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住在上海
上海房地产及时播报与独家分析。关注后回复“大虹桥”、“青浦”、“新江湾”、“大宁”、“仁恒滨江园”等板块和楼盘关键词,收看往期魔都板块与小区点评。原创的上海地产评论有温度、有营养,上海购房者必看的专业地产公众号。
51好读  ›  专栏  ›  住在上海

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年内贯通开放!来看各段规划亮点!

住在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5-12 17:27

正文

黄浦江两岸45公里沿江岸线

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已进入

冲!刺!阶!段!


开放时间节点


到今年6月

浦西的杨浦区、虹口区和黄浦区的滨江区域,以及徐汇滨江的北段,将实现基本贯通并开放。


浦东陆家嘴、世博、前滩等重点区域也将先行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开放。


到9月

徐汇滨江的中段和浦东滨江的杨浦大桥至陆家嘴区域,将实现贯通并开放。


到12月

其余区段将陆续实现贯通开放,最终完成“45公里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的目标。


↓↓↓

从杨树浦步行到徐汇滨江真的要实现了!



现在,跟小观一起来漫步滨江


杨浦滨江/东外滩

命名理由: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常青教授在2003年的一份《东外滩实验——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报告中这样表述:“黄浦江流经杨浦滨江北上,直达长江吴淞口,历史上长江航运进出上海首先停靠在这里,因此这里可比作上海的东大门”。但对杨浦区而言,目前官方还只有“杨浦滨江”这一称呼。

作为区片地名的“杨树浦”,泛指黄浦江以北、长阳路以南、大连路以东的区域,尤以沿杨树浦路两侧的狭长地带为核心。按此说法,今天的杨浦滨江与“杨树浦”的范围基本重合。因此,也有人认为,若将杨浦滨江命名为“杨树浦滨江”,可以保留工业文明印记,寄托老上海人的情怀。

长度: 15.5公里

规划: 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中南段滨江规划保护保留历史建筑24处共66幢。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要求,打造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漫步道、慢跑道和骑行道“三道”交织活力带和原生景观体验带。

亮点: 百年工业博览带

——杨浦滨江南段2.8公里,从东至西分布着上海船厂、杨树浦水厂、新怡和纱厂、中国第一鱼市场、丹东路渡口等承载着上海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厂房,串连起杨浦百年工业博览带。

曾经,上海船厂内船坞犹如一个巨型天坑。 黄尖尖  摄

构想图:两个船坞形成不同的展演台。


曾经,船厂里荒废的塔吊。 黄尖尖  摄

构想图:未来四座塔吊将吊起一座大屏幕。

北外滩

命名理由: 虹口滨江区域,许多人称之为北外滩。关于北外滩的叫法,大约是十余年前由虹口区政府提出。记者从坊间了解到,2004年左右,当时国家层面提出虹口东大名路两旁要建立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因其地理位置在外滩的北面,随后政府提出建设北外滩滨江绿地,到2013年前后建成,“北外滩”这个名称随之叫开了。

长度: 2.5公里

规划: 虹口滨江段由西向东,从外白渡桥到秦皇岛路沿江岸线2.5公里。虹口段将打造漫步、慢跑、骑行、主题观光于一体的慢行交通体系;优化完善250米服务半径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场地及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设施。

亮点: 海派时光绵延的滨水风貌画卷

——公共空间规划即对原本封闭的海鸥饭店、扬子江区域提出了塑造“标志性入口广场”、“开放的滨水岸线”、“步行化城市街区”等理念;同时做好相关的历史建筑保护性利用。




陆家嘴滨江示范段

命名理由: 延续了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

长度: 从浦东南路一直走到东昌路码头附近,全程近2.5公里。

规划: 将建设滨江亲水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并行”的慢行系统。

亮点: 漫步慢跑“浦江第一弯”

——下班后不用急着回家,和朋友一起到新建成的陆家嘴滨江走一走、跑一跑,在江风吹拂、绿荫掩映中释放自我。

外滩滨水区

命名理由: 有资料记载,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这里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

长度: 从外白渡桥到延安东路一段,岸线长约1.5公里。

规划: 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区。

亮点: 上海人的浦江情结

——未来在这条上海经典的滨江段,休闲步行道、健身慢跑道、自行车骑行道、陆上观光车道、水上游览船道等五道融为一体,水陆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提供观光、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最终目标是呈现出一幅城市“慢生活”的画卷。

南外滩

命名理由: 有老居民告诉记者,当时这一区域属于老南市区,慢慢有了“南外滩”的叫法。

长度: 从延安东路往南到陆家浜路,约有3公里多。

规划: 着力打造亲水岸线综合改造、景观花桥和世博浦西段(二期)三大景观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

亮点: 景观花桥工程

—— 以空中绿廊和斜向绿轴,从空中架起连接亲水岸线和董家渡金融核心区的景观桥梁,并增加一处充满绿色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计划和南外滩滨水区中段亲水岸线同步实施。

世博滨江/里滩

命名理由: 为当年的世博浦西园区就建在这里,所以附近很多居民都管这一带叫浦西“世博滨江”。再往前追溯,“世博滨江”这一带曾有过“里滩”的叫法。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上海地名学会副理事长薛理勇撰写的《十里洋场》记载:上海地名习惯,一般把河流的上游称“里”,下游称“外”,于是上海人以陆家浜为界,上游称“里黄浦”,下游称“外黄浦”。以前的黄浦江没有堤岸,是滩地,而黄浦又是潮汐河,每天准时涨潮落潮,落差可达数米,涨潮时江水一直到岸边,而落潮时露出足有百余米的滩地,于是里黄浦的滩地处被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今日晖港临黄浦的“南园公园”一带旧名就叫“里滩”。

长度: 长约3公里多

规划: 将在世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治,成为市民跑步、健身、休闲的活动空间。

亮点: 草地音乐广场

—— 黄浦区将充分利用世博原有场地特质,将滨江世博段改造成能够满足多年龄段不同市民需求,吸引人气、充满活力的滨江公共空间。包括,利用1号船坞东侧大面积空地和现有张拉膜结构设置草地音乐广场;利用原有3号船坞下沉结构,改建为儿童运动游乐场;利用3号船坞西侧大面积空地和现有建筑设置沙滩运动场;利用L1码头,改造以游艇码头文化为基础的都市时尚空间等。

后滩

命名理由: 命名经过地名部门的核准。

规划: 依托世博会期间建设的场馆建筑和公园绿地,在现状较为良好的生态基底上进行文化提升,结合主题多样的节事活动和文艺演出,吸引来自全市及全球各地的游客关注,成为市民欢庆、文化博览的滨江舞台。

亮点: 世博文化公园

——世博园后滩地区,即将沿江兴建一片近2平方公里的开放式大绿地“世博文化公园”,陆上面积相当于8个延中绿地。


徐汇滨江/西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