在于 对数学的钻研精神 。正如宋教授最后所讲,数学之美就是要“探组合之秘,究天人之道,享之于众。”


采访环节

Q1

我们发现这个组合数学不仅是我们考试时候的一大题型,更多的是能应用,就像您刚刚说到的HALL定理还可以解决日常婚姻伦理问题,同时,我们也有同学在数学方面有着极其强烈的兴趣,并且以后想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一个发展。那么从您来讲,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宋教授回答


如果要是以数学为职业的目标,就要 研究它的基础理论 ,要踏踏实实地来做。我对大家的建议呢一是大家听听我的讲座知道一些东西,开阔眼界——这个当然很好了——但另外一方面,你们把基础要打牢,基本功要做好。可能不一定斤斤计较于那些那么枯燥的计算、纯粹计算的东西,但是可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 会数学思路 ,哪怕基础阶段的数学思路,可能典型的数学问题是以证明的形式呈现的,只有把它严格证明了才是真正地理解了。咱们高中题里也有很多证明题,这个证明问题要做好,这是我给大家在中学阶段的建议。打好基础,会证明问题,能够严谨的证明问题。

Q2

人们在欣赏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它们的美,但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却很难发现和欣赏到它的美,您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宋教授回答


艺术作品的美是非常容易被观察到的,但是数学,可能有些人只会觉得它很枯燥。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数学之美是有一个门槛的 。这个门槛不仅仅是对智力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来体会到数学之美,但是你做的数学题要是好的数学题,如果每天都做非常复杂非常枯燥的数学题,那怎么欣赏数学之美呢?比如说有些人攻击的培训机构,如果它全是在刷题,那我也没有办法欣赏到数学之美。做一些好的题目,有一些好的机缘,这样的话能够体会到数学之美。有些孩子做数学做伤了, 过早地揠苗助长 ,使他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这也是一个反方向的机缘,是不利的。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能做的好的话,我们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数学之美。

Q3

您认为感知数学的美对我们青少年又怎样的帮助和意义呢?

宋教授回答


如果我体会到数学之美,我就有信心能够好好地学下去,就可以把自己能力发挥出来。有些人没有兴趣,这就限制了他的能力。比如说他今后的工作需要用到数学,如果他早就发现了数学之美那么他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下去,生活也会 充满很多色彩

转载自:RDFZ2018级高中部



猜你喜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